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闭关锁国”是妖魔化谎言,根源是西方对华军事经济封锁禁运

作者:胡新民 来处:察网 点击:2018-10-13 22:28:42

“前三十年的领导集体没有自我闭关锁国的,“新中国闭关锁国”谣言很可笑,为什么79年才开放,那是因为79年中美建交,封锁解除了,前三十年是被封锁的三年不是自我闭关锁国的30年”。很多人就是不肯认清前30年中国的困境,以为是毛主席主动闭关锁国不愿开放,根本没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不是自己开放就可以了。后来跟米国建交后西方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封锁甚至还有部分援助,才有开放的基础实现经济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7页)

1993年1月底(王震同志1993年3月12日逝世),重病中的王震同志向秘书交待,让中央政策研究室来人,他要谈事情。在这次类似政治遗言的谈话中,王震又一次提到了毛泽东、提到了改革。他说:“毛主席绝不保守,绝不闭关锁国。解放初,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封锁我们、扼杀我们,不让我们开放,我们只能向苏联一面倒。后来赫鲁晓夫变了脸,美苏联手封锁、扼杀我们,我们只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条路,日子过得苦啊!毛主席高瞻远瞩,决定搞乒乓外交,许多国家纷纷与我们建交,我们重返联合国,这是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条件和基础。”(出处《王震晚年痛思毛主席告诫:“‘你讲搞不好要改变颜色!’过去我不懂,现在懂了!”》)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就预见到“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封锁。”但是,仍然希望能够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生意。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时,千方百计争取苏联的经济援助,同时指示国内“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作生意”。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只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施加压力,新中国将会是一个短命的政权。美国国会很快出台《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由此,美国对中国实施“对华贸易管制”,禁止向中国出口包括军火、钢铁、车船在内的战略物资。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

1949年11月22日,美国又伙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商量如何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会后不久,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成立,负责“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因其总部设在了巴黎,通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

1950年12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不久又宣布禁止一切在美注册的船只驶入中国大陆港口。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5月,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大会通过《实施对中国禁运决议》,强迫与会各国参照美国对华禁运货单对中国实行禁运,品种多达1700余种。自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和禁运。

尽管如此,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着眼国家建设,一直设法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953年12月,中国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相处中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它不仅包含了处理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原则,同时也包含了处理经济关系的内容。1954年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努力创造条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毛泽东还特别强调:

【“增强外交工作阵营。为保护建设和工业化,没有外交阵营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1954年8月24日下午,毛泽东会见以英国前首相艾德礼为团长的英国工党访华代表团,并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毛泽东向客人们介绍中国的国情,以说明为什么中国那么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他说:

【“中国是一个正在开始改变面貌的落后国家,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西方国家落后。但是现在正在开始改变面貌,已经取得了改变的可能性。中国是农业国,要变为工业国需要几十年,需要各方面帮助,首先需要和平环境。经常打仗不好办事,养许多兵是会妨碍经济建设的。如果诸位同意的话,我们要继续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想,这也是英国、法国所需要的。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如果能得到几十年和平就好了。你们赞成吗?如果赞成,就让我们订一个条约,当然不是今天下午订,订个几十年不打仗的条约。谁要打仗,就反对他。我们没有别的本钱,只有一桩,就是老百姓。”】

毛泽东还特意提到了美国。他说:

【“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政策。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这个工作英国人好做,因为我们和美国人彼此骂得很厉害。”】

1956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会见杜洛克率领的法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时候,就问杜洛克:“你看法国政府能否摆脱美国干涉,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贸易上能把成套设备卖给我们,很久还是不很久,你如何估计?”毛泽东进一步说明,我们想要与法国进行的交易不是指一般的做生意,是说替中国设计工厂、供应装备、安装装备并教会中国工人开动机器。杜洛克答道:“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做一些工作。”

毛泽东于1957年5月和1963年9月,两次会见担任过两次法国总理的富尔先生,并与其深入交谈。富尔第二次访华实际上是担负建交谈判任务的,因此他回去后中法即宣布建交。

在1957年5月的会见中,当富尔向毛泽东夸赞中国取得的进步时,毛泽东真诚地向客人强调,新中国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比较起来成绩还很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毛泽东说:“你们亲眼看到我国的情形。看到我们是多么落后。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他特地请富尔介绍了法国的农业情况,作为借鉴。

在富尔谈到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问题时,毛泽东作出极具寓意的回答: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绝不依靠苏联。如果我们曾向苏联要求专家和机器,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需要,我们不能没有这一切。但是专家工作完毕后,还是要回去的,而且我们所取得的东西,全部是要付出代价的。”】

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的对外经贸发展遇到严重困难,毛泽东更多地考虑如何发展同西方的经济合作。他对法国议员代表团说:

【“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

“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也反掉。”

“我说,总有一天会突破这个缺口。”】

他甚至提出: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但是,由于西方的继续封锁,只从法国、英国引进了一批汽车和石油化工制造设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先后四次会见来华访问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在交谈中表达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期待。毛泽东特地提到在提高生产力方面要向美国学习。实际上,毛泽东一直思考如何向西方国家学习,提高生产力。他在1956年4月在会见丹麦驻华大使时,提出要向丹麦学习,准备派两个代表团去丹麦考察农业和合作社。毛泽东向大使还表示,中国虽然地广人多,但力量还很弱,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学习,

【“如果美国人愿意的话,我们也愿意向他们学习。”】

尽管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很大困难,但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的党和政府着眼中国国情,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工业化,为积弱积贫的新中国打下钢筋铁骨,实现“站起来”的目标。在此期间,中国利用一切机会,特别是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开拓了与西欧和日本的民间贸易渠道,为打破封锁和禁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影响了整个世界,更影响了美国。特别是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核大国已经崛起的事实。”

 “美国朝野逐步认识到,或者说是体会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益增强并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承认。美国企图长期孤立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拒不与之来往,既不合情理,也做不到。美国处理对华关系中的这种内在矛盾到6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上无法再协调下去了。”(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1949-1972)》第314页、316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1966年3月,美国198位专家联名发表公开声明,呼吁美国政府面对亚洲的现实,采取灵活的对华政策,与中国建立联系。这样,美国舆论已经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1969年3月的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发生后,毛泽东立刻预料到这个事件会对美国决策者们产生重要影响,将会促使美国方面加快对华政策的调整步伐。果然,6月17日,在尼克松的鼓励下,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受斯菲尔德在访问柬埔寨期间致函周思来,要求会见周思来。7、8月间,尼克松在出访亚欧途中也多次声明:“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美国决不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他向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总统表达了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并且委托两国元首担当“信使”,向中国转达美国的意图。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在国会发表了题为《建构和平》的外交政策年度报告。报告用专门的章节讨论了中国问题,表示“美国准备与北京对话”,“美国乐于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大家庭中扮演一个建设性的角色”。

1971年春,毛泽东主导的“乒乓外交”,突破性地将中美关系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尼克松后来回忆道:

【“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

 “四月十四日,我宣布结束已存在二十年的对我们两国间贸易的禁令。”】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在官方的层面终于的到了突破。中国迅速抓住当时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的机遇,积极行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中美贸易额由1971年的不足500万美元急增到1973年的8.0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很快制定和推动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四三方案”的实施。

“四三方案”首先针对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物质匮乏的问题,引进重点放在解决人民吃饭穿衣的项目上,主要是化肥和化纤工业,这两方面用汇占总额的50.7%,冶金及能源工业降到了次要位置,各占20% 左右。引进的成套技术设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投产后,我国人均纺织品年消费量从1965年的19尺,提高到1978年的25尺,1982年进一步提高到32尺,使中国人民在1984年告别了“布票”。通过引进化肥技术设备,我国年产尿素 1593万吨,肥效接近小化肥的三倍,可增产稻谷 6500万—8000万吨,占2000年全国粮食产量的 16%。九十年代初,中国人民告别“粮票”,引进化肥项目功不可没。

特别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化肥还是化纤,其主要原料都是石油。当时随着大庆油田等油田的开采,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从1959年的313万吨,提高到1972年的4567万吨,不仅自给,而且有余。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引进的成套技术设备才能迅速、充分地发挥作用。

1952年就开始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吴庆彤(先后任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室主任、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和国务院办公室主任),于1997年出版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书。此后在2002年和2013年两次修订再版。他在书中写道:

【“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常常诬蔑我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的政策,这种说法是完全歪曲历史事实。自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毛主席多次发表谈话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我们不仅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也愿意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1963年12月5日,周总理接受英国作家格林的电视采访时,阐明我国执行的自力更生建设方针的含义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劳动和智慧,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互通有无。我们所说的自力更生,绝不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做需要的一切。但是,如果自己有条件生产的东西也不去生产,那么,又拿什么东西去同别人进行交换呢?’可是,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一直对我国采取在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然而中国的发展是不能阻挡的,它迅速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谁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194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才逐渐被冲破。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1972年至1973年,周总理及时提出建议,经毛主席批准,决定进口43亿美元的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周总理会见来访的西方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表示:‘我们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是被动的,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孤立和封锁。我们实行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自守。现在既然有许多国家愿意跟我们做生意,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下,我们也愿意进行这种贸易。’所有这一切证明,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几年中,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多少贸易往来,不是我们闭关锁国,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封锁造成的。这个历史事实是不容篡改的。”(见该书第175页至176页)。】

米国的封锁从未停止

米国狗急跳墙强化对华技术封锁制裁

 温铁军:美国入侵中国领海领空近千次,这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 https://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97053411

太祖时代与中国建交的100多个国家和时间

亚洲 

1949.10.06 朝鲜 1949.10.16 蒙古 1950.01.18 越南①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06.08 缅甸 1951.05.21 巴基斯坦 1955.01.20 阿富汗 1955.08.01 尼泊尔 1956.08.01 叙利亚 1956.09.24 也门(原阿拉伯也门)② 1957.02.07 斯里兰卡 1958.07.19 柬埔寨 1958.08.25 伊拉克 1961.04.25 老挝 1968.01.31 民主也门② 1969.06.14 越南南方共和国① 1971.03.22 科威特 1971.08.04 土耳其 1971.08.16 伊朗 1971.11.09 黎巴嫩 1971.12.14 塞浦路斯 1972.09.29 日本 1972.10.14 马尔代夫 1974.05.31 马来西亚 1975.06.09 菲律宾 1975.07.01 泰国 1975.10.04 孟加拉国

非洲 

1956.05.30 埃及 1958.11.01 摩洛哥 1958.12.20 阿尔及利亚 1959.02.04 苏丹 1959.10.04 几内亚1960.07.05 加纳 1960.10.25 马里 1960.12.14 索马里 1961.02.20 刚果(金) 1961.12.09 坦噶尼喀④ 1962.10.18 乌干达 1963.12.11 桑给巴尔④ 1963.12.14 肯尼亚 1963.12.21 布隆迪 1964.01.10 突尼斯 1964.02.22 刚果(布) 1964.04.26 坦桑尼亚④ 1964.09.29 中非 1964.10.29 赞比亚 1964.11.12 贝宁 1965.07.19 毛里塔尼亚 1970.10.15 赤道几内亚 1970.11.24 埃塞俄比亚 1971.02.10 尼日利亚 1971.03.26 喀麦隆 1971.07.29 塞拉利昂 1971.11.12 卢旺达 1971.12.07 塞内加尔 1972.04.15 毛里求斯 1972.09.19 多哥 1972.11.06 马达加斯加 1972.11.28 乍得 1974.03.15 几内亚比绍 1974.04.20 加蓬 1974.07.20 尼日尔 1975.01.06 博茨瓦纳 1975.06.25 莫桑比克 1975.11.13 科摩罗 1976.04.25 佛得角 1976.06.30 塞舌尔

欧洲1949.10.02 俄罗斯(苏联)③ 1949.10.04 保加利亚 1949.10.05 罗马尼亚 1949.10.06 捷克斯洛伐克⑤ 1949.10.06 匈牙利 1949.10.07 波兰 1949.10.27 民主德国⑥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麦 1950.09.14 列支敦士登⑦ 1950.09.14 瑞士 1950.10.28 芬兰 1954.10.05 挪威 1955.01.02 塞尔维亚(南斯拉夫)⑧ 1964.01.27 法国 1970.11.06 意大利 1971.05.06 圣马力诺 1971.05.28 奥地利 1971.10.25 比利时 1971.12.08 冰岛 1972.01.31 马耳他 1972.03.13 英国 1972.05.18 荷兰 1972.06.05 希腊 1972.10.11 德国(原联邦德国)⑥ 1972.11.16 卢森堡 1973.03.09 西班牙

美洲1960.09.28 古巴 1970.10.13 加拿大 1970.12.15 智利 1971.11.02 秘鲁 1972.02.14 墨西哥 1972.02.19 阿根廷 1972.06.27 圭亚那 1972.11.21 牙买加 1974.06.20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74.06.28 委内瑞拉 1974.08.15 巴西 1976.05.28 苏里南

大洋洲1972.12.21 澳大利亚 1972.12.22 新西兰 1975.11.05 斐济 1975.11.06 萨摩亚 1976.10.12 巴布亚新几内亚△

 

建交代表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接纳程度。前三十年多数待遇是被封锁甚至被武力攻击,内部有应激反应是很正常的。重要点是统治高层和精英层没有自我封闭反而很饥饿的想从西方学习,有开发引进的态度动力,只不过因为外部条件不成熟成果很少。。。。。。

明清朝都没有系统性引入科学、精英层盲目自大,弄了个洋务运动还是个畸形儿。前三十年一直有系统性跟踪引进西方科技,有机会就大规模引进技术装备和管理。当然,对普通老百姓,确实是信息封闭。

本猴老豆退休时候烧掉前面三十年中积累的那么多油印资料,很是说明过去三十年系统性努力的,当时大大颠覆本穷对前三十年印象的。老豆能够办公室里私人保留的,肯定都是非密级的。而且作为国企工厂一线的技术管理者,能够收集到这些信息,说明整个工业系统对吸收外部技术是开放性的。

正因为有这些努力和准备,一旦外部条件改变,短短一个转变期,土鳖就能开始很高效的吸收外部技术装备、大范围升级工业。【胖猴】

抗战时,国共两党会在报纸上赞扬日本的优点吗?二战时,美英会在报纸上赞扬德国的优点吗?不能脱离历史环境谈一些决策。【黑旗军】

矫枉必须过正, 80年代中国有两弹一星有暴打美苏的战绩一样大批人甚至添黑人添印度人。 就刚解放的底子, 如果没有过激宣传, 前三十年要多少恶心事情, 能干出多少成绩来【红灯记】

中国大陆在物资禁运与技术封锁下成长(YST)

大陆经济受到的最严重的伤害是西方世界的物资禁运与技术封锁,这完全是政治造成的,属于时运不济。

物资禁运与技术封锁是非常厉害的孤立手段,任何国家都承受不起。你们不要看美国的科技先进,即使美国也不能承受物资禁运与技术封锁。我们不要忘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球科技的中心是欧洲。美国今天科技领先是美国不断地、密切地与世界交流并且以优厚的条件吸收了全球的精英。现代科技发展的周期长短不同,譬如医药以10年为一个周期,电子类的周期就更短了。如果一个国家被完全孤立,就是物资禁运加技术封锁,原来领先的科技顶多两个周期就被淘汰出局完全失去竞争力。

中国大陆能在物资禁运与技术封锁下成长,全靠国家大、人口多、和人民非常优秀。当然早期苏联的帮助也是重要原因,不过为期只有十年,1959年以后中国除了非洲小黑没有一个朋友。中国能够从一穷二白成长到今天的壮大主要靠自力更生,这对小国而言绝不可能。(《毒瘤香港变回小渔村是回归天命:很多香港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

1968年才南北通航、1979年台湾海峡才通航

看看当年是多么的艰难困苦,不是太祖闭关锁国,是他妈的被人家封锁。

搞过海运的应该都知道,从天津-到海南岛,沿海货轮的行程是7天(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是在1979年以前,这是无法办到的,

原因就一个,封锁!

大环境是。军事封锁,美国主导的联合国禁运,禁止各国与我们进行贸易,船舶禁止停靠港口。

小环境是,在中国的内海,对面的台湾当局对台湾海峡进行封锁,禁止我们的商船穿越台湾海峡航行!(延伸阅读:《美国指使台湾劫持苏联民船事件及其对大陆的影响》)

这个封锁持续了多长时间,从朝鲜战争开始,整整30年,

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台湾海峡成了禁区,沿海南北不通航!

北方集中了重工业,需要海南的铁矿砂、南方需要北方的煤炭,乃至其他物资流通,必须花外汇,雇佣外轮进行内外贸易运输。

记得广州造的第一批051?是用火车把设备这些从北边船厂运过去。

局面直到1968年,“黎明”轮开辟了绕行台湾以东的航行,才结束我国南北不通航的历史,

至1979年,先有“眉山”轮试航,从广州北上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日本;后有“红旗121”轮从广州出发,穿越台湾海峡抵达上海,才真正结束了台湾海峡不通航的时代。

绕行台湾岛,开辟南北海上通路,是一条多么曲折的路线,向南绕菲律宾,然后向东,绕行台湾,初期要避让在台湾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外航行,进入日本海,折向西航行,至青岛,航程4533海里。

本贴由【古德猫咛】于2018-12-10 22:54:19发表。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的波兰水手被国民党匪军杀掉很多,前几年去访问还祭奠过。【白旗军】

更多信息可阅读:《记眉山轮首航台湾海》、《龚鎏----红旗121轮船》、《1979,穿越台湾海峡的封锁》、《新中国商船曾绕道南沙迂回突破台湾海峡》、《1950~1979年中国航运南北航线的筚路蓝缕》

米国对香港中国货的禁运都令人发指

一个网络小说的阐述:

香港腊鸭是在香港制造,孵化养殖也是在香港,可是之前使用的一向是从中国大陆运来的鸭蛋,于是禁运令颁布后没多久,美国政府用这些腊鸭是共产主义孕育下的鸭蛋孵化加工而成作为理由,拒绝腊鸭进入美国市场。而英国人又坚称鸭子是在香港长大,吃的是香港食物,是地道的英国殖民地鸭子,认为美国这项举措分明是想要搞事。

所以两国外交官员就鸭子身份问题多次往来书信公文,仍然还未解决。

两国政府互相扯皮,纠缠不休,香港这些做腊鸭的大小工厂却没有时间等,不到两个月,几家大些专门靠做出口美国生意的腊鸭工厂就承受不住亏损,宣布关门大吉,老板回家继续开小作坊。

另一个来源的阐述:

反讽的是,在1949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后的岁月,对香港经济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中国共产党,而是来自最坚决要遏止共产主义散播的国家一美国。

虽然香港因支援英国出兵韩国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但香港经济因为两个禁运而受害:联合国以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为由对中国实施的战略物资禁运,以及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全面贸易禁运。.

英国政府也限制出口到中国和香港的货物,但负责执行美国禁运令的检察员,为确保中国货不会通过香港运往美国,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手段。

葛量洪说:

最经典的例子是腊鸭。腊鸭是在香港制造,然后出口到美国。制造腊鸭的鸭子是在香港孵化,但鸭蛋却是从中国运来。那麽,这些鸭算是共产主义鸭,还是道地英国鸭呢?双方为蹉商这个问题的往来通信,堪称卷帙浩繁,最后终于找到解决方法。就是孵蛋时要有检查人员在场,为刚孵出的小鸭在脚上盖印,鸭子长大后再另加记号,这样才可以把鸭子宰杀、晒干,再运到美国。J

作家韦尔什(Frank Welsh)发现虾也面对相似的窘况。它们或许是在可输往美国的香港水域捕获,但是,这些甲壳类动物究竟是在这里出生成长的,还是渗透进来的共党份子?由于找不到确切证据说清楚虾的来源,香港的虾一律禁止出口米国。

可想而知当年中国被西方封锁的多厉害,不打碎这个封锁,开放?改革?做梦。【黑旗军】

可笑有不少国内还算德高望重的人一讲起前三十年就是什么封闭、闭关锁国之类被洗脑了的话,明明是人民中国被封锁【想当然】

毛泽东不仅不准备闭关锁国,而且尽力突破封锁

毛泽东另一项让今人能作“事后诸葛亮”的即闭关自守,不搞对外开放。

在建国前,毛泽东曾表示过访问美国的意愿。但形势比人强,建国不久,美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接着中、美即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战争的结果更让老美颜面扫地。围堵中国成了美国的重要战略。

在军事上,东面有日本、南韩美军基地,台湾的蒋介石随时准备“反攻大陆”,东南方有菲律宾的美军基地,在西南方的印度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北方边境紧张;越南战争使中国南国境线吃紧。

从解放至毛泽东逝世恶仗不断,有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间接参与印度支那战争,六二年中印之战,六十年代援越抗美,六九年珍宝岛战争,紧接着苏联威胁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使得中国不得不“深挖洞,广积粮”,七四年西沙之战。

如果中国对外开放,也只能面向朝鲜、巴基斯坦、老挝、缅甸和泰国。美国作为战后最大的资金输出国和最大市场,不能为我所用,且尽力在技术输出上封锁中国。

直到八十年代初,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的技术禁运高达一百七十多项,而对其死对头苏联的禁运才一百五十多项(当然,这与苏联技术较进步有关)。台、港、东南亚直到八十年代初还没能力大量输出资金,即使有良好开放环境,也难有所作为。毛泽东是一位充满自信的领袖,他一生何曾惧怕过挑战?

解放初期,解放军完全有能力一鼓作气解放香港,但毛泽东将香港的殖民地状态保留下来,以便能充分利用,作为打破西方封锁的窗口。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不仅不准备闭关锁国,而且尽力突破封锁,以取得国家发展所必须的资源。

建国至中、苏决裂,中国的国门曾面向苏联、东欧打开;这种开放是以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为主。这期间,苏联对华一五六项成套援助奠定了中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基础,而且大多数项目属于苏联最先进工业技术。

就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相对收益而言,这段时间决不逊色于改革开放前十多年对外开放的成果。

70年代初,中美、中日关系缓和后,中国立即从美、日、法、英等引进包括石油化工、化肥制造、冶金、采矿和石油钻探、热电厂等设备。

1973年,仅中美贸易就从七千万猛增到8亿美元。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后一年多就有如此巨大的国际贸易和设备引进,怎么看也不像闭关锁国,反而显示出毛泽东时代突破封锁的急切感。当时的设备引进是在全面统筹基础上,以提高民族工业实力和技术层次为目标,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引进设备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开放为增强国家实力和自力更生能力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时代从苏联、东欧和后来美、日、英、法等的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所带来的效果,绝对不亚于改革开放后以吸引投资为目标的引进。(本文选自《巨人的背影——为毛泽东辩护及当代中国问题省思》,董玉振著。《巨人的背影》:毛泽东时代的伟大经济成就

新中国前30年不开放是毛泽东的失误的看法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谷牧 (前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某些媒体誉为“改革八贤”之一)北京日报 2009年1月11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实行对外开放,从而加快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国际社会中,包括若干对我国很友好的人士,似乎有个看法,认为毛主席忽视国内建设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时下国内也有些人,主要是青年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间,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基本是个空白。

这类看法,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因而也就无助于总结历史经验。

的确,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间,我们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松散。

但是,这主要不能归因于我国,更不是中央决策的失误,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封锁。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7页)

关于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毛主席有明确的基本构想。

他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就说过:“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

1949年3月,在筹划建国大政方针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说:“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当年6月,毛主席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这篇名著中专门讲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主要讲要结合中国实际正确学习苏联经验,同时也提出了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他明确指出:“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才,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习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长期担任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同志,作为经济建设的“前线总指挥”,从实践中更为迫切地感到国内建设联系世界经济的重要性。

他说过:“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中,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完全闭关自给,总是要互相需求,首先就是贸易的来往,技术的合作。”

他认为,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采取闭关自守的排外政策是不可能行得通的,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1972年他曾在一份去东欧考察引进设备的报告上批示:“为何不派人去伦敦、巴黎、波恩、渥太华、东京去研究西欧、美加、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其后,由周恩来、李富春等同志与苏联具体商谈,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工业建设项目。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背信毁约时,建成或基本建成149个。

这些大项目成为我国工业的骨干,使我国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开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往来,1952年9月,同锡兰(现斯里兰卡)签订了用大米换橡胶的长期贸易协定,就是著名的一宗。

还努力同日本等国发展民间贸易,从1952年至1955年,先后同日本签订了三个民间贸易协议,以及1962年签订的廖(廖承志)高(高碕达之助)协定,就是很有名的案例。

1950~1979: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特殊编组“台湾巡逻部队”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并将干涉范围扩大到朝鲜以外的亚洲地区。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6月27日的声明中称:“已下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并正式提出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随后,美国政府把侵占台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确定下来。

6月28日,美驱逐舰“布拉什”号开进基隆港,成为第一艘入侵台湾海峡的军舰,该舰于1969年正式移交台湾,更名为“襄阳”号。

7月28日,巡洋舰“朱诺”号以及2艘潜艇“猫鱼”号、“梭鱼”号开进台湾海峡,进行为期10天的“巡逻”。

8月4日,时任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中将受命正式成立负责“台湾巡逻”的77.3特遣群,

8月24日命名为“台湾海峡部队”,不久又将其中的水面舰艇另组成72.1特遣群,

1955年更名为“巡逻水面部队”,

1958年又改为“美国台湾海峡巡逻队”,

1959年11月1日定名为“台湾巡逻部队”。

“台湾巡逻部队”主要由一个驱逐舰分队组成,担负一线海上巡逻任务,由军衔为海军上校的分队长担任指挥官。

由于台湾海峡是冷战时期的高危地区,美军将其作为重要的练兵海域,当巡逻任务执行到两年后,

所有美国西海岸(即整个太平洋舰队)的驱逐舰都已经轮流纳编入“台湾巡逻部队”。

美舰一般从基隆南下或由高雄北上巡逻,每趟任务为时5天到6天。

执勤军舰在台湾海峡根据天候、海况选择航向来回侦察巡逻,通常任务结束就回基隆或高雄补给。

负责巡逻的军舰都保持高度警戒,一出港就实施灯火管制,晚上连航行灯都不开,全舰处于乙级防险级别,作战部门更是随时戒备,主管官员经常在部位上打地铺。

只要从雷达或瞭望发现不明目标,他们都须去目视确认。

1969年11月15日,美国海军下令第七舰队“将在台湾海峡执行的连续定期巡逻,改为包括作战及辅助舰的随机巡逻“。

美国炫耀武力、推行“炮舰外交”的产物。其直属第七舰队,受太平洋舰队管辖。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从1950年运作到1979年,是近代史上为时最久的海军行动之一,在此期间参与了台湾海峡相关的重大事件。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810/823.html

本文话题: 新中国 谣言 妖魔化 毛泽东时代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