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和产业升级是打破东亚地狱模式的最后希望:白人轻松赚钱的秘密

作者:深圳宁南山 来处:微博 点击:2021-02-28 15:46:59

财富杂志: 2020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大陆入围124家,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复兴之路,肯定是不太好走的,这个周即使是力图降温,但是仍然产生很大影响的华为事件就是个例子。这一篇本来想写华为的,但是很遗憾发不出来,那我就写下,中国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对于普通中国老百姓,乃至东亚老百姓的意义。我们在各方面的进步,尤其是技术和产业方面的进步,除了推动中国走向复兴之外,还很有可能产生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打破残酷的东亚地狱模式,真正的提高十几亿东亚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崛起,很多人没看到的是,中国砸碎了价格体系,开始比拼 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聪明智慧。。。这些都是中国强项【paul】

 越分析越觉得手握技术和供应链是真的无敌,两者相辅相成,别人单独拥有那一个都不会对咱们造成威胁,两者同时拥有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我们还是最大的市场,这三个优势叠加在一起,谁看了都要绝望。同时在加上迭代速度优势确保自己的技术和供应链都是最强的,现在看就是这种情况。中国人领先了就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儿了【内外兼修】

网友@潭有鱼 在抨击汉奸时,分析了中国复兴对全世界被剥夺人们的意义:

由于某方面的迟钝,他们对国家崛起的艰巨性、珍贵性、传奇性和值得称赞的伟大之处,丝毫没有感觉

70多年前,我们和非洲一样,是任人鱼肉的帝国主义棋盘。70多年后,非洲依然蛮荒、中东依然战火不断、东南,亚和南美同样起来又趴下(除新加坡),东亚只有欧美打造的日韩皿煮样板间,在被控制下半阉割地畸形发展。全世界被欧美把持的“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中心-边缘结构”(沃勒斯坦,简单说就是压榨和被压榨关系)始终没有任何变化。

中国的崛起,就是在这种层层封锁的结构之下,唯一有可能打破全球压榨格局的国家。这种打破不仅对自身,更是对全球绝大多数被压榨的国家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解放

他们认识不到,这种卓绝无二的艰巨性和对全球结构历史性的逆转的意义。

只知道在糊里糊涂中批判,还觉得自己比别人明白。他们被西方价值观“皿煮自由”和“砖制毒菜”二元对立的思维打下深刻烙印,跳不出这个框架,思考问题,就像游戏里被限定轨道里的横跳弹珠一样,脑袋思路死循环,出不了圈。而那种批判冲动,更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要独立、要做自己、要离家出走,先锋又激烈,对家庭父母的价值则报以轻蔑不以为意。所不同在于,有的人会在被社会打脸之后浪子回头,而有的人则会保持终生浆糊。

摘自《基于价值观的圈子:从方方谈开去》,可见炎黄之家《荒诞:体制内拆船党公知阎连科、张抗抗、李玫瑾、易中天吹捧方方,体制外公知嘲讽方方

(好消息,中国人的奋斗卓有成效,诸多热点事件,其实都与这一进程有关,《法国黄背心运动——勤奋中国技术产业崛起损西方有余而补我不足》、《米国硅谷劳工9成薪资较20年前低,创新不平等之科技商业模式借由克扣劳工薪资集中财富》;

而相应的结果是,西方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全方位阻止,比如《米国狗急跳墙强化对华技术封锁制裁》,所以炎黄之家womenjia.org做了这种判断,《中西方对抗甚至战争是历史宿命:炎黄复兴,所以西方百般攻击中国》)

中日韩东亚三国都是地狱模式:为什么白人能轻松赚钱

我个人去国外,有个很明显的感觉,欧洲澳大利亚等白人发达国家,生活真心放松,没事coffee break,下午四五点就下班非常正常,整个社会处于放松的状态

而东亚国家,即使是已经发达起来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乃至于已经算是比较发达的中国一线城市,却无一例外都是高度辛苦,长时间读书,长时间加班,

东亚人的聪明和勤奋,是全世界公认的,

中国人,朝鲜人,韩国人,日本人,都是类似的,工作起来非常玩命,智商也很高。

中日韩东亚三国,可以说都是地狱模式

东亚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参与残酷的竞争,每天游走于各种英语培训,课外班,数学物理补习班之类,早早的戴上了眼镜。

一路要面临极高的淘汰率考入好的高中,考入一个不错的大学,而到了工作之后也没有办法停下来,加班加点的工作是常态,生活压力感觉巨大,以至于不敢生孩子。

(关于中国人之勤奋,可见《勤劳是中国人最优秀特征: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

东亚国家中最先崛起,也是目前最为发达的日本,日本人的勤奋全世界公认,日本人从小到大也要面临辛苦读书,努力工作,但是却出现了人均GDP不进反退的情况,人均从1995年巅峰时期的世界第三,一步步跌落到现在的全球第二十多位。

有人认为中国软件开源领域落后原因是:一帮为了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问题发愁的人,一群生活在利己主义和丛林法则氛围的人,需求层次本来就很低,哪有精力投身于软件开源。(炎黄之家womenjia.org补充)

而在过去的20年,人均GDP逐渐反超日本的20个左右的国家,以欧洲国家为主,很难说比日本人更勤奋,相反他们的生活氛围比日本可是轻松多了,但是居然人均GDP却一个个超过日本,经济增长率反而高于日本。

懒人的经济增长,居然超过了勤奋的人经济增长,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东亚人民如此的勤奋,最终却又总是陷入低生育率的怪圈,不愿意生孩子,造成社会老龄化,老龄化又大大的抵消了勤奋工作带来的工作成果增加,年轻人的工作成果被老龄化吞噬,并没有被用于社会发展和薪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这个规律不只是出现在日本,也不只是出现在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乃至于现在还没有跨入发达经济体的中国大陆都出现了这个现象,朝着极度老龄化的方向狂奔。

东亚地狱模式的根源:产业狭窄、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

我们都说这是因为东亚地少人多,人均资源不足,导致虽然大家都很勤奋,最后争抢到的资源却很少。

其实不然,北美+西欧+澳新发达国家加起来可是有七八亿人,不算中国大陆的话,远远超过日本+四小龙的人口。

要说自然资源,欧洲也一样依赖自然资源进口,天然气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要从中东进口,铁矿石要从巴西进口。

另外其实自然资源没有那么值钱,自然资源种类很多,但是真正值钱的却很少,全球值钱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三大类。而全球能够依靠自然资源致富的国家,人口上限就是两三千万,比如挪威,澳大利亚,沙特,加拿大,卡塔尔,科威特等等。

人口再多,比如俄罗斯一亿多人,石油天然气都很丰富,产量也高,但是依然不是富裕国家。

东亚地狱模式,一个来自于产业的狭窄性,一个来自于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

真正值钱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又依赖于教育和产业才能变现,没有教育,人口就无法变成人力资源,没有产业,人力资源就没有用武之地,就只能在有限的几个产业里面高烈度竞争,极大的降低效率,导致累死累活最后获得的却不成比例。

东亚毫无疑问,由于都非常重视教育,人口都会转化为人力资源,因此在人力资源部分是相当丰富的,而且素质很高,遵守纪律,犯罪率低,勤奋认真。

但是人力资源赖以变现的产业方面,却出现了东亚经济体产业高度同质化的特点,如果你看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相关产业,会发现相似度非常高,高度拥挤在相同的几个赛道进行竞争,独特的赛道很少。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东亚国家死死的按在这几个赛道上。

亚洲产业发展四大限制:天赋弱势、米国政治压制、西方对亚洲公司的资本性收益、技术和设计能力不够

什么限制了亚洲的产业发展?我们先从现象来观察。

第一个是天赋弱势的限制

欧美澳新都是大农业国家,日本和四小龙由于缺乏大农业发展的空间,在先天上就处于弱势,如果看全球农业化工巨头,基本都是欧美企业。

2018年10月,英国农化资讯商Agrow公布2018年度全球农化公司二十强名单。

瑞士先正达以92.44亿美元的2017财年销售额蝉联榜首,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以87.13亿美元居第二,

德国巴斯夫67.04亿美元居第三,

米国陶氏杜邦以61亿美元紧随其后居第四。

米国孟山都37.2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五。

以色列安道麦32.5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

米国富美实25.3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七

日本住友化学24.87亿美元世界第八

印度UPL以22.96亿美元世界第九

澳大利亚钮发姆世界22.34亿美元世界第十

米国Arysta lifescience 18.97亿美元世界第十一。

可以看到2018年的全球十强里面,只有一个日本的住友化学排在世界第八,其营收规模处于绝对劣势,和日本的世界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日本和韩国由于没有国土纵深,在大农业方面处于劣势,连带着农业相关的技术也落后于欧美。

相比之下,可以说东亚农化产品崛起的唯一希望来自中国,上面的10强榜单里面,排名第一的先正达和排名第六的安道麦都已经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

当然中国也花费不菲,购买两家公司共计耗资差不多460亿美元,

其中2017年6月完成的对先正达的收购耗资430亿美元,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和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如下图2017年的全球种子业公司十强,先正达排第三位,

我国另外一家隆平高科排在世界第九位。

2011年10月,安道麦被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14.4亿美元收购60%股份,2016年9月,其余40%股份也被中国化工以14亿美元收购

GDP有什么用?或者说钱有什么用?至少可以买到全球第一和第六的农化产品公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排名世界第九的印度UPL正在收购排名世界第11的Arysta lifescience,印度也能拥有全球前十的农化巨头,可见天赋的重要性。

在这全球11强之外,就是中国公司刷榜了。

全球第12是中国的颖泰生物,全球第13是山东潍坊润丰,全球第14是南京红太阳,全球第16是乐山福华通达,全球第17是江苏扬农,全球第20位是江苏辉丰。

也就是全球农化20强企业中,有8家是中国企业或隶属于中国企业。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存在,全球农化基本就是欧美控制的市场,日本和四小龙在天赋上无法和欧美竞争。

农业只是一方面,日本和四小龙天赋的弱势还体现在油气资源开采上,由于本身就缺乏油气资源,尤其是陆上石油资源缺乏,因此在技术积累上远远不如欧美。

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油服公司巨头,基本都是欧美公司

油服公司是干什么的?他们提供油气层勘探,钻井机械设备,油田工程建造,石油软件等各种产品和服务。这是高利润,高薪资的产业。

以2016年的营收为例,全球排名10强:

米国斯伦贝谢世界第一,这是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在米国《财富》杂志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排第386位,2017年营收高达304.4亿美元。

米国BHGE世界第二,该公司由前世界第三大油服贝克休斯和通用电气(GE)旗下的GE油气合并组建。

米国哈里伯顿世界第三,可以看到米国三强霸占了全球前三位。

英国TechnipFMC世界第四,该公司由法国Technip和米国FMC两家公司在2017年合并

意大利Saipem油服世界第五,英国派特法世界第六

米国国民油井世界第七,中国石化油服世界第八

瑞士威德福世界第九,瑞士越洋钻探世界第十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高技术的产业里面,日本和四小龙无一进入全球前十,同样的,也只有中国大陆凭借国力能够有唯一一家上榜企业中国石化油服,其余九家全部都是欧美企业。

全球油气开采,是个非常广阔的市场,从中东,到非洲,到拉美,到北欧,世界各地有大量的油田和气田,从勘探,油气装备到钻井服务,石油软件等,这么广大的市场,

米国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位置,而欧洲国家也在中东非洲这样的传统有影响力的市场大赚特赚。

全球油气资源市场,我们就以2018年7月,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BGP)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签署的海上和陆上三维采集合同为例,该合同金额高达16亿美元,也是全球物探行业有史以来三维采集作业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合同。

我们也可以一窥,仅仅是石油的物理勘探这一个环节,都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

 

 

 

第二个是欧美,主要是米国的政治性压制。

最为典型的就是亚洲的军事工业,军工也是高技术高利润产业,

我们都知道,以色列是军工科技发达的国家,但是其实以色列工业能力总体实力有日韩强吗?当然不如。但是日韩这样的国家,本土就有米国驻军,军队的指挥权也在美军手里,在发展军事武器技术方面,要受到米国的严格控制。

中国倒是不受控制,但是已经被欧美禁运了三十年,事实上也是受到压制。中国向国外出口武器,就会受到米国的干扰,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土耳其的军售。

从军工产业出口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全球武器贸易状况研究报告,这五年的全球武器出口金额十强为:米国,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英国,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荷兰。作为全球制造业十强国家的日本和韩国都没有进入世界前十名。

不只是东亚国家从军事技术中赚钱受到压制,同时更为重要的:军事技术是民用技术的核心来源之一。

我们今天每天都在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就是来源于战争。

1940年摩托罗拉接到米国军方的合同,要求开发一种电池供电的无线通信便携式设备,摩托罗拉因此研发出来SCR-300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在1942年春天通过了测试,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了大约5万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化的无线通信设备之一,通信距离达到3英里(4.8公里),被美军士兵称为”walkie talkie”如下图:

 

 

摩托还开发出了另外一款通信距离更短的通信设备SCR-536,1941年7月量产,重量只有2公斤多,通信距离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有遮挡时通信距离只有几百英尺,开阔地可以达到一英里,水上甚至可以达到3英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大规模使用的手持无线通信设备,被成为“handie talkie”

中国人均GDP能否超越日韩?

2020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22 万元,人均 GDP 跑进了 1.05 万美元。

中国跑进人均发达国家,还需要多长时间?甚至,中国有没有可能越超日韩的人均 GDP?

考虑到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各省发展不均衡,我们就取一个最困难的时间吧,跑进发达国家,我们大约还需要 20 年,也就是 2040 年左右,中国应该能进入发达国家。

现在发达国家里,人均 GDP4 万美元,是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这些;人均 3 万美元的,是意大利、西班牙、韩国这些;人均 2 万美元的,是葡萄牙、捷克、希腊这些。

我在《一个国家的进程》里提到过,中国只要往前一步,前面这些国家就要后退一步,当发达国家粉碎机迈进 2 万美元时,上面这些国家就有好大一批得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

  1. 日本

我们就以这几十年表现最好的日本举例,日本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范围,因为缺少主权和市场这两大因素,这些年一直在谋求产业发展,但一直受到各种约束。

日本经济的七寸就在汽车业,电动车与氢能源车的胜负将决定普通日本人的人均 GDP,从 4 万美元的位置,掉落到什么地方。

与其说日本点错科技树,倒不如说日本没有主权和市场,决定了他发展到现在,已经到达日本的天花板,要么不准你做,要么你做出来,大家不买你的东西,让你的成本得不到回报只能放弃。

这里头主权又更重要一些,因为没有市场,可以去侵略别人,逼别人买你的东西,连主权都没有,就只有被别人吊起来打。

日本已经是在英美主导的世界体系里,日子过得最好的一家了。

  1. 韩国

像韩国,2020 年 GDP 达到 1.6 亿美元,跟中国广东省持平,全年只下跌了 1%,主要靠的是半导体行业出口年底大幅回升,人均 GDP 也保住了 3.2 万美元左右的水平。

韩国人比日本人过得苦逼一些,主要是汽车、轨道交通、精密机床、部分半导体等领域被日本人压制,只有海洋工程、半导体制造韩国优势明显,韩国人已经苦逼到成为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年轻人生下来就陷入极痛苦的内卷,如果考得上 "SKY"(首尔、延世、高丽三所大学)学校,毕业就能进大财阀,如果考不上,就只能进普通公司,而大财阀的工资是普通公司的两倍,读书时就直接将所有人分层处理,压力特别大。

 

日韩是小国,他们的资源要靠外面进口,无法自我维持生存,要么过好日子要么直接死翘翘,所以普通人生活压力比我们这种大国普通人强得多,二是日韩这种状态,有点像他们正坐在餐桌上准备吃鸡腿,中国站在旁边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鸡腿看,而且中国现在身强力壮,胸肌一块块的,你说这种情形,是韩国压力大还是中国压力大?

中国其实已经在芯片设计(日本只能搞定 50 纳米芯片)、电磁波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手机技术、超高压输电、海上采矿船、高分卫星、超算、空间站、高铁道路施工、水坝建设、海水淡化、矢量光分析仪、四代核电、激光强化生产线、大功率激光、核聚变、航母、部分海洋工程装备、量子通信、微晶锻、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材料、造桥等等各个细分领域已经超过了日本,不过这么多年来,许多中国媒体喜欢神化日本制造,显得自己 " 冷静客观有见识、启蒙民众拜美日 ",非要矮化中国人,从文化上否定中国人,要我们匍伏在英美主导的殖民文化体系下。

中国现在盯着日韩的鸡腿里,汽车是最大的一块产业,搞死日韩汽车,日韩就要口吐白沫,但这个产业还需要时间,等着我们的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起来,现在主要在半导体、造船、锂电池这几大块,中日韩三国交火严重。

以现在的情况看,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在 LNG 领域和大型邮轮的攻势,将如潮水一般冲击到韩国和意大利,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完成技术突破,刚开始接订单,未来几年肯定会从韩国人擅长的 LNG 船和意大利人擅长的大型邮轮身上,撕下好大一块肉来,造船又讲究规模优势,越多越便宜,中国的后发力度应该越来越猛,10 年后,这两国的造船业估计会如雪崩一般。

大概这就是发达国家粉碎机的意思吧。

中国已经是锂电池产业世界第一,预计将来会继续给日韩施加巨大压力。

半导体产业基本格局是日本处于产业链上游,韩国位于中游,中国正立足于中下游,有向上游拓展的趋势,有可能形成覆盖上中下游全面发展的局面。

中国能不能在人均 GDP 上追上日韩,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均增加多少的问题,也是日韩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因为产业重叠问题,被中国吃下部分产业后,日韩人均会下降多少的问题。

短期上来看,像造船、面板、半导体、锂电池这些大的产业,中国都是先攻韩国,再克日本,中国进一步,这两国就要退一步,每退一步,这两国就要掉好大一块,等到中国再过二三十年能吃下汽车行业时,那才是日韩的最大危机,估计两国的人均 GDP,到时可能就会掉到 2-2.5 万美元区间。

而今天(2021.2.25)日经亚洲的新闻,美国正召集两党议员商讨芯片短缺导致美国车厂停产的议题,并计划签署行政命令,将与日本、台湾省、韩国合作,打造一条 " 去中国化 " 的科技供应链,加速芯片等战略产品生产。

话说得这么明显,美国已经在对我们打科技冷战,所以我感觉我们在高科技的前进之路上不会这么顺利,应该会更多一点坎坷。

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中国的鼎峰时期,人均 GDP 大概是在 2.5-3 万美元左右,很难达到 4 万这么高的数字,毕竟人口规模在这,到这时候,日韩的人均 GDP 应该也被我们打下来了。

不过,能到这时候,全世界应该也不再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了,可能我们在用亚元,也可能直接用人民币了。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812/1071.html

本文话题: 发展模式 科学 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