把文革定性为“十年浩劫”不公道

作者:热烈欢迎 来处:鼎盛中华论坛 点击:2016-05-11 21:35:37

看“把文革定性为“十年浩劫”。。。难以解释 <3351字> (军美) ”跟帖有感

1. 从大历史的角度文革涉及啥——

涉及意识形态追求与转化,即将浓厚的封建、半殖民的意识形态及其上层建筑向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上层建筑的转化;

涉及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跃进的发展道路探索、选择、实施的系列实践以及无穷无尽的配套工作,尤其是解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第一桶金这个巨额积累的大问题;

涉及如何在极端困难——那时的说法叫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由新型的党政一体的官僚体系持续地、高效地领导全中国实现上述政治的和经济的大跃进;

涉及到企图建立一个最终没有强大的官僚主义传统与文化作祟、捣鬼的理想政府,同时希冀建立起民众可以监督、参政议政的长期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避免广大民众回到旧社会的极大可能——这就是太祖文革前夕上井冈山时表达的文革终极目标。

 

2. 评价大历史应当遵从的基本态度和观点

首先应当持有历史的而辩证的观点看待,所谓历史的观点最为要害,那就是要回

到五十年前的中国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来探索答案;其次,评价历史好坏一定要超越个人的、阶层的立场,必须也应当从整体民众利益、国家利益、中长期利益来分析和看待,无此必然遁入历史万花筒中,如盲人摸象一般,费尔巴哈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看待历史既需要显微镜看细节也需要有望远镜看远景(大意,好像出自选择的批判序言)

十余年前,一位叫做愚蠢小猪的留日机械博士有一篇令人叫绝的长篇巨制——“刷盘子、洗碗还是读书”很好的回答了如何凝聚全民力量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落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跃进的研究成果,里面同时涉及到全民为之付出的牺牲当然包括众多的误伤。

 

3.dser应当超越普通左右

两岸dser在文革议题上应当超越通常的左右,凭着蜗居鼎盛十四年所观,来鼎盛的dser90%以上具有现代理性的、爱国的知识分子(尤以引以为豪的理科僧居多),他们几乎全部希冀中华民族能够持久强悍、发达,至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共识基础,由此我们在看待对中国已经产生并将持续深远影响的文革,不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参与其中——在下的建议是以一个业余文革研究爱好者角度较为深入、客观、全面的学习和研究,多看看大历史之下有些啥,穿越回去后可能才能更好看清文革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在逻辑。

 

4.个人感言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眷顾那些能够坚持、反思、再实践的民族的;孙中山常讲历史发展浩浩荡荡,顺之昌逆之者亡!这里面就是说历史的重大关口说轻一点要误伤,重一点必然地会死伤累累,秦朝积六世之功以全中华第一帝国代价是如此,被太祖评价甚高的清朝为其政权建立、稳定、意识形态统一,那个代价之大天下皆知,如不是近十年清宫剧的粉饰,一提清朝必是口水涛涛。。。

相比而言,红朝立国诸方面那是开历史先河,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大到正统价值趋向、意识形态、分配制度、经济发展,小到移风易俗、乡规民约、社会救治都是彻底地、全疆域地实现了民众的政治解放、民生的基本保障、文化、教育的普遍的、全面推进。。。

熟悉中国历史尤其是朝代更迭的朋友知道,仅红朝初期的付出的代价而言,红朝立国那是历史上最轻缓、最仁德的历史时期;

从个人感受而言亦是如此,我母亲那一支在旧社会绝对属于统治阶层范围,外公为老同盟会员,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官拜中将,红朝立国后母亲一支的亲戚基本没有怨言(除极少数外),尤其外公对当朝开国领袖绝对佩服之至,说起当时任职行署主任的胡跃邦的口才、干才无不称赞,对共产党作风、整体施政行政的理念、能力、效果无不称赞;一大家人同时也对自身的所谓老爷地主的观念、行为无不反省。

父亲文革前为15级(再早之前自降一级),两次自伤不死,如此情况下,全家人对文革态度仍然理性而不失客观,这要感谢作为首批历史特级教师的母亲熏陶,

前不久陪老人家看电视我问,纵使中高层在习总这样的人领导下能够规范和管理,但基层呢??老人家瞪大眼睛无言而微笑,我又说七十年代初中期干部能乱来吗,像我爸72年恢复后都是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干工作,真心为群众所急所想!!

最后我对母亲说,恐怕现在这状况下除非适当采用文革或者吸取其中一些思维、办法(类似四大自由)、第三方监督是绝对治理不了的,不管是谁,包括xxx总在内都是没办法解决基层官僚的深层问题的,对此母亲点头称是!(信源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605/275.html

本文话题: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