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独问题的产生及其现状

作者:阿酱团子 来处:微博 点击:2019-02-23 12:43:04

截至2017年底,中国彝族总人口已经超过1047万,彝族内部支系众多。

凉山彝族猖獗的奴隶主分裂历史

广义上的大小凉山彝族生活在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这部分彝族目前人口已经有300多万,由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长期不要户口和身份证,迁徙不定,乃至流浪全国,比如迁徙到四川内地仁寿县居住的数千凉山彝族就全部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又比如迁徙到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境内的凉山彝族上万人也全部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加之大小凉山彝族的生育率高居全国第一(注:有一对夫妻生育14个子女的,且不要户口),所以真实的大小凉山彝族总人口可能已经不止300多万。位于四川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的面积有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两个台湾省。

在1956年的民主改革以前,历代中央政府都不能真正控制大小凉山彝族,仅能对其部落首领加以羁縻,以维持边疆的粗安局面,而持续性的彝族家支叛乱和掳掠周边人口为奴在历史上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川滇大道时告阻断,从无安全可言。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削弱,凉山地区几乎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辛亥革命以后,问题进一步恶化,两百多万周边各族人民被杀害和掠入彝区为奴,甚至有1937年四川省雷波县县长吴均在赴任途中即被掠入山中为奴之事。凉山彝族奴隶制度在鸦片战争以来恶性扩张,其居住和扰害范围持续扩大,周边民族向四面退宿,受害者不仅是汉族,周边的藏、傈僳、纳西、白、回、苗、摩梭等民族也深受其害,边疆各族人民岁无宁居,当地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彝族与周边各民族的历史隔阂极深,著名人类学家马长寿因此称凉山彝族为“近代以来亚洲最为好战之民族”。当时官方和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彝患”,凉山民族问题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

历史上称凉山彝族为“凉山生番”或“凉山野夷”,外国探险家称其为“独立倮倮”。甚至在1941年以前的全世界军民两用地图中,凉山彝族居住的腹心地区都是空白,没有任何标注,也没有人知道凉山彝族居住地区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和大小凉山彝族总人口究竟有多少,对里面的情况完全搞不清楚。在1941年以前,从来没有人能够横穿大小凉山彝族腹心地区。不仅是历代政府官员进不去,连外国探险家也进不去,只能在凉山彝族居住的边缘地带做一些考察。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只是凉山彝族居住的边缘地区。

历史上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由各个黑彝家支分割统治,白彝家支从属于黑彝家支,土司或土官仅能控制很少的彝族地区,家支就是凉山彝族历史上的政权组织。

凉山彝族谚语:“想家支想得哭,怕家支怕得抖”,“马的力量在腰上,彝人的力量在家支上”,“老虎靠牙齿,彝族靠家支”。凉山彝族实行的是种姓等级奴隶制度,黑彝中绝大部分人是奴隶主,白彝中有一部分人也是奴隶主,无论是黑彝和白彝都可以层层占有汉族根骨的奴隶。

广义上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共有黑彝家支一百多个,白彝家支两百多个,最大的家支人口超过十万,最小的家支人口也有几百,家支中都有大大小小的头人,按照种姓等级制度的习惯法来统治彝族地区,汉族根骨的奴隶则没有家支。凉山彝族实行种姓等级内婚,黑彝家支和黑彝家支互相通婚,白彝家支与白彝家支互相通婚,由此缔结成有世代姻亲和血缘关系的庞大政治军事集团,可以共同发动对外战争。无论是黑彝、白彝,均不与汉根奴隶通婚,也不与汉族人通婚,通婚者将受到极大的歧视,甚至是残酷迫害,凉山彝族谚语“黄牛是黄牛,水牛是水牛”。这种情况在1956年民主改革以后虽有所变化,但变化仍然不大,现在真正与汉族通婚的大多为历史上的汉根彝族奴隶后代。

国民党时期,祖籍四川凉山的云南昭通彝族军阀龙云、卢汉,依靠英法殖民者的支持,先后虎踞云南20多年,在云南形成了一个以彝族为主的边疆政治军事集团,抗日战争以后,彝独的思潮遂由此产生,并逐渐输入到四川南部的凉山彝族地区来。

国民党27军副军长、军统特务、凉山彝族土司岭光电等四川国民党彝族军政人员在抗日战争后期就有武力统一凉山彝族地区,并将大渡河以南的川南民族地区并入云南的计划,进而还有更大的政治图谋。他们的计划一直得到云南龙云集团或明或暗的支持,由此也引起国民党中央的警惕,蒋介石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立刻携戴笠等人飞赴川南的西昌坐镇,遥控指挥在昆明的国民党中央军杜聿明突然发动兵变,逮捕了龙云,并将其送到南京长期软禁,暂时粉碎了云南龙云集团的一些政治野心。此后,国民党中央忙于发动内战,再无暇顾及西南边疆的分离倾向问题。而夷(彝)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和所谓悠久历史开始在这一段时间内由国民党培养的一批有民族分离倾向的彝族知识分子(以岭光电、曲木藏尧、李仕安、杨砥中等为代表)所逐渐构建出来,“南诏国为古代彝族建立说”、“西南所有少数民族都是古彝族的分支”等,就是由此产生的。这一套错误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在解放后没有能够被清除,至今仍在学术界发挥影响力。1

1956年-1978:民主改革与军事围剿打击彝独奴隶主、改造彝族社会

1956年,新中国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延续上千年的奴隶制度,奴隶主武装发动全面叛乱。大规模的叛乱在1958年基本平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奴隶主武装的弹药已经基本消耗殆尽,而无法得到补充。但小规模和零星的叛乱,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期。

民主改革以后,对大小凉山彝族社会进行了强力的改造,但过去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起到政权作用的家支组织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未能被摧毁,特别是白彝的家支组织并没有受到打击。这是由于当时的阶级分析方法把大多数白彝划归被压迫阶级,而忽略了白彝的家支组织一样起到旧的奴隶社会种姓等级制度中政权的补充作用。

改革开放时期:彝独残渣泛起

改革开放以后,凉山地区没有再发生新的叛乱,但是彝族的家支活动又转而抬头,动辄召开几千、上万人的家支大会,干政干法,操纵基层政权。家支械斗时有发生,进而引发一些打砸抢的恶性事件。旧的种姓等级制度又死灰复燃,强宗巨族称霸一方,操纵一切地方事务,白彝家支头人兼任了大小官员和基层干部。上迄一个县,下至每一个生产队、每一个彝族家庭都控制在家支手里,使国家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基层政权异化成了彝族家支政权。造成的后果是,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在凉山彝族地区难以贯彻执行。

地方政权在凉山彝族地区被异化成家支政权,这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凉山问题的核心也就是这个彝族家支问题。

由于黑彝家支经过民主改革以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已经没落,所以当前主导凉山彝族社会的实际上是白彝家支,这个问题必须要实事求是的承认,不能用旧的阶级划分来分析今天凉山彝族地区出现的新问题。而黑彝总人口实际上只占大小凉山彝族总人口的6.9%,经过民主改革以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现在可能还不到这个数。白彝人口约占凉山彝族总人口的60%以上。剩下的都属于非彝族根骨的奴隶后代,彝语中称为“蜀”或“硕”,就是四川人(蜀人)的意思。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部分彝族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谋求在西南建立一个以西昌为首府的省级的彝族自治区。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向四川省打报告,要求将相邻的西昌专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得到了四川省的支持,并经中央同意后,西凉正式合并,原来以汉族为主的西昌专区被撤销,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由昭觉县迁往西昌。由于“西凉合并”后,民族矛盾重新抬头,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原西昌专区汉族干部群众一直要求把西凉重新分开。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彝族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建立省一级的彝族自治区的构想被搁置。

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又由于受到中国边疆地区民族分裂思潮的影响,部分彝族知识分子中开始重新滋生民族分离倾向。2000年以后,这种民族分离思潮在凉山彝族青年中开始形成一定市场,并影响到了云南、贵州的部分彝族青年。

2010年以后,彝独思潮日益严重,汉彝人口比例恶化

2010年以后,彝独思潮开始严重起来,一些彝族知识分子在网上长期煽动民族分离主义和民族对立情绪,任意拔高彝族历史,美化奴隶制度。把彝族说成是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的直系后裔,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大地的主人。甚至胡说在清朝以前西南大部分地区都是属于彝族的独立政权。把元明时期才成熟的古彝文说成具有1万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所有文字的鼻祖。把夏朝、古滇国、古夜郎国、楚国、古蜀国、南诏国说成是古代彝族建立的国家。甚至伪造历史文物,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把三星堆文明说成是古代彝族文明,并且煞有介事的宣传所谓“国家刻意掩盖了三星堆文明的真相,解构了古代彝族国家的历史”。

同时还鼓吹所谓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缅甸主体民族是同一民族,指责中国政府通过民族识别和民族划分割裂了所谓“东南亚庞大的古彝族群体”。彝族知识分子通过这种宣传来凝聚所谓民族共识,来构建所谓古代彝族独立国家的历史,来以此谋求国际势力的介入和援助。他们的这些错误观点得到国内外一些学者和机构的响应,刊发了一系列的所谓学术研究成果。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内外的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在凉山地区活动频繁,与这些有民族分离倾向的彝族知识分子关系密切。

近年来,在凉山彝族和部分云南、贵州彝族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带有民族分离倾向的民间组织,他们通过网络互相联系和纠集,在线下频频活动和聚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在网络上煽动民族分裂思潮和民族对立情绪,甚至动用家支组织直接策划、发动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如2016年,在广东的凉山彝族人借口东莞宝光电子厂歧视彝族员工,而在东莞发动游行示威。

又如2017年5月初,一些凉山彝族分离主义分子借口凉山州某家汉族私营火锅店不招聘彝族员工,而在西昌城内发起游行示威,随后又煽动部分彝族人对这家火锅店进行了打砸,并且扬言要把汉族人全部驱赶出凉山,造成凉山地区民族关系一度紧张。

自1978年“西凉合并”以后,已有部分原西昌专区汉族干部群众不愿继续待在当地,而前往内地就业、定居。9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的凉山彝族涌入西昌地区,当地更多的汉族人选择离开凉山州,凉山境内汉族人口比例逐年下降,到2010年凉山彝族总人口已经超过当地汉族人口。由于在计划生育、高考、公务员考试和提干中,凉山彝族享有一系列的优待政策,凉山本地汉族人大都认为受到排挤,又由于社会治安状况恶化、民族纠纷得不到公正处理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凉山本地汉族人选择离开凉山,导致凉山境内汉族人口比例急剧下降,特别在婴幼儿当中凉山汉族所占比例下降速度惊人。目前当地很多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彝族工作人员已占到相当大比例

彝独问题目前在凉山和云贵部分彝族地区尚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需要加以警惕和趁早处理,“勿使滋蔓,蔓难图也”。如果西南的彝独形成气候,与西南藏独势力合流,就难以收拾了。

网友评彝独根源与解决之道

  • 很正常,就现在这种屎一样的民族政策,闹独立的会越来越多。
  • 就应该直接取消身份证和户口上的民族标签和民族优待政策
  • 完全无用的所谓民族上层政治应该立即干掉,这种人为制造非驴非马的玩意都是造粪机器。
  • 还NM彝族文字……都是近几年才从学校生造出来的,参与者都还有健在的。
  • 彝独问题充分说明人口超过一千万就应该取消少民待遇和政策,不然就是各种幺蛾子。先把人口巨大的民族取消待遇,然后按社会发展程度来定扶持政策,才是解决落后民族地区的根本之道。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902/1233.html

本文话题: 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