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背靠背联盟对抗西方的可能性有多大

作者:火草综合 来处:炎黄之家womenjia.org 点击:2019-02-17 11:42:08

共同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对中国/俄罗斯来说,俄罗斯/中国不需要值得信赖,只需要有用。

罗斯福与斯大林合作是因为互相信赖吗?或者斯大林和丘吉尔合作是因为互相信赖?或者尼克松和毛握手是因为互相信赖?都不是,共同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那么,中俄有共同利益进行紧密战略合作,背靠背对抗西方吗?

中俄紧密军事关系能发展为军事联盟吗?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并不致力于集体防御。两国没有正式承诺在发生军事冲突时互相保护的安全协议,中俄双边军事协定中也没有共同敌人条款——即一方有义务保护另一方。

中国和俄罗斯确实逐步建立更强大的军事战略伙伴关系。

普京说,不排除莫斯科与北京之间可能的军事同盟。尽管他认为目前这种关系不是亟需的,但他指出,“从理论上讲,这是完全可能的考虑”,并且“毫无疑问,我们与中国的合作正在增强中国军队的防御能力”,以及“未来如何发展将由时间给出答案……我们不会排除它。”2020.10

毫无疑问,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正在增强。尽管他们并没有在所有事情上都保持一致,但什么造就了这个结果?这种联盟的后果是什么?最终,两国再次在“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前提下联合起来,并面对美国及其条约盟友。这已经造就了双方广泛的军事和技术合作。然而,正式的军事协议的结果对华盛顿来说将是棘手的,这将撬动整个欧亚大陆的力量平衡,以及它试图针对俄罗斯和中国设定的势力范围。

http://www.ltaaa.com/article/33171

中俄军事关系的基础是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的第九条指出,当缔约—方认为和平受到威胁和破坏,或涉及其安全利益,或面临侵略威胁时,缔约国应立即进行接触和协商,以消除这种威胁。”这可以理解为共同防御的含蓄承诺。

同样2018年中俄联合声明指出,两国将“加强各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军队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协调,完善现有的军事合作机制,扩大在实际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互动。共同抵制全球和地区安全挑战”。

虽然这两项协议都没有提出法律上或事实上的防御联盟,但措辞显然为两国之间更密切的军事合作以及未来联合军事行动留下了可能性。

中俄共同统治欧亚大陆?

Nadège Rolland:中俄共同统治的欧亚大陆,摘录:

“从中俄专家的分析来看,中国和俄罗斯可能会把欧亚大陆变成一个联合的游乐场,而不是战场。中国领导层非常清楚,一个敏感而不稳定的俄罗斯可能会对中国在其势力范围内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做出过度反应。因此,为了避免冲突,北京方面倾向于打合作牌,说服克里姆林宫相信,中国进入欧亚大陆实际上是支持俄罗斯的目标,关注共同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如果愿意的话,就让莫斯科宣称自己是“大欧亚大陆”的领导人。”

中国愿意为了良好的关系而对俄罗斯做出一些让步。无论如何,目前的实力差距对中国非常有利,放弃一些回旋余地也不会改变这一点。

很难推测这种合作在未来几十年将如何推进。尽管中国领导人将继续通过满足俄罗斯在中亚的需求,来走—条低摩擦风险的道路.但考虑到两国巨大的经济差距,要缓解俄罗斯对失去影响力的担忧无疑困难。另—方面,两国当前的共同目标是加强欧亚经济互联互通,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都体现了这—点。

中俄紧密军事关系

十多年来,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进行双边军事演习,即和平使命,主要涉及两国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以及海上联合海军演习。包括弹道导弹防御模拟亚联、国内安全部队演练等规模较小的演习在内,中俄每年举行的军事演习总数已达4至5次,而且越来越复杂。2018年9月,350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员、900件重型武器、30架来自中国北方战区的飞机参加,标志着中国首次参加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近40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中国和俄罗斯军队短期内无法达到类似北约的协同能力,但中国参与“东方2018” 演习,除了政治象征意义外,还为解放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这次军事演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外部署集空军、陆军和特种作战部队于一体的旅级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远征军后勤方面,这次演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十年中,中俄军事演习使用的是俄文,使用的是俄军指挥系统的联合指挥代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大量解放军军官在俄罗斯军事学术机构学习的结果,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解放军军官结合专业技术知识,吸收俄罗斯军事传统、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可能对中国的军事建设和军事组织产生重大影响,使两国对现代威胁和战争的总体思路更加一致,”亚历山大科洛夫在2018年4月在亚洲安全期刊文章中强调。

中俄两国还将继续深化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在2006年和2007年中国无证逆向工程行为的影响下,多年来两国军事技术合作逐步加强,中国保持着“特殊”或“特许合作伙伴”的地位。最大的双边防务项目涉及防空系统和飞机发动机,中国不再仅仅被俄罗斯视为一个出口市场,而是一个真正的国防工业伙伴。俄中官员多次强调,军事技术合作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支柱。

克里姆林宫内部研究报告称,鉴于中国本土大规模研发投资,不到10年,俄罗斯制造的军事装备对中国来说就没什么用了。因此,俄罗斯向中国出售—些最先进的军事装备也就不足为奇了,包括苏霍伊苏Su-35S战斗机和S-400截式远程防空系统,因为据推测,中国市场对俄罗斯很快就没有需求了。与此同时,这项研究还解释了为什么两国正朝着平等的军事技术伙伴关系发展,越来越注重武器的研发和联合生产。

今后十年,我们不仅会看到中俄军事演习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而且会看到两国军事技术层面的合作不断加强。仅最近交付的苏-35和S-400防空系统就需要两国军事人员交流和联合训练,以及两国军队之间的作战经验交流。

中俄经济文化合作关系

Sambam18:中国是俄罗斯唯一可以进入的不断扩大的天然气市场,俄罗斯非常依赖他们的天然气收入。

中俄隐藏的矛盾

西方决策者和分析人士的传统观点认为,迅速发展的中俄军事关系是一种表面的权宜之计,主要是被美国短视的政策推动的,但必然会受到国家利益分歧和持续的互不信任的影响。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说:“我认为,从长期来看,俄罗斯和中国难以保持一致。”

在西方看来,俄罗斯与印度和越南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关系,包括出售远程防空系统和攻击潜艇等先进军事装备,与此同时,这两国都与中国有领土争端,两国都将北京视为长期主要军事威胁。

此外,在涉及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海上争端中,俄罗斯—直明显保持中立。反过来,中国也没有公开支持俄罗斯收复乌克兰。此外,俄罗斯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进入中亚感到威胁。这削弱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包括俄罗斯领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此外,莫斯科方面也担心,北京方面可能会破坏俄罗斯作为该地区主要装备供应国的传统地位。

俄罗斯深藏的反华思想

俄罗斯抗疫日记:失败源于媚西远华

俄罗斯侵略中国的旧债

可阅《俄国大使馆借纪念海参崴恶心中国人,显示毛子仍有匪性、蠢病得治

俄罗斯东部的黄祸论议题

每次讨论俄罗斯和中国的时候,所谓中国人淹没远东的黄祸论还是会被拿出来。至于现实生活中,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没有什么中国人口将占领俄罗斯之类的问题发生,有多种原因。

与俄罗斯接壤的中国地区没有任何人口压力。那里的生育率很低,年轻人喜欢搬到更具吸引力的中国南方。另—方面,从前苏联以外的国家移民到俄罗斯也不是特别容易,尽管有临时工和跨境贸易,但真正在俄罗斯远东定居的中国人很少。你会发现中亚移民比中国移民多。

案例:俄罗斯有近90万人签名请愿反对中国投资在贝加尔湖建瓶装水厂

这是不满中国人在贝加尔湖畔建房,指责俄罗斯森林被滥伐出口中国后,又一起新的针对中国的抗议活动。一些俄罗斯知名艺人,官方媒体也加入到了这一浪潮之中。

目标百万人签名不让中国“抽干”湖水

“不满中国破坏贝加尔湖生态”,“担心中国抽干和喝干贝加尔湖水”,有关议题最近两个月来越来越引起俄罗斯社会关注。目前已经有87万多人分别在两份请愿书上签名,反对中国投资在贝加尔湖畔兴建瓶装水厂。请愿发起人希望签名人数将能达到百万人。

其中一份请愿书以“不把我们的贝加尔湖卖给中国”为标题。几天前刚刚发起的另一个请愿签名活动呼吁从中国人手中拯救贝加尔湖。中国投资人在贝加尔湖畔所兴建的瓶装水厂今年1月动工,特别是铺设在贝加尔湖上巨大的抽水管道照片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公布后,俄罗斯社会呼吁抵制这一项目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目前有多个请愿活动在平行收集签名。

中国网民嘲讽:

能把贝加尔湖抽干的只有外星人了。从超级大国的位置上跌下来!心态不好,已经演变为自卑了。卖油没问题,卖水不可以?毛子啥逻辑?毛子还有啥值得卖的吗?不是贝湖的淡水量是全球第一的吗?还怕抽完?毛子的商业直觉真不咋样。

毛子心眼和针尖尖那么大,这是白给钱的买卖啊。那你造那么些核武器干毛用啊。

红星报上才吹嘘军改完成齐装满员,然而强盗民族心底的恐惧越来越强

贝加尔湖(北海)本来就是我们的。一定要收回来。苏武牧过羊的地方,子孙不孝啊。苏武牧羊之前,是匈奴人的地盘。苏武牧羊之后,那就是我大汉的地盘。无他,匈奴王投降我大汉朝了,法理上这些地区也都是我们的了。

西方挑拨离间策略

seoulite87:如果西方担心中俄联盟,那他们应该努力支持其中一方对抗另一方。这是基本的外交手段,可以追溯到孙子时代。中国是整个西方阵营唯一确凿的威胁和对手。俄罗斯只是资源有限的纸老虎。但西方仍在一如既往地对抗和制裁俄罗斯。那你还能期待什么呢? 在当前形势下,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与中国结盟,即使这意味着放弃对中亚的影响力。如果西方真的想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们应该给俄罗斯一个喘息的空间。

美国、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很愚蠢很天真,他们越来越多地把俄罗斯推向中国的势力范围。然后他们说:“哦,天哪,俄国人正在和中国人合作,我们该怎么办?”

资源:《为什么西方不应该低估中俄军事关系Why the West Should Not Underestimate China-Russia Military Ties》(reddit)

米国在俄罗斯内部有大量代理人,其长期在媒体上挑拨离间,渲染中国威胁论,阻碍俄罗斯与中国发展深度合作关系。

中俄威胁来自哪里,答案异口同声说是米国

【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翻译/观察者网马力】

布热津斯基:“最为危险的一种情形便是中国与俄罗斯出于各自对美国的警惕(而非意识形态原因)联起手来”。这样一种联手“很容易让人们回想起昔日中苏结盟时对美国所造成的大范围严峻挑战,不过这一次联盟的主导者是中国”。

这两个内心对美国颇为不满的国家的联合正在从一种可能性迅速转变为一种地缘政治现实。与西方地缘政治分析人士所长期坚持的观点相反,即便在两国间存在巨大结构性差异(huge structural differences)的情况下,北京和莫斯科也正在相互走近以共同应对他们眼中“来自美国的威胁”。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拥有漫长历史而且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国家来说,他们走到一起这件事本身也可以被视为对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半个世纪前制定的外交战略的一种报复。尼克松1969年入主白宫后,他和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就开始寻求与共产主义中国建立关系,目的是分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扩大。当时的苏联对美国构成了最主要的威胁,甚至是生存威胁。

当尼克松和基辛格观察到共产主义者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时,他们最终还是拥抱了乔治·凯南(George F.Kennan)的遏制战略——与共产主义比起来,民族主义会成为一种更加难以对付的意识形态。二人还意识到,美国可以通过巧妙的外交政策,把东方集团内部的裂痕进一步扩大化,而这只会使苏联蒙受损失。

我们已经知道事情的结局,所以我们现在很难体会在1969年做出这一战略决策时是多么艰难。不过尼克松在1968年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就已经写了一篇文章论及此事,他在文中提到:“在这个不大的星球上,我们不能让10亿具有潜能的人口继续终日生活在愤怒和孤立中了”。如果尼克松当时询问政府内各部门是否应与共产主义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他得到的答复一定是“否”,因为当时这种想法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确的。

尼克松并没有那样做,他派基辛格秘密前往北京与中方进行了一系列协商,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甚至对此毫不知情。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为尼克松1972年对北京的历史性访问铺平了道路,美国开始承认北京(而非台北)是中国的首都。美中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两国之间并非毫无矛盾,但华盛顿和北京有选择性地在一些领域展开了合作,这对苏联的最终解体起到了一定作用。

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这招如今被称为“美国打了中国牌”。而今天的我们也许应该问一个问题:“中国是否也在打俄罗斯牌呢?”这一想法在华盛顿的那些战略家们看来似乎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曾多次强调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存在“天然的利益冲突”,中俄两国之间在国家利益、价值观和民族文化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当俄罗斯战略家们从长期历史角度来观察中国的崛起时,他们内心一定是非常惶恐的。此外,中俄之间曾多次发生边境冲突,最近一次就发生在1969年。

考虑到这些结构性因素,从长期来看,中俄结盟的前景无疑是十分暗淡的。不过政治家是活在当下的。俄罗斯向西已经看不到机会,除了转向东方,俄罗斯似乎已经别无选择。历史负责发牌,而人类才是打牌的主角,人类在牌局中有时也会使用一种叫作“外交术”的古老优雅技术。一方面,中国有着高明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外交洞察力,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对俄政策又十分笨拙,两相结合使得中俄两个地缘政治对手之间的联盟关系正变得日益牢固而富有影响力。

在国际关系领域,“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大国之间实力平衡的维持是非常微妙的,涉及军事、经济、情报、外交等多个领域。经济超级大国中国坐在跷跷板的一端,如今他又成功说服核超级大国俄罗斯与自己坐在一起,这无疑增加了中国的分量。

自比尔·克林顿时代以来,美国的历任总统不仅忽视了中俄联盟逐渐形成的进程,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还助推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虽然是无意的)。俄罗斯是个1991年在前苏联解体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这个国家当时的领导人叶利钦曾非常渴望“埋葬共产主义”(这是他自己的原话)并加入西方阵营。我们为什么会与这样一个国家走到今天这般互相敌视的境地呢?这是一个冗长的故事,各方都犯下了很多错误。克林顿政府1996年决定把北约东扩至俄罗斯边境,乔治·凯南认为,这是“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犯下的最为严重的战略错误”。他曾预言,北约东扩将导致俄罗斯“为了国家安全和更有希望的未来而转向其他国家”。

中俄两国领导人已经看到了美国在巴尔干地区发动的战争(其中包括1999年对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误炸”),已经看到了西方为了推翻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政府而支持的颜色革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甚至曾鼓动人们走上街头抗议2011年俄罗斯议会选举。普京内心十分清楚——美国正在设法把他赶下台。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压力最终升级为制裁措施,同时美国还在外交领域对俄罗斯进行“孤立”,而这时中国对俄罗斯张开了双臂。每一次美国和西欧让俄罗斯感到疼痛时,中国都会让俄罗斯感到安慰。每一次美国对普京进行个人攻击时,中国都会对普京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中俄关系已经在如下7个领域发生了变化:双方各自对威胁来源的判定、双方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对双边关系的官方定位、军事和情报合作、经济捆绑、外交协作以及两国精英阶层对双边关系的判断。

如果你问俄罗斯或中国负责国家安全的官员对自己的威胁来自何处时,答案都会是美利坚合众国。他们都认为美国不仅在挑战各自在东欧和南中国海的利益,而且还在积极采取行动以削弱两国的体制。

奥巴马对普京不屑一顾,特朗普认为中国在“强奸美国”,而中国已让俄罗斯相信“两国是最好的朋友”。习近平主席上任后出访的第一座城市是莫斯科,每一次中国举办国际峰会时第一位与习近平主席会谈的外国领导人是普京。普京还曾提到,习近平主席是全世界唯一一位为自己庆祝生日的领导人。

在美国官方发布的国家安全报告中,俄罗斯和中国被称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战略对手”甚至是“敌人”。另外,在美国媒体上,中国和俄罗斯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好像两国是双胞胎兄弟一般。特朗普政府发布的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的权威、影响力和国家利益构成了挑战,这两个国家正试图侵蚀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繁荣”。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发布的国家安全报告将中俄关系称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外交部则称,两国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信基础上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即便普京这样的强势人物也巧妙地公开承认,俄罗斯在中俄关系中是较弱势的一方。普京曾表示,“俄罗斯不会在竞逐全球领导地位的事情上与中国展开竞争”。

美国的很多外交专家都没有认真对待中俄军事合作。2018年,3000多名中国士兵和30000多名俄罗斯士兵在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楚戈尔训练场举行了“东方-2018”联合战役行动演练,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演习,而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却对此评论道:“从长期角度分析,我看不到有什么东西能使俄罗斯和中国站在一起”。

马蒂斯在说这番话前应该更认真地分析一下当今的局势。一位俄罗斯前国家安全部门高级官员曾对我说,目前的中俄军事关系是一种“功能性军事联盟”。中俄两国军方已就美国核武器现代化、反导技术等所带来的威胁进行过坦率而具体的讨论。在过去几十年里,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售武器时一直避免最先进的技术流入中国,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近几年来,俄罗斯不仅向中国出售了自己最先进的防空武器系统S-400,而且还与中国积极展开合作共同研发火箭发动机和军用无人机。从2015年到2017年,两国分别在地中海、南中国海和波罗的海举行了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一位华人同事曾坦率地对我说,“如果美国与中国在南中国海陷入军事冲突,你觉得普京会在波罗的海做点什么呢?”

在外交政策领域,中俄关系是两国领导人之间个人关系的写照。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中俄之间都会协调立场。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投票时,98%的情况下两国立场一致。自2007年以来,中国行使的每一次否决权都获得了俄罗斯的支持。此外,在面对传统上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时,两国还共同创建了新的组织以进行抗衡,这其中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于一个俄罗斯公民来说,如果他想去中国旅行,只需一天他就能获得签证;而如果想去美国,他需要300天才能获得签证面试的机会。

在经济领域,俄罗斯也在缓慢而坚定地转向东方。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天,中国已经是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而10年前俄罗斯所有的油气管线都通向西方。随着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于2019年建成,中国将排在德国之后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第二大市场。

由美国所主导的西方制裁已经把俄罗斯排除在以美元计价的市场之外,不过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得俄罗斯能继续进行交易。美国当下正在禁止伊朗向其他国家销售石油,而俄罗斯却在用自己制造的商品来与伊朗进行石油交易,并把那些从伊朗买来的石油销售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石油市场上。

不过与此同时,俄罗斯精英阶层的目光仍然没有离开西方,他们在历史、文化、宗教以及对个人生活的设想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欧洲人。那些富裕阶层的俄罗斯人在伦敦、纽约和法国度假胜地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产;他们讲英语并经常去巴黎、伦敦和纽约购物旅行;他们的孩子很多都生活在西方国家。

文化上的改变是不容易发生的,而且一旦发生,这种改变也是十分缓慢的。那些发现自己成为制裁目标的俄罗斯寡头们已经无法继续在美国做生意,他们正在寻找其他替代市场。而某些俄罗斯最杰出的思想家也在改变自己的态度。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荣誉主席谢尔盖·卡拉加诺夫(Sergey Karaganov)认为,“那些西化派已经成为过去,有前瞻性的人大多是向东看的”。今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9%的俄罗斯人对美国持负面看法,同时恰好也有69%的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当被问及“谁是俄罗斯的敌人”时,有67%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是美国,他们认为美国是俄罗斯最大的敌人,认为中国是敌人的俄罗斯受访者的比例仅有2%。

怨恨可以产生强大的斥力,而尊重的力量也很强大,它可以拉近国家之间的距离。在俄罗斯领导人的心中,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便是前苏联的解体。谁应该为前苏联的解体负责?在中国领导人的心中,中国的“百年屈辱”结束于共产党军队战胜国民党军队。是谁一直在中国内战中支持国民党军队并在他们逃到台湾后一直武装那个小岛?回顾历史,观察当下美国的作为,我们应该问这样一个问题:布热津斯基关于“最为危险的情形”的警告是否会变为现实呢?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法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2018年12月14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刊文:《正在形成的中俄战略联盟》(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8年12月14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

中国应做好应对俄国最坏事态的准备

可阅《中国应准备应对俄国崩溃后的新北地区人民人道主义援助、控制核扩散威胁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902/1217.html

本文话题: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