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寡头四大原罪:垄断腐败、加剧贫富分化、技术无能、利润被西方资本收割

作者:唐史主任司马迁 来处:weibo 点击:2019-01-06 13:15:34

其实现在中美贸易战,大框架都出来了,科技战方面还是华为为龙头的一帮国企和民企,中航光电,合肥长鑫,中芯国际,华虹,紫光,光迅,13所等等,那些平时在媒体上频频露面风光无限的那些所谓网络科技公司,根本帮不上忙。中国现在是从cpu,GPU(海思真猛啊),DSP,DRAM,光器件,射频,滤波器,连接器,电源,晶圆,OS,数据库全线发追赶。还得是靠中国自己人,外面的和外面控制的指不上【板车】

国家应该对华为为龙头的一帮国企和民企,中航光电,合肥长鑫,中芯国际,华虹,紫光,光迅,13所等等降低税费,降低的部分由那些平时在媒体上频频露面风光无限的那些所谓网络科技公司的税费补充【提高他们的税费】【第一水库】

归纳并补充原文,互联网寡头们现在存在四大原罪:

-互联网寡头垄断导致的腐败:

电商销售,搜索引擎,网约车,外卖这些行业都进入高垄断阶段,就这么几家公司,他们太容易协同,消费者就是待宰的羔羊,垄断产生腐败,绝对的垄断产生绝对的腐败。

可阅:《美团狰狞的垄断盘剥嘴脸:谁在让无法无天宰割用户、外卖员、商家的劣质平台脱罪》。

- 互联网寡头垄断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互联网寡头让越底层的劳动越廉价,便于财富向金字塔集中。然后塔尖的人拿出点钱做慈善,又成了善人。

- 互联网寡头们并没有创造什么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科技,只是个中介,用垄断性信息平台来进行收割。

像什么天猫、美团、携程、链家,好听点就是云中介,最大的技术含量是数据处理及运算,而这靠服务器, 但服务器显然他们生产不了。

- 互联网寡头利润被西方资本收割:

正如《中国技术和产业升级是打破东亚地狱模式的最后希望:白人轻松赚钱的秘密》里提到,韩国三星公司利润都被西方资本给掠走了;

同样,中国这些互联网平台寡头,绝大部分都在海外上市,它们获得的高额垄断利润,也很大部分被西方资本收割。

更严重的是,因为其背后的西方资本,这些平台会刻意打击批评西方的言论,为逆向种族主义行径大开绿灯,损害国家安全。

- 互联网寡头变身社会政治强权,扼杀言论自由;

可阅《中国互联网寡头掌握巨大危险权力,实质行使言论审查权,影响国家安全,要根本改变平台权力机制》、《腾讯起诉微信恶意垄断批评者,法院驳回称“经营者不得拒绝别人评论,言论自由应有之义”

中国互联网寡头四大原罪:垄断腐败、加剧贫富分化、技术无能、利润被西方资本收割

绝对的垄断绝对腐败也适用于互联网寡头

作者:唐史主任司马迁

因为年底要折腾搬家,在几个软件看到的价格都很贵,于是就猜度价格会如此上扬必然被放鸽子的概率就高。于是把一个旧手机充电,找到了前几年给我搬过家的师傅。打了一次被按掉,打第二次没人接,想着就算了吧。一会儿重庆的号码回过来。

我问秦师傅你还在北京吗?

他说,你的号码我存着的,你照顾我的,介绍过不少生意给我。

他说他17年底就把车都卖了,回老家了。

我记得他是从面包车换成箱车,带着自己堂兄弟搬。后来还买了第二台车。问他为啥不干了呢。

他说,拼不过那些互联网搬家的呀。他们用便宜价钱把活都抢走了,抢走了以后再提价。

他最多的时候,两个堂弟,4个伙计。老婆接接电话做做饭,他一台车,堂弟一台车。有活就干,甭管多晚。跟着他干的伙计,平均下来一年也有十好几万。后来车卖了以后,几个伙计去那些互联网搬家公司干,到手的钱,起码少了三成。

互联网企业说是带来了便利,确实便利了些。但你看,我和师傅之间本来很融洽,他给我搬书的时候会说“先生你是个读书人啊,这么多书,书皮都没见过,真皮的嘿”,然后很小心地给我搬书。我会给他买点饮料,额外给他一两百。他搬完了会送一个福字给我,向我祝贺。他说不知道怎么算账,我也会给他一本正好他能看的书。

好,等这师傅车卖了,伙计投奔了互联网搬家。再来给我搬书的时候会说“我们公司规定,书免费最多100斤,多出来的每斤1块钱”。是的,我付得起这个钱,我完全付得起我的书钱。但我不会再去买水了,也不会多给一分钱。我论斤给的钱,这些工人也落不着,他们的收入是减少的。重要的是,我需要盯着这些有怨气的工人,他们心里想着“这SB怎么这么多书,比TM棺材都沉”,我不盯着他们,书可能就坏了。如果我想不盯着,就要自己装箱,自己上架。

我多付钱多操心还落埋怨,他们出了力气少了报酬。关键的是,人味,人情味没有了。

他说的那个搬家公司,我知道,这里不说名字,只是不想给他做广告。这公司规模挺大的,然后呢,各种跟日本的电视台侃侃而谈,说经营企业就靠和政府打交道,话里话外就是不偷税漏税就没钱赚。那我想问一下,你个JB搬家的公司,和政府搞什么交道?你是TM的搞京津冀一体化搬北京市政府吗?

我还想问了,秦师傅的买卖被收了,工人的收入少了一截,我要多花一大截,来回来去是价格涨了50%,人工成本压缩了30%,中间的钱哪去了?还要偷税漏税才能发工资?骗个大头鬼吧?

这是一个事,搬家公司的。再说一个……我可以用最简单的KPI抓住他,也正是最简单的KPI让他在我背后狂加速,狂刹车。

昨天晚上回家,看到前车被一个正在看手机的外卖递送员搞疯了。……司机很虎逼,外卖员就怂了,他一个劲说是因为要超时了。(省略处是介绍两起送餐员着急赶路以至于危险驾驶的事情)

我曾经在扶梯被要超时的外卖员挤过,真的是从满满当当的两人并排的扶梯上一个劲挤。这个超时,背后就是KPI,目的是和搬家公司一样两头吃的。

所以,在今天晚上,我想起了我爷爷说的,走得急的人啊,都是急难,急是因为有难,所以见到急的让一让。于是,我和虎逼司机说:教育差不多走吧哥们,路堵上了。

坐在这里写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马云。马云在浙商年会上说:你别想改变谁,别想改变川普,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你唯一能改变的是你自己。你的组织架构调整了吗?你的KPI调整了吗?

对,就是这个KPI,马云一边说2019走慢点,做慢点,一边不断强调要调整KPI,这个KPI可以让更多搬家的小伙子怀着怨气把书当垃圾搬,就是这个KPI可以让更多外卖员根本不顾自己死活,也不顾别人死活在路上乱窜。

所以,这就是互联网寡头之恶。这些恶,是最后垃圾化的共享单车,是把原来完整阅读碎片化的微信,是延迟满足变成即刻满足却什么储蓄也留不下的网购,是让女大学生脱裤子的校园贷,是骗死人不偿命的P8P。

同时我也想起博士视察时候的视频:他说行长大人要在KPI和待遇上照顾一下做普惠金融的工作人员,因为中国太大了,只有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才能承担起这么多的就业。所以把普惠金融做好很重要。

那么我想,互联网寡头,就好像是抗生素或者说是化疗,在杀死旧有的不便利时,也把小微这种社会活体细胞,这种益生菌杀死了。

如果给秦师傅一笔贷款,也许会有更多的带着福字乐呵呵去给人搬家的搬家师傅。如果给这些外卖员一个贷款,或许会多出来一些营业到夜里12店的深夜小食堂,或者是便利店早点摊。

绝对的垄断绝对腐败,不止适用于国企,也适用于互联网寡头。只是后者更为隐形而已。

 

【微博网友“简称J”:弯道超车的互联网寡头没给经济带来实际好处】

垄断就是这样。无论某滴还是某团还是未来一定会用垄断盈利的某条。羊毛出在羊身上身上.所有的福利和返点都是为了未来主宰市场的定价。这些弯道超车的互联网寡头并没有给经济带来实际的好处。

1、爆发式增长的业务规模极其容易滋生腐败和产能的浪费。看似繁荣,都是透支明天来达成今天的“势和影响力”,比如共享单车。其中腐败的程度令人发指,投资人的钱其实都打水溺了.因为这个生意并不能真的产生应有的价值。三年热浪之后,真的是哀鸿遍野。

2、互联网垄断研发的技术让消费者变懒的做

法某种意义也是温水煮青蛙,食物的安全系数没有原来高。但是成本越来越高.本来就难以生存的年轻人的现金流量表会进一步被恶化。

3、垄断和KPI的追逐所造成的恶劣服务急安全隐患要全社会均摊风险,但本质上是企业为了盈利所积景的原始风险。

4、人才都想去头部企业,收入差距会越来越不均衡,普通的企业想招人和扩大规模就更加艰难。

5、资本的极速扩展会笼罩在创新的天空上,随时摘取创造果实,培育出新的寡头并迅速降低竞争周期。

出差问过北京的哥,现在一个月5000上下收入也就到头了,不是很勤奋的一个月到手不到四千。

盒马鲜生的外卖小哥每天起早贪黑也就七千,最近是冬天,我观察过七八个人的手,那个粗糙和爆皮真的让人看了于心不忍。过去外卖小哥动辄收入过万的时代也应该一去不返了。

最终我们整个时代的红利也如同美国一样,变成向全社会90%的资产规模=0.1top%的资产规模倾斜。

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能早点上台面,让劣币驱逐良币的热况有所缓和。这个时代不需要吹牛B,真的太多能吹的了。这个时代只需要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去认认真真的做不同趋势的产品和服务。

【微博网友评互联网寡头垄断】

互联网在信息共享同时也加剧了渠道垄断和信息垄断,垄断者上下通吃,吃完嘴一抹说自己不挣钱,就算全交税能盈利他也不交,谁能和钱有仇。

总有一天,互联网寡头会垄断一切,血盆大口吞噬一切。今天打车从金港汽车城到北四环,支付55元,车主师傅实际收到34元。网约平台这利润太惊人了。

互联网经济做到最后会让大部分人收入减少,社会流动资金全到了马云刘强东之类人的手里,还强行破坏原有社会供销体系,说是能解决就业我看是解决少部分人就业造成大部分人失业,最后大家伙总不能都去送快递外卖吧?

互联网企业在便民的同时,资本最终追求的是把利益最大化,造成社会底层各行各业受到胁迫毫无竞争优势

像什么天猫、美团、携程、链家,好听点就是云中介,最大的技术含量是数据处理及运算,而这靠服务器, 但服务器显然他们生产不了。

我们现在正在走各行各业全面寡头垄断的路。高层还觉得是效率提升的进步手段。

互联网寡头,就好像是抗生素或者说是化疗,在杀死旧有的不便利时,也把小微这种社会活体细胞,这种益生菌杀死了。透露着似是而非的无奈。

kpi和数据代表的是钱,大量的投资人的钱。这世道呀,做什么都难,任何行业只要有一个扛旗人,资本瞬间就能把他打造成独角兽。为了交出一份满意的互联网金融答卷,最后就是高强的补贴和kpi考核,压得中小微企业民不聊生。

说得很透了。科技以人为本是这个世界理想中的样子,现实常常是:科技以让人更像机器和让机器更像人为本,直到有一天有一些人活得比机器还更不像人。

现在大学本科生都在搞模式创新,太浮躁了,后患无穷。实质性创新没有人做,净搞些害人的东西,无非是利益调整,调整到垄断,调整到国外上市调整到国际资本那里,幼儿园上市就很无耻了,很难想象我们保持持续发展,已经严重透支了所有资源

超级垄断的巨兽以创新经济之名无限膨胀,得利的是寡头和其背后的利益集团。

互联网巨头应该担负起规则修正的责任,但目前看到的是所有人都在向资本低头,任由资本作恶。可能也是缺乏一个倒逼机制让他们改变。

扒开真相觉得挺恐怖,绝对垄断就是绝对腐败,平台就是中介,中介就是他妈多了个收费站而已。

互联网创新更多的盈利是去和底层争利,这是根源。

给大部分人活路,才是真善人,而不是口里喊着我挂念着困难群众,一边把人家吃饭的路子堵了。

谓互联网企业并无什么了不得的科技,无非是信息发布加人力,就是这样[摊手]。

滴滴28%的抽成,美团22%的抽成,垄断后都躺着挣钱了还哭穷,也是服。

城市中产能感谢“岁月静好”,只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是互联网寡头垄断的受益者,然而在廉价的劳动力、外卖、快递给他们带来进入剥削阶层幻觉的同时,也在一点点挖空社会的根基。

互联网所谓的模式创新,大多是先烧钱抢市场,烧成寡头垄断市场了再享受垄断红利。所谓的万众创业极大的加剧了浮躁,配合本就浮躁的时代,看到的就是p2p、互联网烧钱甚至区块链这些疯狂,大家无心上班,都想着当老板,挣快钱。

所以互联网不能叫科技!只能叫平台!

所以两位领导都是对的。大领导说了,要搞硬科技,那才是科技。二领导被忽悠了几年,现在也明白了,必须搞活中小企业,搞活小微。

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大都是属于网络中介公司,把原来条条通畅的路设个闸口,收过路费

科技进步加剧剥削与不公,简简单单的道理,多少人看不到。

很接地气的观察和分析,也给出了很接地气的解决方案,一个成熟的思考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人诟病很久,回过头来看,就业还得靠这些。 普罗大众才是社会,民生做好了才是小康社会

通过最近几年观察,以后各行各业都会形成寡头,小企业生存会越来越艰难,这个跟国家政策关系不大,我猜测更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信息现在太发达了,什么事都瞒不住,在一个就是资本比以前丰富太多,企业融资烧钱做大并购,把别人烧死,或者把自己烧死,下一个接着来,好像没啥法子阻止这个

历朝历代都没能阻止过土地兼并,土地在农业社会便是最大的资本项,所以土地兼并本质是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所以也可以说,历朝历代,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垄断加剧

上海现在也关了很多小店,号称是整治市容,市容并无改观,却让很多人家断了生路。

忽悠没有业的人去创业,是没用了,存活率太低。但是帮助有业的人,安居乐业是不需要太多试错成本的。

互联网是好工具,互联网寡头企业是现阶段大恶。

当大家都失去生产资料,成为资本控制下的纯粹劳动力时,也就成为了KPI指挥棒下的行尸走肉,同时工作变成糊口的手段,失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现在互联网上的垄断行业,不让中小企业有发展的机会,那一部分明明有潜力的,还没做成什么样就被合并了,或者只是因为没有搭着互联网的顺风车失业的人。

不管是任何行业,只要出现寡头或者垄断,必定是损害99%的人的,所以鼓励多竞争,千万别集中。

这叫互联网垄断平台。当年石油石化分家,电信移动联通分家,就是为了市场化竞争。微软也因为垄断被拆分过。中国似乎没有垄断法。

十分讨厌互联网寡头化,那些连科技公司都算不上的平台公司,用十分着急的资本让整个社会都在“着急”,失去服务行业本质,相反看看日本这些在国内嚣张到寡头的公司每一个能成气候!说到底还是没有用好互联网的工具属性,不重视理解所处行业的核心是什么?KPI在服务行业是双刃剑的

将社会看作一个生命体,当一个行业被垄断,看成是一条血管被堵住了。大多数血管被堵住后,那么这个社会就真没活力了。

互联网垄断害死人,搭个车,榨完司机榨乘客,住个酒店,小店全被网络垄断。

寡头垄断可以让一条河里流的全是新鲜的牛奶,可以让成熟的粮食烂在地里,他们甚至可以用媒体来对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大宗舆论进行洗脑,只为操控甚至控制市场。有错的不是互联网不是平台不是KPI,而是自古以来就善于用资本进行剥削的为富不仁,追赶KPI的外卖员和搬家师傅等,只是他们剥削的对象之一。

平台公司都必须拆分和关闭掉,淘宝天猫京东美团携程滴滴等等,这些公司成吸血鬼了。

这哪是互联网的危害啊!这是大公司凭借资本优势的倾销啊!是因为国家扶持互联网从而没有设计制度制约这些公司倾销!

几年前,每次巨头国家开会总会有反全球化的骚乱,当时不明白不理解,现在回过神来有点知道为什么了。时代就象一部车,有人驾驶也有人被轧压,就看谁在车上、谁在车下了。

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所谓的新科技和互联网只会野蛮生长,到一定程度头疼医脚一刀切,就像专车快车行业。

科技进步,从来都是让越底层的劳动越廉价,便于财富向金字塔集中。然后塔尖的人拿出点钱做慈善,又成了善人。不然,马云、王建林越多的钱,说明他们从用户身上赚很多又不需要给员工开很多。

互联网寡头形成事实的垄断,监管机构被新经济的招牌挟裹着资本绑架了。

寡头和恶意竞争应该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和拆分,各个地方的从业者协会应该是帮助相关从业人员与平台进行劳资谈判的,这种博弈最终是保护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避免财富的过度集中,最终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结果。

顾客和商家没有变化,多了服务平台这样一个中介。服务平台就两头拿钱,从中受益。从某些方面来说平台确实带来了便利,但服务的质量与内容未必令人满意。

都想做toB消灭中间环节,都想把钱挣到自己兜里不让别人活,别人都饿死的结果是大家一起死。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开放,共享。这绝对是扯淡,寡头就是寡头,屠龙勇士变成龙是大概率事件。

这些平台做大后就是吸血鬼!莫名其妙多了一个环节、而且里面的人全是高工资的,最终钱还是靠盘剥上下游产业链来的。

这些垄断的互联网公司不被分拆,这个国家经济好不了。

超市还不是这样,把农民的新鲜蔬菜摊给搞没了,逼到超市买的全是陈旧上防腐剂的蔬菜。

原来两三块钱一碗的冰粉,现在强装成网红店铺,最低十元。底层生活越来越艰难,谁懂

技术不分善恶,但是互联网企业能守住不作恶底线的有么?把技术变成了垄断的工具,互联网企业成了无人监管的寡头

一直就认为互联网就是破坏性经济,关键破坏完了还没有建设。

科技手段用于从更弱势的群层体榨取利润,这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企业。这是年轻人择业最不能去的地方,看似现代,其实全公司上下都在研究如何“管理”弱势一方,全没有新技术、新发明,犹如末代王朝的宫斗,赢的也是死。

互联网算法可以把每个环节都做得精确,相应就会缺乏余量,容错率很低,这说不上对错好坏,关键还是看谁来掌握和操作。现在这样缺乏监管的垄断毫无疑问更方便资本把利润放在第一位。

有利可图的领域几乎都被二马垄断了,有稍微做好点的中小型民企,他们就来收购,不同意收购?那就价格战拖死你……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反垄断,而我国却在支持垄断!例如深圳的公交的士都被BYD垄断了。香港姓李,以后的中国要姓马咯。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工业化现代国家都这样。自由竞争的最终形态就是寡头垄断。即使是标榜匠人的日本,小生产者也很艰难。

互联网企业是程序员创造的,却还是那帮玩什么金融啊市场啊辗转腾挪的人玩坏的,传统金融被管束,他们把互联网企业当成下一个老母鸡,挤着它生金蛋。一边哭着不偷税漏税不挣钱,一边用户员工两边割,一个个富得流油的还是那帮辗转腾挪的狗玩意,而不是老百姓程序员。

所以啊,别老让消费者理解,明明是企业疯狂压榨的结果。然后更可怕的是,这只是个开始,很多行业几年内都会变成这样。

断致腐败是或然结果,管理部门职责虚设才是必然结果。事实已经证明,以前关于国有私有的所有争论都没有触到实质问题,管理部门失职才是本质。

在互联网企业做了十多年,想去实体行业。什么生态,他妈都是垄断,没有提升效率,就是垄断抢了原来生意,然后更大的赚前后台利润!

看完很沉重,我原来只关注到淘宝像屎一样的搜索,垄断搜索的就永远只有那几家店铺,眼界还是太狭隘了。

互联网打法,其实就是前期砸钱补贴,把别人都耗死,自己垄断市场,然后加价,把之前的补贴都赚回来!就是资本优势运用到极致,逼死所有小企业!

互联网寡头还掌控了舆论,比国企,外企厉害多了。

互联网平台和过剩的资本结合,造成的恶果是他们用亏损打败正常经营的企业,然后再造假上市,形成垄断后再涨价。

互联网资本特别急功近利,因为他们是对风投负责,而这些资本是最只看投资回报的。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要我说现在也是这个理!

最近这年小区百果园进来后,那些小商贩的水果摊日子明显难过了。

我弟就是自己一个人一辆车干搬家的,广告费太贵了。而且是每年要先办一个会员,办了会员才可以做竞价。而且他自己还干!现在我弟已经打算不干了!

原来做个小而美的企业慢慢做,现在是做不大就会被别人搞死,融资低价烧钱,扩张并购,都这样,国外可能还好点,但是也在走向集中

其实现在就是普通人靠人赚钱,中产靠钱赚钱,寡头靠钱和资源垄断赚钱。资本不死,垄断永存。

生产出来的粮食,工具,研究出来的新的材料或技术这都是财富,而代表这些财富的数字从一个人转到另一个人手里不管翻了几倍,财富没变。对社会毫无益处。

大变革的时代有足够空地可以让资本甩脱缰绳放开了跑,同时必然驱动所有阶层疯狂奔命。太多的新事物,太快的迭代;奔行的洪流中,没人敢停下也没人能停地下——秦师傅的遭遇代表了一大批人;为了冲业绩的关系,有多少曹操专车司机吃住都在车上,当车被人撞了无法营运的时候“恨不得砍了对方司机”。

时代在变,遵循的是资本运作规则,竞争导致垄断,垄断形成寡头,寡头更能维护资本规则。人情味让渡给所谓合同和精确化管理。老唐不适应,新生代就会适应,新生物把老事物就这样淘汰。好在还有根本否定资本的马克思主义,至少给人们一个梦。

附录:阿里最早打开了封杀垄断魔盒

2013年11月22日,淘宝正式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四年过去了,当年的事实逐渐变得模糊,很多人已经搞不清楚,淘宝和微信到底谁封杀了谁。

四年前的封杀来得并非毫无征兆,在屏蔽微信之前,淘宝已经禁止淘宝卖家张贴微信二维码,甚至禁止卖家提到“微信”这个词。2013年11月22日那天,用户在微信中点击任何淘宝链接,都会被淘宝强行导向手机淘宝的下载页,这样,微信就成了手机淘宝的推广渠道。考虑到2013年阿里巴巴移动端商品交易额只占总交易额的15%,这种对手机应用的绑架式推广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对于为何要将来自微信的访问拒之门外,淘宝当年给出的理由是:“微信不安全,我们屏蔽了。”这个理由荒谬得让人怀疑,他们自己都会忍不住笑出来。手机淘宝方面表示:“大量用户反映,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营销号发来的链接点击进入了伪造淘宝店,掉入钱物两空的陷阱,有的用户还误入钓鱼链接,支付账号和密码被套取,银行卡里的资金被盗空,威胁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和安全。”

“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我们只对安全开放。”淘宝的公关负责人用一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气对封杀行动做了概括。

当然,微信很快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停止将淘宝相关链接导向淘宝网站,代之以直接提示用户,要访问的网址“已经被淘宝屏蔽”。到这一步,淘宝和微信合作完成了屏蔽的闭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家公司,共同谱写着这一曲开放之歌。

对于淘宝四年前的封杀,腾讯当时的官方回应称,微信、易信、Line,包括阿里自家出品的“来往”,业界每个通信社区类App都会有用户发表的链接。淘宝这种强制封杀的做法,伤害了用户的沟通体验,令人遗憾。“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和众多B2C商家都保持良好的合作,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体验”。

但是腾讯从来都不是那个“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的开放原教旨主义者。开放固然好,对等更重要。你唱着高调diss我的,对不起,我一定原样diss回去。你自己鸡贼,一毛不拔,只想占人便宜,不好意思,我不会给便宜让你占。

这就是四年前的封杀真相。如果这是一场战争,第一枪是淘宝打出的。至于双方你来我往互射多轮之后,倒下的却不是它们两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用户,用户不得不接受两家大公司的这种敌对状态,不得不习惯于它们的敌对带来的麻烦。

实际上,淘宝的腔调一点都不陌生,早在2008年,它在屏蔽百度搜索引擎爬虫的时候,用的也是类似的腔调。它的目的永远都是保护卖家,保护消费者,而不是保护淘宝自己的利益。“很多不良商家通过商业手段优化了搜索结果,获得较高排名骗取消费者点击,我们屏蔽了某些不良搜索,也是对买卖双方负责。”九年前淘宝是这么说的,“没了不良搜索,更有利于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通常情况下,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来进行购物决策,寻找卖家。淘宝对百度爬虫的屏蔽,导致百度无法对淘宝海量的商品信息进行抓取和索引,用户无法通过百度找到淘宝上的商品,淘宝卖家也无法通过百度获得廉价甚至免费的外部流量。

封杀百度这枚炸弹的投放,至少为阿里巴巴带来了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其一,在用户观念中牢牢地建立了购物搜索用淘宝的认知和习惯,让购物决策与外部搜索引擎彻底脱钩,这样既制约了百度,又让淘宝摆脱了对不可控的外部流量的依赖;其二,阿里巴巴成为淘宝平台唯一的流量卖家,需要流量的淘宝商户只能从阿里巴巴手里购买流量,这让阿里巴巴迅速成为仅次于Google和Facebook的全球第三大广告平台。

阿里巴巴从外贸B2B时代起,就是一家卖流量的公司,流量成就了阿里巴巴,并为它积累下巨额的财富。同时,对那些不在阿里巴巴掌控之中的流量,它感到越来越不放心。2013年,在封杀微信之前,阿里巴巴先封杀了购物分享网站美丽说和蘑菇街,也是为了“保护淘宝卖家利益”,后者作为阿里体系外的流量,吸引了部分淘宝卖家,对淘宝的流量定价权产生冲击。

被淘宝封杀后,美丽说和蘑菇街被迫放弃导购模式,着手自建交易系统,邀请商家入驻,从一个轻量级的分享导购社区转型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小淘宝。

一次又一次的封杀,卖家可供选择的推广手段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向阿里巴巴购买流量这一条路。这就是阿里巴巴营收保持高速增长的秘密,它封掉了几乎所有的外部流量——搜索、导购、社交互动,等等。在世界任何地方,这些本来都是卖家可以自主选择的推广渠道,但在淘宝平台,流量成了过去的“官盐”,阿里巴巴拥有独家经营权。

阿里巴巴对流量的控制,实际上也是对用户心智的控制。当你有了购物的意图,你的条件反射是淘宝,购物意图和淘宝之间建立起一种强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让阿里巴巴持续受益。最多的时候,阿里巴巴占据中国在线零售八成的市场份额。

如果这种格局持续下去,对于后来的创业公司来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创业机会将变得十分黯淡。风险投资会去投资海淘电商、生鲜电商、零售货柜等垂直市场,但不会再有兴趣看任何综合购物平台。

四年了,这两家公司仍然没什么长进,它们之间的攻防战仍在日复一日地演练着。我仰起头,打量了一下这俩巨人,不由得低下头,长叹一口气。

互联网影视平台的闭环模式,一定产生超级腐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54y1m7mb/

汪海林:互联网影视平台的闭环模式,一定产生超级腐败 2020-09-15

中国互联网平台已经完成了对娱乐行业上下游的整合,于是前所未有的超级腐败和剥削就应运而生了

不过看看腾讯、阿里在深圳杭州的诉讼胜率,再看看国家对超级垄断互联网企业完全视而不见,反垄断法形同虚设

今年4月末腾讯更新了阅文集团对网文作者的合同引发断更strike,阅文屁事儿没有。现在看还都是小意思,起码网文作者只需要被割肉,艺人不但收入被割肉,还得在床上把腾讯、阿里的高管们伺候舒服才行呐,中国艺人待遇韩国化指日可待了呢。@奎拉西亚 https://bbs.saraba1st.com/2b/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0125

美国四家科技巨头拥有惊人财富和权力,更像国家而不像公司

美国媒体axios分析了美国四家科技巨头的惊人规模和影响力。

四大科技公司CEO将于周三在美国国会作证,其拥有的权力和财富使这些公司像国家而不是公司。

从数字来看,Facebook,苹果,谷歌/Alphabet和亚马逊的这四家公司的价值,规模和影响力确实是惊人的。

这四家公司的总市值大约是5万亿美元(接近40万亿人民币)。

目前这四家公司构成了美国最有价值的五大公开市场交易公司中的四家。另一家也经常被认为是微软。

最新的统计,这四家公司的年收入总和约为77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万亿人民币)。

具体按公司而言,他们在2019财年(除苹果外,其他公司都是2019年的时间,苹果的财年是从第四个季度开始的)的营收如下。

Facebook,707亿美元,和委内瑞拉的国内生产总值差不多。

Alphabet,1619亿美元,比乌克兰的GDP还要高一点。

苹果,2602亿美元,接近越南的GDP。

亚马逊,2,805亿美元,接近巴基斯坦的GDP。

这四家的收入加在一起,大概相当于沙特阿拉伯的GDP。

这四家公司的现金总和为4200亿美元。按公司来看,亚马逊有496亿美元,Facebook有603亿美元,谷歌母公司有1172亿美元,苹果公司有惊人的1928亿美元。

充裕的现金储备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进行内部投资,自由地收购潜在的竞争对手,选择通过股票回购提升股东价值,并为度过经济危机提供缓冲。

全球目前有46亿网民,这四大公司的目标就是将任何能够上网的人与商品、服务和其他人联系起来。他们的规模只受限于他们能接触到多少人。

尽管有限制,但这四家公司的运营规模是以往任何行业巨头都没有达到的。谷歌今年早些时候,其G套件产品(包括Gmail以及Google Docs等应用)的总用户数突破了20亿大关,YouTube去年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20亿。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为26亿。

截至2019年年底,苹果公司有15亿台设备在使用中。

亚马逊没有公开说明有多少人拥有他们的账户,但CEO杰夫-贝佐斯在2018年透露,该公司在美国的Prime客户已经超过1亿。

四大公司实际上正在塑造了人们的生活——能获得什么商品,接触到什么媒体,如何与朋友和家人联系,如何理解这个世界。这一惊人的权力现在是被委托给由少数人经营的少数公司,这是数字时代让人担忧的现象。

垄断霸权:除下架EPIC的游戏外,谷歌还勒令一加和 LG 拒绝预装《堡垒之夜》等内容

Google forced OnePlus to decimate a Fortnite launcher deal, claims Epic Games

2020-08-18   http://www.ltaaa.com/article/32555

8月14日消息 据外媒 The Verge 今日报道,在起诉和谷歌后,Epic 声称谷歌强迫一加终止了与自己的一项交易,导致一加手机不可预装自己的《堡垒之夜》,并要求 LG 方面也放弃类似的计划。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美国人对社交媒体巨头感到反感

2018年11月20日

外媒axios刊文称,硅谷正面临着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美国人对其最受欢迎的产品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大型社交媒体公司受到监管。

原因:公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意识到这些改变了他们生活的技术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这使得硅谷和社交媒体成为了成熟的政治和监管目标。

弦外之音:这是一个罕见的将共和党、民主党和独立人士团结在一起的话题。

– 共和党人一直都坚持着这些公司–通常由理想派、改革派高管创立的–应当受到审查的保守观点;

– 民主党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对社交媒体提出了质疑,比如针对特定人群的广告定位可能会被滥用于歧视少数群体。

数字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担心联邦政府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力度不够的人数上升了15个百分点,现在有55%的人都有了这样的担忧。

– 在同一时期,那些认为科技损害了民主和言论自由的人增加了14个百分点;

– 最大的增长来自共和党,大概因为他们越来越担心社交媒体对保守派声音的审查。

更大的图景:过去一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使美国人比以往更加意识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 剑桥分析公司的丑闻让消费者看到了有关他们的信息是如何被分享给其他实体,进而延伸到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 YouTube恐怖丑闻显示居心叵测的人将平台及其算法武器化 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还是约有40%的美国人认为社交媒体给社会带来的是一个积极影响。总体来说,65%的人认为智能手机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与大多数有关政府监管谈话不同的是,这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不是一个晦涩难懂的话题。绝大多数人会使用–也许是过度使用–这些技术。

– 近2/3(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睡觉时会把手机放在床上或床边。这在千禧一代的比例跃至73%;

– 超一半(51%)的人认为智能手机是大多数人生活中最难离开的技术。这在千禧一代跃至67%。

底线: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技术的黑暗面,而这应该让硅谷感到担忧。

资本推动下为追求快速收益劣币驱逐良币

根据俺对中国这几家大的互联网公司的了解,基本上就是在资本推动下,为了追求快速收益,而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翻版。

拿发展最快最火的美团和字节跳动做例子。

美团的路数就是低端包围高端,

大量从去哪儿,艺龙,携程这些互联网公司挖人,而且是挖的被末位淘汰的人,

然后烧钱狂铺,一群人天天在办公室喊口号,喊完口号就全都散出去做业务了,

下面职位最低的小年轻,经常放狠话,没有他你的店就不能上线,想上线先拿7000元。

这7000元完全随意定价,上交公司2000,剩余的自己和部门私分。

基本上就是黑社会那一套。

字节跳动更惨,下手比美团晚点,

挖人只能再挖点被末尾淘汰后再被淘汰一次的人。

我一个朋友去了今日头条,实习期过了就不干了,

说受不了了,本来以为美团黑,结果发现还有更黑的,

自己后来去买茶叶了。【funnylynx】

中国现在就是资产阶级圈地运动时期,为了赚钱逼良为娼,幸亏内有大大外有川建国,这两年好好清理吧【mindless】

承担不了历史责任的,都是风口上的猪而已~~~【风兮兮】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901/1103.html

本文话题: 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