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华夏信仰 > 正文

人文学科重建炎黄文明价值中轴才能摆脱边缘化

作者:鼎盛网友 来处:鼎盛论坛 点击:2016-12-17 23:48:06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矛盾持续依旧,当下人文学科的边缘化,已是不争事实。那么,如何解读这种边缘化,暂时还是永久,有理还是无理,如何看待文科与文明价值信仰中轴关系?文科生还有没有前途?

学者陈平原承认,上世纪80年代还处于“黄金时代”的国内人文学科,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地位步步后退,而在发达国家,人文学科同期逐渐开始边缘化,人文学科日渐式微,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然后他就人文学科内部的师生传授来为文科辩护起来。

2015年6月,日本文部大臣下村博文给全日本86所国立大学下达指令———希望国立大学采取必要的步骤与措施,取消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部组织或者转型,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日本的大学校长解读说:“不是不允许国立大学兴办人文学科,只是不给经费,自行解决。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可以坚持,其余很多学校都在压缩名额,过几年就慢慢消失了。”

网友不认同陈平原对人文学科边缘化的解读,陈平原基本没点到关键,视野过于狭窄,思维流于浅薄。

 

他们认为:

*人文学科很重要

人与动物的区别,很大的一部分是在精神的追求。对美的发现,欣赏,文学,艺术,历史的深刻,穿越时空的想象和激情,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消失的。只要人类还存在,总会有对人文的追求在。

理工科成绩是显性的,人文科学成绩是隐性的,如果文科生们做得好,社会就能安定和谐,做得不好矛盾就多,社会混乱,国家衰弱,中华文明能有五千年文科生功不可没,能把国家民族凝聚起来的还是文科生。

在一个功利性的社会,人文学科被忽视有什么好奇怪的。担心也没太大必要,精神的贫瘠,最终还是会反馈出来的。试看各种教派的流行,就可知人文的荒野会是怎样了。

人文科学被称为科学,就是因为它有内在的逻辑和系统,需要踏实的研究才能深入。人文学科的现状,根子是在社会的功利性。

社会的功利性在扼杀兴趣。当你晚上失眠恶梦连连,时不时情绪灰暗抑郁,甚至忽感自我毁灭的冲动的时候,就知道文科是怎么回事啦!

目前社会的功利状态,极端点来说就是赤裸裸的物欲追求,是忽略了精神的愉悦的——坦率说不过是刚吃饱饭在往想吃好饭转变的过程中,精神的追求暂时受挫。放心啦,等真吃好饭了,精神愉悦,心境平和的追求就摆上台面了。从这个角度看,文科大有前途。

炎黄之家womenjia.org火草觉得,文科最关键使命,是重建炎黄文明价值信仰中轴,为中国人找到何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思想底气,解决上一轮国家沦陷后,军事经济复兴以来,人文复兴步伐迟迟没有跟上的问题。我们提出“炎黄道”概念,就是希望为此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文边缘化是因为失去了文明自信

我是文科生,中国的文科不行,这是事实。为什么不行呢?不搞世界帝国,不制订规则,谁研究你的法律呢?不把经济搞成世界第一,又不搞文化输出,谁学习你的文化呢?文科不发达是中国整体还不够发达的一个侧面。

文科生们自己有没有想过自己学文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学文科的最终目的,是掌握人心,是制定规矩,是划分利益,是成为世界的统治者。现在的文科老师还是河殇那一代人,对于中国自己的文化根本没有任何自信,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文科怎么可能搞得好。

我们的人文科学搞得很好吗?为什么有些人宁可相信外国人胡编的中国历史,也不肯读一读中国学者耗尽心力认真考证写出来的中国历史?我有个同学,在澳大利亚念博士,那帮外国人课上讨论什么“元朝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争得面红耳赤,就她一个中国人在那,都没人问问她。我跟她说你没让那帮外国人去读读朱元璋的诏书怎么写的吗?这种历史上早有结论的事情,一帮外国人瞎BB啥呢?你不好好研究中国历史,自有外国人替你解读,他们掌握了话语权,说什么你还管得了?河殇一代的毒流不但没有肃清,而且最近还出了新的变种,有些奇谈怪论在某些人那里还很有市场呢~欲灭其国,先去其史,你们都懂这是什么意思。

我见到搞人文学科的,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不是河殇派的,据我所知,河殇那代人还在,而且还很嚣张,而且还越来越猖狂。微博上那些公知就是。作为前法学院学生,我必须要说,法学院某些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起了很不好的作用!

法律,新闻,经济领域,都是文科的重灾区。文学,艺术也不是象牙塔,也是社会的反映,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现象的提炼。

如果国家每年海量的教育财政换来的就是“我们不行”这个结论,人文科学被边缘化也就是很自然的结局。

文科生必须要自己努力学习祖国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回力量!必须摆脱河殇一代的不良影响!但这需要时间。

所以现在谈治国理政,还是让理科生去搞,等中国强大了,能给世界制定规则了,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找回强大的自信了,再让文科生来搞。或许到那个时候,就没有文理分科了。

对这种观点,炎黄之家womenjia.org极为赞同。当人文学科失去捍卫母体文明的能力后,只是单纯匍匐在外来殖民者文明脚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人文得深入群众

人文学者不能呆在象牙塔故纸堆里搞学术研究,应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才能发展提高人文学科。这个提法不仅是延安文艺有的,即使是“国统区”那些国民大师们也是赞同的。在象牙塔故纸堆里只能培养出一群呆子。

文科一定要适应时代,甚至文科本身就是附在时代上的,所以才说文科要走出去、沉下来与当前社会结合,这样才会有活力、有生命力。

我们当前很多所谓文人,要么翻几本书玩高冷装逼,要么就是膜拜强势文化否定自己民族一切,这种货色不被边缘化才怪。

 

*理科生吊打文科生

中华文明最大的悲剧就是培养了超量的文科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正确举措之一就是:引导人群中智力和情商高的人到理工科,然后到各行各业去搞建设;那些智力和情商差的无奈去学文科,出来后百无一用然后逐渐边缘化。

解放后大批培养理科生,他们比较擅长理性思维,河蟹朝开始大批培养艺术生和文科生,他们只会表面思维和直线思维,脑瓜很死板不灵活(信源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612/575.html

本文话题: 人文 炎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