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相比春秋时期步入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三家分晋,最大特点是润物细无声。为了完成夺取政权的计划,田家人祖祖辈辈整整十代人,花费了300年。田氏取代姜姓齐国时,一切就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齐国的民众并不以为然,也没有发生任何的骚乱和暴动,甚至是王公贵族们也像是无所谓一般,并没有发出抗议的声音。这次外姓篡位事件也成了没有发生流血或整肃行动的权力交接,姜氏政权如同温水煮青蛙般,悄无声息的就被淘汰了。而这一切都还要从田氏齐国的始祖陈完开始说起。
春秋时期,陈国发生了宫廷政变,陈完的父亲陈厉公妫跃被谋杀,作为国君的老爹被杀后,陈完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被贬为了大夫。所谓祸不单行,不久太子御寇也被人谋杀,而御寇和陈完是好朋友,陈完怕被连累,索性就离开了陈国,投奔到齐国寻求庇护,史称“完公奔齐”。
当时齐国的国君正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周武王建立西周,把最大的功臣姜子牙分封到现在的山东一带,历史上称作齐国。春秋时期第一代霸主齐桓公就是姜子牙的后人。
齐桓公念他是陈国王公级别的人物,便想拜他为上卿,毕竟是初来乍到,又被赐予如此高的职位,陈完怕接受任命后会引起齐国贵族的不满,所以就婉言推辞了,于是齐桓公就封他为工正,同时赐给他很多田地。为了感恩答谢,陈完改姓为“田”,从此在齐国开启了田氏家族的篇章,所以田氏代齐也被称为“田陈篡齐”。
由于是外来人口,在齐国没什么家底,前期就只能猥琐发育了。直到陈完的四世孙田桓子这一代,经过百余年的发育后,老田家在齐国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还能参加打团了。当时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了齐国的庆氏,之后又联手鲍氏灭了栾、高二氏,从此田氏家族在齐国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后,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为国君,田桓子的儿子田乞秉承家志先后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且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了齐国国政。
到了田乞时野心已经很大了,在得不到氏族支持后田乞想到了一个收取民心的方法:老百姓向国家交税时选用小斗;而借给百姓粮食时却换成大斗。听起来是赔钱的买卖,俗话说“吃亏是福”嘛,但这可是智慧呦。亏,是国家的;福,全让田家收了。从此以后齐国人就念姓田的好了。
到了田乞的儿子田成子这一代,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级别了,但也出现了个问题,当初陈完只身来到齐国,虽经历了几代人的发展,田氏家族还是人丁稀少,而想要取代姜姓国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家族力量做后盾。
开始的时候田氏选择的是和齐国的贵族联合,比如大夫们和高昭子发动政变的时候就是和贵族鲍氏合作的。可是在后来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贵族并不会听他们额摆布,鲍牧甚至杀死了不听他话的齐悼公。子我还想设计把田氏灭门,多亏自我的心腹田豹还感念宗族的情谊偷偷通报,才给了田氏反扑的机会,事实告诉他们公卿是不能用的,所以田氏才利用自己的职位公把齐国鲍氏、监氏、晏氏公族中势力强的人差不多都杀了。
田成子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即为田恒,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
在古代,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后代,许多士族都绞尽心思的去想方法,毕竟一个好的后代能带领家族走的更长久,于是有的人选择磕药,有的人锻炼自己,但是田成子是多奇葩呢?
他纳了许多身材高大的女子,然后纵容自己门下的客人在后宅随意走动,这下子出事了,田成子就这么多了几十个的儿子,导致了田氏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优秀后代,能更好的继承自己的势力,巩固实力。田常这一招很高明,这些门客的后代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在道义上都算上田常的后代,所以田成子也没有亏待他们。
在田成子的安排下,这些孩子都被安排到了重要的城池当官,繁衍自己的家族,最后成为了田氏最坚强的后盾,以及支持者。
在田成子死的时候,光是儿子就有70多个,并且都是官居要职。
在田常的儿子继承族长之位时,由于还有些差池,担心完成不了谋逆的事,所以继续蛰伏着,做好最后的准备,等到田常的曾孙子田和的时候,总于完成了重任。
公元前391年,陈完的八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执政后,仍以“齐”作为国号,所以史称“田齐”。田齐也从齐威王时称霸战国一百多年,出现了邹忌、田忌、田单、孙膑等一大批闪耀在历史上的名字。古代兵家、军事家几乎一半源自陈完的家族。
身为春秋霸主之首的齐桓公怎么也不会想到,收留了无处可逃寻求庇护的陈国公子,自己的这个好心之举竟为后代的王位更迭埋下了祸根!而当初陈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为田家取得了良好的发育环境,在经历了田氏八代的苦心经营后,最终果然功成名就。
后来,田横不肯投降刘邦,在首阳山自杀,躲避在海岛上的五百个家臣,在听说田横自杀之后,也就自杀了。说明田氏的力量在齐地依旧强大无匹,一旦出现一个英雄人物,田氏又会风云再起。
于是,汉朝就把齐地田氏一分为八,不准他们再姓田氏,给了起了八个新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直到第八!把他们迁徙到了长安附近,方便管束。
到汉武帝时,这才过了几十年啊,田氏在山东再次坐大。按照桑弘羊的说法,齐地有三成的土地属于田氏,属于第一到第八这九个实则为一个姓氏的人手里。
于是,汉武帝只好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山东田氏势力最大的三个郡的百姓以三抽一的方式,抽调来到河西四郡。想依靠战乱以及天灾来削减田氏势力。
所以啊,田氏代齐的启示就是,尧舜圣贤也有不肖之子。你一人过于出类拔萃,可能会占尽气运,到了你儿子这一辈可能不会像你这么优秀了。再来几代,如果子嗣继续单薄,说不定就会有灭族之忧。这年头啊,干什么都不如多养儿子,只有儿子多了才能经得起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