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炼金术士牛顿炒股覆灭记
1667年,那是一个春天,科学家牛顿迷上了炼金术。书中自有黄金屋,首先当然要看古人是咋炼的。西方炼金术两大理论基础,一个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一个是物质在正确条件下可相互转换的观念。当然,其后出现的“点金石”和“长生不老药”,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开挂概念。
牛顿是如此醉心于炼金术研究,以至于去世的时候,他的收藏中有169册关于炼金术的书籍,留下的有关炼金术的资料超过100万字。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牛顿磨拳霍霍,1669年底,终于拿起坩埚,点燃炉火,开始炼金。
炼金术相当玩命,要冒被水银蒸汽熏死、被火烧死、被土火药炸死三重风险
为了炼金,牛顿多次前往伦敦买买买,那些化学药品和熔炉,都被送到了他在三一学院的宿舍。他还加入了炼金术士们的神秘社团。当然,和所有炼金术士一样,纵然是天纵英才的牛顿,也并没炼出个鸟来。1677到1678年冬天的一场大火,烧毁了牛顿的炼金实验室和大量炼金文献。
作为虔诚的清教徒,牛顿全心信任神的指引,他相信宇宙是神设下的一个密码。而秘术,或许就是找到终极答案的钥匙。甚至有学者认为,是炼金术、神秘学给牛顿以启示,让他最终发展出万有引力的革命性学说。而此后科学之光普照大地,炼金术士牛顿也做了炼金术的掘墓人。
不止炼金,“理性的化身”牛顿还曾疯狂炒股。想来炼金和炒股也是颇有相通之处,都是以小搏大,群体癫狂。
遗憾的是,牛顿炼金不行,炒股也失败,半年时间赔掉十年薪水。
牛顿炒股血本无归,按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儿。
首先,他是数学小能手,拳打莱布尼茨,缔造微积分。算出那一堆力学理论的人,算算什么市盈率、市净率还在话下?应该彩票号码都能算出来啊。
其次,他是金融家。官拜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主持重铸货币,全力打击假币,迅速稳定当时的英国经济,使其完成了由银本位向事实上的金本位制的过渡。
更重要的,他还上面有人!牛顿终身未娶(很多人怀疑他是基佬),身边有位照顾他起居的外甥女。话说这位外甥女凯瑟琳,可不是庸常脂粉,不知多少名流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无论是法国政府的官员,还是伦敦学会的作家;不管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个个如痴如狂。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英国财政大臣蒙塔古。作为当时英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他丝毫不遮掩自己对这位老友外甥女的迷恋,不止为她写下“将人间的美丽薪火相传,将她的光艳影像压铸在我的心房”的诗句,还留下大笔遗产和年金给她,并不忘也送了牛顿一份。
一个低情商理科生竟然混得这么风生水起,连远在法国的文科生伏尔泰都忍不住怒爆黑料:
我年轻的时候以为牛顿是因他伟大的功绩获得财富的,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宫廷和伦敦是因敬佩而任命他为造币总监的。非也,乃因艾萨克牛顿有一位美貌的外甥女——康杜伊特夫人。她尽全力去讨好财政大臣哈利法克斯爵士,若是没有一位美貌的外甥女,什么微积分、万有引力,统统都没用。
多么经典的屌丝理论,连启蒙运动的旗手都忍不住落入这种“你知道比尔盖茨他妈是谁,巴菲特他爸是谁吗”的坑里,让人觉得好欣慰呢。
话说回来,有这么一位交际花外甥女,按说什么内部消息、上峰命令源源不断,比跟哪个带头大哥都管用。牛顿炒股,当无往不利。
然而,还是亏了呢。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股票大涨。这是一只典型“妖股”,拥有国际化、政策利好、资产注入、税收优惠和业绩大幅提升的题材和预期。伦敦大妈们为它疯狂,就算卖了首饰也要来炒股。
终于,牛顿坐不住了。就像我们看着某风某乐某通一路暴涨,先还能故作冷静,越来越惶恐不安,最终只能向疯狂投降。
他先是投了7000英镑进去,仅仅两个月就翻了一番,是他当造币厂厂长年薪的3至5倍。初涉股市的牛顿尚且谨慎,他选择出清股票,落袋为安。
但很快他就后悔了。南海股票还在狂涨,他踏空了。眼看着一天一涨停,牛顿最终选择加大投入又追了进去。这回,他被套牢了。
先是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接着大股东大幅减持,闻风而动的散户出逃,最终股价崩盘,数千户英国家庭陷入财务危机。
一年时间内,南海公司股价从128英镑蹿升至1000英镑,又回落到124英镑。牛顿曾经赚过7000英镑,最终亏损2万英镑,相当于他10年的薪水。
做得越多,错的越多;一卖就涨,一买便跌。智慧如牛顿,和我们小散也无甚差别嘛。或许牛顿也曾发出绝望的呼喊:就当存银行了,三年后再看!
不过牛顿还是有文化多了,牛顿清仓了,大痛之下,他说了一句传世名言:“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牛顿也算会推卸责任,其实他未能预料到的是自己的疯狂,未能料到自己也会陷入这种乌合之众式的幻想和群体性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