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讨论美国寒门贵子在名校的遭遇

作者:火草综合 来处:炎黄之家womenjia.org 点击:2019-01-05 21:12:03

后文的美国华人讨论特别有意思,有人说的挺有趣:“无非是觉得被这儿的穷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国内的穷人八杆子打不着网上说几句好听的当然轻松的很。藤校要是给国内穷人名额你看华人骂不骂。”火草突然想起来2018年杭州那次某学校家长,因为民工学校孩子要进入他们孩子所在的学校学习,就大肆闹事(参考炎黄之家《中国阶级歧视链开始明目张胆:杭州立新小学安置案》)。感觉中产阶级丑陋的时候,是蛮丑陋的。这还不是什么贫富分化,问题不是这个,要害是利字当头,没有一点人文关怀,感觉新中国留下来的平等思想遗产,已经快被改开朝给吃光了。火草衷心希望看到炎黄之家网站这个帖子的朋友,不要成为这种内心很小的人,内心格局不大,带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新闻报道:美国“寒门贵子” 进入藤校后他们怎样了

最近读到了一篇发表在《波士顿环球报》上的文章,原文题目是《在藤校当贫困生是什么情形?》(What is it like to be poor at an Ivy League school?)讲的就是美国的“寒门贵子”们迈入藤校后的经历。

很多年以来,进入藤校一直是精英家庭孩子的特权,不过现在为了让学生的组成能更加多元化,所有藤校都有了贫困学生资助计划,希望给低收入、高学术表现的孩子一个接受顶级精英教育的机会。

下文中,作者Brooke Lea Foster为我们还原了这些“高学术表现,低收入,通常是家族里第一位大学生”的孩子们,在名校中遇到的三大挑战,以及专家给出的解决方法。

挑战一:无法融入

“阶层的符号无处不在——从你穿的衣服,到你说话的样子。”

当Ana Barros作为新生第一次踏入哈佛大学校园的时候,她感觉特别不适应,就好像“低收入”三个字刻在她的额头上似的。

校园里的树木那么绿,鹅卵石铺就的道路那么精致……这些景致美好得一点儿也不真实。她想:像我这样的女孩不属于这种地方。

Ana的家位于一个治安混乱的贫困街区,街区周围终日警笛长鸣。Ana的父母用尽了积蓄,才从“人道家园”(一个帮助贫困人群造房子的公益组织)那里买了一处小房子。她家还经常缺钱,有时候甚至连肥皂、卷筒纸这样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对Ana来说,世界的颜色是灰的。

突然有一天,Ana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一封录取邮件——与此同时,哈佛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也能让她支付得起高昂的学费。

“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Ana说,“我再也不用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受苦了。”

可是,进入哈佛之后,内心的焦虑和失落一直没有离开过Ana。

整个大学一二年级,Ana在课堂上很少开口,因为她担心用错词,发错音。Ana的父母是来自哥伦比亚的移民,在家里,父母都说西班牙语。

尽管出生在美国纽约,但Ana只有在学校才能学到英语。正因为如此,Ana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理解许多单词,但她不敢大声地把这些词说出来——很少有人会去纠正她的发音。

经济背景还会影响到交朋友。

“你会因为支付不起一些费用被朋友圈淘汰出局,”Ana说,“比如说,如果有人说:我们去餐厅吃饭然后看电影吧……你就只能悄悄离开。”

在同龄人谈论购买一件200美金的衣服,或者是去国外度假的时候,Ana总是不知道怎样加入讨论。

“那些有钱的孩子,常常意识不到这种谈话会让别人产生什么感受。”他们肯定不是故意的——因为那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但也总会误伤到其他人的自尊心。

交友困难,Ana选择一个人居住,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法忍受和“特权阶层的人”当室友。

有时候,课程的设置也会让贫困孩子感受到来自上层阶级的“压迫感”。

比如,在最近的一次社会学的课上,教授让学生们定义自己的社会阶层。

“中产。”一个学生说。

“上层。”另外一个学生说。

这个议题让Ana很不舒服,因此她拒绝参与:“当着那么多的同龄人承认你很穷,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

 

挑战二:贫困问题

“上名校是一场彻底的文化冲击。我们的起点就不一样。”

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Ted White出生在牙买加平原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位公交车司机。

Ted发现,自己的同学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创立公司或者是公益组织,而他们使用的资源一般都是来自父母。

“我们的起点就不一样。”Ted说。

毕业之后的去向也让穷孩子们感到紧张。名校中的大部分孩子都能依靠富裕父母的关系,到著名的大公司去实习。

甚至如果单看个人表现,在面试的时候,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会占据优势——因为他们能够表现得更加自信和从容。

低收入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问题,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大公司里的律师、高管,或者是华尔街精英。他们的父母没有能力带他们见识精英职场的世界。

有时候,Ted会怀疑进入哈佛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尽管他知道,进入哈佛,很有可能让他永远地远离父母那样终日为经济挣扎的生活。

而且,在富裕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来自上一辈的各种“福利”的时候,贫困的孩子却要时时想着去反哺父母。

西裔学生Claudio曾经苦恼地对一位富裕的朋友说:“妈妈这几天问我有没有余钱,可以用来支付家里的账单。”

朋友沉默了半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最后他说:“我为你感到抱歉。”

听到朋友这样说,Claudio感觉更糟糕了。

Renata Martin是布朗大学学生,爸爸是披萨送餐车的司机。尽管学校给她提供了9万美金的助学金,但她在校园里仍然需要依靠“化缘”度日——

因为患有“身份认同焦虑”,Renata去见了心理医生,学校提供的医疗保险支付了诊费的大头,但她连区区15美金的自负部分也承担不起;

此外,Renata还不得不到学校教会机构申请资金,用来购买课本和回家的车票。

“寻求帮助真的很为难,”她说,“但我只能反反复复地把自己的故事告诉教授们,否则就没办法从布朗毕业。”

“学校认为:十几块的‘额外费用’人人都能承担,但事实是——我们不能。”

 

挑战三:与原生家庭疏远

“我不希望你因为有我们这样的爸妈而感到羞愧。”

耶鲁新生Julia Dixon每次走进餐厅的时候,汉堡包餐台服务生都会特别高兴:“Julia,你今天想吃点什么吗?”

正在搬箱子的校工也热情地打招呼:“天气挺冷的,对吗?佐治亚女孩?”

Julia在佐治亚乡下长大,是家里11个孩子中的老二,父母是经营食品摊的小贩。

如今,Julia戴着黑边框的眼镜,涂着茄子紫色的唇膏,看上去已经和从前的那个乡村孩子大不相同。

Julia 记得,几年前父母第一次开着租来的车,到大学来看望自己,在见到Julia的朋友时,他们感觉非常不自在。他们没有去拜访女儿的教授或者导师,却要求去见学校餐厅的工作人员。

“你们可以帮我照看女儿吗?”爸爸问一个工作人员。

父母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就如同当初Julia对自己的定位一样。

Julia有时候把自己当作“食品摊的Julia”,有时候把自己看成是“耶鲁的Julia”,调和这两种身份非常困难。即便是她的父母也意识到了这样的变化。

读大学后,Julia只回过两次家,最近一次回家,爸爸不无担心地说:“也许教育正把你从我们身边越拽越远。我不希望你因为有我们这样的爸妈而感到羞愧。”

藤校里的贫困学生最初可能感觉自己不属于校园,然而慢慢地,他们会逐渐感到,其实自己也不属于原生家庭。

布朗大学老师Rome说:“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心心念念想要回家,但是藤校教育又对他们的语言、外表和行为都进行了改造,他们也不再适应从前的生活了。”

Ellie Dupler是耶鲁大学全球事务专业的学生,她有一头红褐色的卷发,戴着银色的耳环。耳环是在由耶鲁资助的一次旅行中,她在土耳其购买的。

Ellie曾和自己的单亲母亲居住在一辆拖车上,一直住到六年级。后来,她每天需要乘坐单程两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一所好点的高中上学。

接受采访时Ellie正在经历“经济危机”。

“资助部门的一张支票还没到,这两天有几顿饭我就不吃了。”

尽管如此,Ellie说耶鲁给了她一种“经济安全的错觉”。她说:“在校园里呆的时间越久,我越感到自己不属于低收入群体。”

Ellie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更好地融入耶鲁,是因为她是白人。

“一般来说,如果我不主动暴露家庭背景,大家都会以为我和大部分白人孩子一样,来自上中产家庭,住着郊区的大房子。”

Ellie喜欢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待自己,这让她觉得,自己可以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尽管如此,毕业仍然迫在眉睫。“我觉得自己正在一个梯子上往上爬。但如果毕业了,我会不会又滑落回去呢?”

哈佛大学导师Anthony Jack致力于研究“名校低收入学生”问题。

他发现,低收入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与他们能否获得“社会文化资本”息息相关,比如——

他们是否能和富裕同学一样,意识到自己“拥有权利”;

他们能否意识到和教授“一对一关系”的重要性,努力获得教授的推荐……

Jack说,贫困学生经常疏远类似教授这样的“权威人士”,而上中产的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和权威人士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还有研究表明:

上中产家庭的孩子更善于向别人请求帮助,因为他们天生就相信——资源是向他们开放的,自己拥有使用资源的权利。

而贫困学生习惯于自己完成所有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父母学历往往不高,不会在学业上给他们提供任何帮助, 所以他们上大学以后,也想不到去类似“写作中心”这样的地方向教授要求额外的辅导和帮助。

Yolanda Rome是布朗大学新生学院的助理院长。他说,许多贫困学生考试得C之后会痛哭。他就问这些孩子:“有没有去和教授谈一谈呢?”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没有”。

上中产的孩子就不同,他们即使拿到最糟糕的分数,也敢于跑去找教授探讨和理论。

“我们正在努力改变校园文化,” Yolanda说,“我们要让学生们都知道:寻求帮助不是一种弱点。”

缺少资源,缺乏寻求帮助的能力,真会影响学生的毕业成绩吗?

是的。

在美国全国,作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低收入学生,其本科毕业率只有11%左右。也就是说:100个穷孩子考上大学,只有11个能毕业。

但在藤校,这个数字要高很多,因为大部分的经济压力都被助学金挪走了。而藤校如今也建立了更多组织,帮助穷孩子找回自己的权利意识。

在哈佛和耶鲁,98%的低收入本科学生都能够在6年内毕业;在布朗大学,这个比例是91%。

后记

美国名校中的学生们,无疑是这个国家中最聪明,关系网络最强大的一群年轻人。当穷孩子们“空降”到这样一群人之中以后,他们无疑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差距。

耶鲁学生Julia说,她正尽力学习“不再把金钱当作定义自己身份的关键要素”。

耶鲁已经向她展示了这样一种生活——晚餐桌上的谈话不再围绕着“过期账单”展开。但是,拥有梦想,需要先从经济自由开始。

也许我可以把这四年大学生活,看成一个开始做梦的机会。

美国华人家长讨论

Orangetabby

发表于 2019-01-02 21:16 |只看该用户

这些“贫困生”真是人穷志短,自卑矫情无病呻吟,有个人有9万刀/年奖学金还叽歪

page394

发表于 2019-01-02 21:20 |只看该用户

就是,最惨的难道不是普通中产,爹妈安排不了实习,然后好多爹妈不管学费,收入又不能免学费,最后几十万学贷背下来。那个十五块掏不出来的,不会贷款吗?学校学费生活费都白送你了,还要怎么样?

erxin

发表于 2019-01-02 21:22 |只看该用户

所以脸书老板娘声泪俱下把自己不适应哈佛的原因归结为聪明人太多的人时候就知道她在撒谎了,不适应是因为穷。

jiangyoudang17

发表于 2019-01-02 21:25 |只看该用户

反正Anthony Jack凭着这个研究成为当年找工作的明星,最后留在了哈佛任教

doujiangji

发表于 2019-01-02 21:25 |只看该用户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的确容易自信。首先父母会教育学什么最有利于孩子,其次,第一年暑假,父母帮忙找好实习,第二年暑假找实习就容易很多,第三年更没问题,第三年暑假实习结束,往往都搞定四年后的工作了。

特别坚强的人不好说。绝大多数人在别人条件很好,自己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己又年轻没有太多经历,还是精神上比较压抑的。孩子有个朋友在一个藤校,说同学一些出去吃饭,她从来不去,没钱,我听了都觉得难受。大学里有钱的孩子,出去玩,出去吃还是花很多钱的,不去是可以,但是压抑也是真的。

happy3001

发表于 2019-01-02 21:32 |只看该用户

我怎么觉得最惨的是家庭不富裕,付不起学费,也不够领助学金,毕业背一屁股债的。这种9万助学金,无债一身轻的已经够好了。

nihenhao

发表于 2019-01-02 21:35 |只看该用户

这些孩子有些矫情,学费免了,入学要求相对又低,还能让社会为你做什么?

毕竟还是孩子作为不惑之年的成年人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jenny110413

我们邻居中国小姑娘就是这样全靠自己各处的小奖学金合计半奖去了UP 商学院,家里收入一般但领不到助学金那种。

小姑娘可优秀了,穿着十分朴素,她妈每次和我在Y大厅等小娃时就埋怨孩子在学校又出去吃饭什么的,当年全奖那么多学校不去什么。但那个小姑娘看上去一点也不自卑。

tiffany2013

得了便宜还卖乖, 抱怨有钱孩子机会多。 那他们不如放弃哈佛去社区大学, 那样的话身边大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没资源的孩子。

starbucks1

波士顿打工这么容易的地方还抱怨没零花钱有点不像话,最苦的是中产,我们既上不了藤,还要交比总统6高的个人所得8,最后没有儿童补助为国家培养几个娃,最后省吃俭用交全额付大学学费。我们跟谁诉苦去?

shoon_yee

比起背一身债上学的,因为学费直接放弃去州立的中产比起呢?

freerider

贵州山区农村的孩子,考上top 2,也是同样的心情。

QQQ1000

别人没说是最惨,只是指出这种现象,大家也不用义愤填膺吧。年轻人穷的确志短,我们也是穷过来的,好的是当年周围的富人几乎没有,即使这样自己也觉得眼光见识受了很大的局限

ztootz

那咋办? 把哈佛那些有钱人给打土豪分田地了? 是不是感觉就好很多了?

cocojj

克林顿自传写过他当年拿助学金在乔治城上学的经历, 很励志。美国的助学金除了学费还给一部分生活费。

其实我也是觉得中产最惨, 税都没少上, 孩子考上私立名校因为学费问题转而读了州大。 我觉得大学学费应该给一部分退税。

page394

If something is free, somebody is paying for it.现在大学不到一半的学生付学费,跟学费天价也有关系吧。同楼上,最惨的不是付不起学费去州立的中产,倾家荡产付学费的中产?

cocojj

中产就是美国最老实的阶层了, 辛苦工作, 税不少上, 也没什么待遇, 也不敢抱怨。

cocojj

当年中国人来美国读书, 助学金不够的自己就去打工, 又没有身份, 只能提心吊胆打黑工。 还不是更惨。

freerider

楼上这么多挖苦的,你们会对西部山区农村里好不容易考上top 2的孩子说这种话吗?

page394

你先找出一个西部山区每年拿九万奖学金还抱怨不公的。不用你找,我们这些拿全奖半奖的老留,当年来美国家里可没有百万美元的房产,两万的生活费有养老婆孩子的,有寄回国给家人改善生活的,没一个抱怨不 fair 的。

夜雨霖铃

大学里面很多白人中产的小孩也自己打工挣零用啊,做tutor,babysitter都是十几刀一个小时。这些学生是嫌发的钱还不够多?

piggymama

西部山区的娃没有比北京娃多占社会资源 这些哈佛穷娃已经得到社会额外的照顾 这两者的区别你不会看不出来吧

page394

说实话,贫困线以上的,和二十万供娃上藤的根本是两回事。最苦的是家里十几万二十几万的中产娃,平时讨论小藤值不值啥的也就是这些家庭。这些娃比穷得拿助学金的娃惨多了。

cocojj

中产的孩子好多也打工, 中国留学生打工的就更多了。

我觉得社会提供了助学金生活费, 又去了这么好的学校, 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人生马上就上了个阶层。 比起很多人来说是很幸运了。

doujiangji

知道的穷娃平时都打工,特别暑假,寒假。但是好的学校,特别理工科,还是很难读的,知道很多孩子不打工都睡很少觉,因为我在好多个家长群里。穷孩子又打工又读书,打工时间也不是无限多的。

cocojj

我觉得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学费, 生活费, 难道不是应该觉得自己很幸运, 充满感激之情。 怎么现在就是什么都抱怨呐。

tidewater

你这个是中式思维,风景这边独好。

美式思维是上来就哭穷,先哭穷再说。至于有没有大数据,不重要。

doujiangji

周围同学都稀里哗啦地随便花钱,自己都没法和同学正常交往,还要充满感激之情,挺难的,我可能真的有一点圣母心。

page394

你那是什么家长群啊,大学生还都稀里哗啦的花钱。小留群吗?没听说过穷学生?蹭 Pizza 听外系讲座的?Student discount?

Financially 捉襟见肘 就是 college student 的平均状态,年薪十万的人还要自己煮咖啡省钱呢。

cocojj

整个学校能拿到全奖的很少, 社会给了这么一大笔钱, 一点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幸运, 一点感激之情都没有, 心里也是有点问题的。

没听说过穷孩子就不能和别人正常交往, 现在学校拿助学金的大约1/3, 非要和富二代一起玩嘛?

doujiangji

我说家长群,说孩子平时睡不够觉,不是说花钱。知道好些孩子一放假飞欧洲,飞纽约,一堆活动,平时一会聚,一会跑哪儿去了,都是钱堆出来的活动。

cocojj

中产基本上都是勉强支付那个学费和生活费,和拿助学金的区别也就是一个父母出钱, 一个学校出钱。 美国10万收入就算中产了, 很多人家庭收入就是十几万, 还拿不到助学金, 确实有些私立都上不起。 能去私立读书的真是很幸运了。

还要和别人比着随意花钱, 就是自己不知足吧。

jiangyoudang17

不仅仅是钱,还有经历什么的;美国的阶层分化比中国严重,真的是有人祖辈和亲戚都穷掉渣,没有眼见过,甚至没有WORD-OF-MOUTH听说过(国内刚分层,至少听说或者见过二姑三姨表姐之类的爆发),突然一下子朝夕相处,刺激还是很大的。

有人是卡车工的女儿,有人祖辈读哈佛,父母是教授加银行家的组合,真的是从钱到文化都高高在上(客观上)。你让卡车工的女儿没有情绪起伏,不太现实。当然了,真的成熟有野心的会好好利用资源,贩卖穷+乐观向上的人设,但是毕竟这样的要求不是每个18岁的孩子都能承受的

aac

这些人如果不是降格录取,是真的精英的话,毕业之后奋斗成中上产的机会比别人大多了。可惜这些人大多数就是读个不着调的文科,根本不如一般学校踏踏实实出来的人。他们难道要社会送他们一座金山吗?

tidewater

疼校会多给钱的,照目前大趋势。

aac

好多aa收的人,你让他/她读个务实的理工可他们读不下来啊。媒体大肆宣传的dreamer家里第一个哈佛生,往下一拉都是政治啊这类的专业。里头的猫腻可想而知。这种有什么好抱怨的,我还抱怨社会把资源浪费了。多要钱多要钱,乞丐嫌饭馊都快成美国主流了。我不说了社会欠他们一座金山。同情他们的自己累死累活挣出座金山了没啊?

难道藤校90%都是稀里哗啦随便花钱的人?我不信。有个20%我都觉得多了。你老盯着top几的人,这不就是大家一直批判的中国人攀比的恶习吗?搁中国人身上就往死里批判,搁外国人身上就同情?

doujiangji

其实羡慕不出钱,父母可以做龙虾党,孩子就有机会了。我做为父母,觉得就该挣够钱,让孩子有选择。我还是比较同情学生,尤其比较优秀的学生,要是有错,也是父母的错,和学生没关系。懒得再说了,各有各的想法,自便吧。

tidewater

在美帝现状,阶层的统计差别,其实是基因差别。叔能心算的数学竞赛题,你可能笔算都不行。大实话。因为你的 spatial working memory 比不上叔。

但基因会有重组变化,穷人家聪明的娃,应该得到机会,不应该让钱造成过多障碍。

但阶层融合是个梦想。其实你给穷人家聪明娃更多机会,实际上他们最后也会离开穷人阶层。剩下的其实基因库更差。但没办法,人道主义。

你可以继续你的梦想,但现实比梦想骨感。

政治不正确,不多说了。

kisstherain0619

中产家庭的孩子什么都拿不到。这些人从小到大都用着纳税人的钱,免费上着名牌大学。低收入和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让这群人在上大学这件事情上占尽了特权。现在还可以矫情的说我感觉无法融入其它人。so be it. 你就是和人不一样。穷的是眼界和知识吧。别一天到晚跟人哭穷连饭都吃不上这些破事。看着都来气。

lostmaple

我也知道一个穷孩子,在湾区,没有助学金,进了大学一直在学校打两份工,暑假三份工,结果念完大学还欠了一屁股债。

有人付了学费生活费,还不能打工挣个15块钱,有点太煽情了吧。

pineappletin

没钱度假,就把时间用在学习打工上,根本没必要自卑。30多岁的我可以这么说,18岁的我肯定做不到,还是羡慕有钱的孩子的

热情Summer

这些孩子也不容易,九万的助学金,刨去学费后的两三万不单是自己的生活费,还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学校里各种打工的机会,也要和中产的孩子竞争,想打工也不是一定有机会

莫小贝

的确,华人上有些人太奇怪了,对美国穷人仇视的不得了,好像偷了抢了他们家多少钱似的。

与此同时,对于国内的富人呢,又仇视的不得了,指责他们怎么不同情穷人呢。。。

双标的太厉害了!

freeasy

很多人生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想当然,不知道即使在美国,也有很多贫困家庭几代美国人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

有些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 很不容易,自己拼博起来的,最后发展也很好。

华人上有些中产对于底层太不友好了!真不知道为什么?

missfreckles

还有很多何不食肉糜的,你既然穷干嘛不去打工呢?不知道是naive还是mean,大概觉得十八九岁的孩子一边上藤校一边每天餐馆端几个小时盘子还能有时间写功课准备quiz和presentation是很轻松的,跟中上产家庭出身的孩子竞争起来完全不输gpa四年就毕业,心里还不抑郁没有额外的压力。同时他们又认为这些孩子能进藤校就靠AA,其实能力很差的,那人家都能力差脑子笨了还要一边上哈佛一边端盘子不是强人所难吗。

guitu

大多数就是降格录取的呀,所以我说他们上州立很难拿到全奖。能读个文科毕业就谢天谢地了

missfreckles

真是张口就来,别的学校我不知道,stanford每年给undergrads的need-based grants差不多有50%了,75%的学生有some sort of aid,你是不是觉得招的学生里一半都是降格录取的?

freeasy

不知道华人有多少人在 admission committee 待过看过这些娃的材料。怎么全都阅人无数的样子随口就来。

不是是个穷人娃就能被录取的!看多了你就能看出区别来,有的娃的确是天赋异禀或者是自强不息才能脱颖而出的。

包括有些华人娃,家长条件不好的,估计这些父母在华人都是被鄙视的对象,但是娃很不容易。

lvhuaele

为什么别人可以边打工边写功课准备quiz和presentation然后不输gpa四年就毕业?脑子不够就承认,别占着茅坑不拉,一边啃着白来的羊腿一边骂别人是残忍的狼,去跟那些成绩更优秀却因为这些人而不能去上哈佛的华人子弟说啊~~

freeasy

成绩优秀?怎么个优秀法?sat 满分?钢琴十级?

优不优秀不是爹妈自己说了算的。

真优秀的多数都能进牛校,不能进的最后也能发光着什么急?

我来跟你说说身边的例子什么叫优秀!华人男娃,本科被 Harvard 录取没去,父母让他去他也不去,因为他有个弟弟成绩也很好,他觉得父母条件不宽裕供不起两个娃私校。所以最后他选择了公立override,博士去了 Stanford, 最后成了 top 10 faculty. 他弟弟最后去了 Harvard.

优秀的人懂得怜悯,懂得牺牲,懂得社会责任。不是想着怎么最大程度打压别人还让自己脱颖而出。

水母

这个帖子太可怕了,huaren现在怎么这样了,一点同理心都没有,怨气戾气满满

Olympian

为什么大家都同情国内得不到帮助的穷人但是同情不了这里得到帮助还在埋怨的穷人?你再想想?是不是因为真的没有同理心?

水母

坦率点吧,无非是觉得被这儿的穷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国内的穷人八杆子打不着网上说几句好听的当然轻松的很。藤校要是给国内穷人名额你看huaren上骂不骂

piggymama

这话难道不更应该对那些免费拿着社会资源还在不断抱怨的人讲吗?既然是金子怎么都会发光 那为啥要忍辱负重读藤校呢 去麦当劳刷盘子也能发光的

听这意思 社会欠他一个有钱的爹呗?

freeasy

First generation 大学生意义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身边没有那个环境,剥离环境对人影响巨大。

家里父母都是高知,学校影响就小多了,身边环境就不一样。

再说文章也就是描述一种现象,人家也没有抱怨。就说自己没法和同龄人社交。难道记者来采访,你还要别人藏着掖着不能说,非说自己一切都好生活和谐?

甜甜圈123

哇,华人大妈果然就是恨人有笑人无的。这些贫穷家庭的孩子那个九万奖学金都tmd恨的牙痒痒的。呵呵,每年五十万贫困线欧洲游爱马仕的时候倒是不心疼九万块了。还阴暗地想这些能上藤校的小孩都是穷的照顾上去的。人笨又穷呢。呵呵,当年在藤校ta,班上就有个类似帖子里面的越南女孩,穷是一眼就能看出来,震惊的是有次冬天下大雪人人都穿靴子了,她穿了一双脚趾破了洞的球鞋过来,因为球鞋不防水脚被雪水都弄湿了。这个女孩高中也不像班上其他中上产的小孩一样修过很多ap课程,学期开始时候明显跟不上,但是非常努力,中后期异军突起,最后学期结束成绩中上。她也是人非常内向,每次看都是心事很重的样子。

dodgers

这里充斥了90%不懂Financial aid 怎么work的人。

他们打工的收入会算在EFC里面, 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 打工赚钱,基本上下一年的financial aid 就会减少。

你们说他们还有打工的Incentive吗?除非他们打现金工,不报收入。但他们何必这样做,被人说?

这个就像低收入的为了拿福利,有些收入高的工作只能放弃,如果收入稍微超过,医疗保险就会没了,很多福利也会没了,根本不划算的。

某些老中为了让小孩拿一些Financial aid, 还故意夫妻双方一个quit一年,减少家庭收入。是同样道理。

Ginger2015

好单纯啊? 藤校毕业生大部分都去了华尔街和咨询公司, 都是金钱利益至上, 打压别人毫不手软的行业。美国精英阶层如果真的有点社会责任感, 懂得牺牲的话, 阶级固化, 和 贫富差距就不会越来越严重了。

nv_nv

看到华人上几个买爱马仕的,又不是中国人家家都买爱马仕,你身边有几个朋友拎着爱马仕?很多中国父母就是自己抠抠索索一辈子,辛辛苦苦上班,给孩子攒学费。我身边一对夫妻就这样,不是弯曲的大包裹,就是普通人,夫妻俩一直上班,一度因为本地找不到工作还异地好几年。孩子大学生活费学费十万一年,就是夫妻俩一分一分攒出来的。以前一直开个日本二手车,生活很简朴。现在孩子终于毕业了,夫妻俩换了车开始旅游什么的。很多很多中国家庭就是这样,父母兢兢业业,为了孩子。这样的家庭怎么从来没得到过任何照顾?难道应该鼓励这样的家庭不要上班吃福利,然后孩子有更好的机会进名校还拿着奖学金?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901/1102.html

本文话题: 中产阶级 贫富分化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