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后,台湾奉美国的命令,变身海盗,劫持了苏联民用油轮“图阿普谢”(Tuapse)号,试图以此换回被解放军俘虏的美军飞行员。
美国指挥炮灰打手台湾
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西方公司直接参与这次海盗行为,台湾从它那里获悉苏联油轮航程和路线。油轮被劫持到高雄时,参与检查的美国军事专家就是该公司的情报人员。
台湾海军将领张明初也承认:
探讨这几次公海上的战争掠夺行为,以当时我海军的资讯能力,稍嫌不足,大概都是背后那位美国大海盗所出的绑票点子,再以“假善中人”的身分做出和解的姿态,说穿了,无非是想以此来换取1953年元月12日在鸭绿江北韩上空,被中共击落的B—29机上被俘的11位美国飞行员罢了。
“图阿普谢”(Tuapse)号是苏联的万吨成品油轮,隶属于苏联黑海航运公司。1954年5月24日,从乌克兰敖德萨港起航,抵达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后,在那里装上1万多吨照明煤油,前往上海。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封锁禁运”政策,导致上海及长江沿线城市照明煤油短缺。这批燃料是大陆的中国国营外贸公司订购的解决民生的紧缺物资。
当时虽处于冷战时期,但国家毕竟不是海盗,不会找一艘货船的麻烦吧?于是“图阿普谢”号直接单船过马六甲海峡,6月底经南海、通过巴士海峡,准备绕道台湾东面公海开往上海。
苏联民用油轮“图阿普谢”(Tuapse)号被劫持始末
1954年6月22日,停泊在台湾省左营军港的“丹阳”号、“太康”号突然接到命令马上出航。(后来出版的解密资料显示,美国中情局提供了“图阿普谢”号航线、时间的准确资料)两舰出航后,真正的行动目的才对舰长和高级军官公开:他们要根据情报,前往巴士海峡某一地点拦截一艘苏联货船。
中情局给的资料很准确。两舰抵达预定海域不久,“图阿普谢”号就出现在视线中。“丹阳”号、“太康”号打信号灯要求“图阿普谢”号停航,苏联船员没有理睬。于是“太康”号立即用舰上的40毫米“博福斯”机炮向“图阿普谢”号船首前方射击,“图阿普谢”号被迫停了下来。国军派出快艇靠帮登船,先把前来交涉的大副德米特里·库兹涅佐夫抓了,带回“丹阳”舰扣押。接着,全副武装的台军以言语威胁结合大枪托,控制了“图阿普谢”号,扣押了全部49名苏联船员。
苏联油轮和船员被国民党官兵像海盗一样劫持,被强行带到了台湾高雄港。随后,船员们被强行带上岸。与此同时,两名身穿便服的美国军事专家登上甲板,对油轮进行突击检查,收取了油轮上的所有文件。他们细致研究油轮后,还逼迫苏联海员拆下机器和电台,并且还拍了照。
中国大陆情报部门之后向苏联同行通报了海军军官——崔长林和于脱凡报告的情况。崔长林是台湾海军情报机构的军官。他谈到劫持苏联陶甫斯油轮情况时说:
“这次行动完全是根据美国驻台军事指挥部的指示并在其支持下进行的。劫持油轮的是国民党丹阳号军舰,当时我正在舰上。具体指挥整个行动的是丹阳号舰长丘春民。这是国民党当局第一次敢于劫持苏联船只。那时我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我方怎么敢发起这一行动?我很快就从船长那儿得到了详尽的答案。情况是这样的:6月23日清晨我们看见了油轮并向它靠近。当时我站在船长的指挥桥楼上,用望远镜看见远处还有两艘舰艇,就立即报告了舰长。舰长说,那是美国军舰。它们在巴士海峡遇到陶甫斯号油轮并尾随油轮来到预定的劫持地点,随即美国方面把苏联油轮的坐标通报给了台湾。”他说的“丘春民”,就是“邱仲明”。
回来之后,一万多吨煤油被国军吞掉。“图阿普谢”号也作为战利品,改名“会稽”号,成为台湾海军的运输舰。“图阿普谢”号虽然变成了“会稽”号,但惧怕被苏联海军抢回去,它几乎没有出过海,只是泊在码头上作为“复兴基地”、“反共救国”成果进行展览,供人参观。
而49名苏联船员被关押,然后蒋经国的情治人员对苏联船员进行瓦解,前后关了1年多,49名船员1人自杀,19人在“叛变”声明上签字,不过还是有29人没有签字。直到1955年7月,第一批29名苏联船员被关押13个月后终于获释,回到苏联。此后又有船员分批释放,最后一批船员回到苏联已是80年代初期了。“图阿普谢”号事件对台湾海峡交通和中国轮船的深远影响
1、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出海的渔船、远洋轮船,船上统统有民兵编制,尤其是远洋大船上,可以说是轻机枪、火箭筒一应俱全,此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配置,那就是自沉的炸药包。
2、苏联从此彻底和蒋记台湾结仇了,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大打出手,台湾人觉得这可能是机会,也马上辗转派出传话人去莫斯科,问能不能恢复关系,苏联二话没说把传话人撵了回去。
3、“图阿普谢”号事件后,中国东南沿海的必须进口物资,也尽量走陆路运到中国再辗转运往沿海了,而中国自建的远洋轮船,在6、70年代每次出海运货,也都如临大敌,以至于1962年“跃进”轮首航触礁时,我方高层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会不会是被国民党海军给击沉了”。(延伸阅读:《新中国“闭关锁国”是妖魔化谎言,根源是西方对华军事经济封锁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