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明朝官僚贵族们,谁才是民族罪人

作者:陶陶读历史 来处:头条 点击:2019-03-05 18:39:36

一直以来,闯王李自成都被视为伟大的反抗者。他反抗暴政、铲除贪官土豪劣绅、均田免粮,因此在民众中有“杀牛羊,备酒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说法。到了解放后,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更让闯王的名号家喻户晓。

但到了如今,一些网络群体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竟将大英雄李自成污蔑成大流寇、杀人狂甚至是华夏的罪人,实在无法让人理解。而某些人更是处心积虑地挖出野史,将李自成打扮成一个“食人魔”。

根据野史《鹿樵纪闻》记载,李自成率军攻克洛阳后,俘虏了万历皇帝的爱子——福王朱常洵,并将他残忍地煮而食之。现将原文摘录如下:

    “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 不能远走, 贼得而杀之, 称其肉, 重三百六十余斤, 育分股割, 与鹿肉同烹, 群贼肪食, 名曰: `福鹿宴’”。

简而言之就是,洛阳即将被攻破时,福王和儿子朱由崧从城中出逃。结果福王体重太大,跑不远,结果被起义军所擒。其后,李自成杀了福王,并将他的360斤肥肉与鹿肉同煮,起义军分而食之,并将之命名为“福鹿宴”。

这段记述流毒很广,演变成许多个版本。有人说,李自成将福王的毛发剃光,然后放在一口大锅里活煮;还有人说,李自成在煮死福王时,还将其痛骂了一顿……不一而足。然而根据正史——清人编写的《明史》记载,福王的死状并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惨。

根据福王本传记载:“

    “明年( 崇祯十四年) 正月,…… (福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 贼摔之去。承奉呼一曰:王死某不愿生, 乞一棺收王骨, 齑粉无所恨, 。贼义而许之。桐棺一寸, 载以断车… … ”

从这段记载来看,福王死时,尸体应尚存,并未被分食,否则又如何会被他的奴仆所收敛?然而,这段记载只是孤证,很难证明其真实性。

但到了1986年4月,河南孟津县文管委却在民间征集到一方圹志。所谓圹志,就是墓志铭,而这个圹志的主人,正是福王朱常洵。这方圹志字数不多,但却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补充了很多细节。

首先,圹志表示,福王死时非常“壮烈”,乃是“挺身抗节”,”指贼大骂”,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遂死难焉”。其后,圹志又叙述了福王尸体的去向:

    “ 祭葬从优, 一切丧礼视诸藩倍……以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日, 葬邙山之原”

从圹志的记载来看,福王的尸体显然还存在,并没有葬身于“贼腹”之中,而是葬在了邙山之原。志文与史书相互对照,可印证“福鹿宴”之说为攻击起义军的无稽之谈。

当然,现代网络发明家对李自成的攻击还不止于此,有人说李自成是流贼,到处烧杀抢掠,让中原沦为战火。然而实际上,李自成只是因暴政迫害而活不下去的陕北百姓;而且他也不怎么“流”,他一直追求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这与罗汝才、张献忠等到处烧杀的流贼形成鲜明的对比。

崇祯十五年后,李自成终于如愿以偿地建立了根据地,他严肃军纪,不准士兵掠夺百姓,主要以屯田解决军饷。同时他还派兵四处捕捉为富不仁的富户、贪官污吏以及类似于福王那样的明朝藩王,夺取他们的家产补充军用。反观明朝官军,他们才是掠夺百姓的暴徒,根据《石匮书后集》记载:

    “贼令严明,将吏无敢侵略。明季以来,师无纪律,所过镇集,纵兵抢掠,号曰‘打粮’,井里为墟。而有司供给军需,督逋赋甚急,敲朴煎熬,民不堪命。至是陷贼,反得安舒,为之歌曰:‘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由是远近欣附,不复目以为贼。”

简单来说就是,明朝官军纪律败坏,以“打粮”为名,四处掠夺百姓。百姓在“贼(李自成)”的治下,反而“安舒”,人心向背可想而知。1644年,李自成从陕西进军北京,路上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崇祯皇帝众叛亲离,最终自杀。在那时,甚至连官僚们也放弃了明朝,纷纷“附贼”。如少詹事项煜所说:“大丈夫名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

至于骂李自成是民族罪人的,那就更可笑了。明朝灭亡时,皇太极曾派人联系李自成,希望大顺和大清里应外合,攻灭大明,但却被李自成严词拒绝。相反,李自成还多次致书于崇祯,希望他招安自己,而他将率本部兵马,为国驱逐“辽东胡骑”。说白了,就是满洲人的后金政权。

李自成在灭亡明朝后,被八旗军大败于山海关前,节节败退,最终死于九宫山。而他的余部与南明联合,坚持抗清长达20多年。他们前半生反抗暴政,后半生对抗异族南下,可以说无愧于心。

反观明朝官军,比如吴三桂的关宁军,他们成了满洲人南下的急先锋,屠戮无数百姓。而作为清军主力的绿营,本就是旧明朝的军队。而明朝的官僚更是不用说了,多尔衮进京后,他们更是跪迎清军,争先恐后地向新主子效力。

看到这里,读者们可以评论一下,李自成和明朝官僚贵族们,谁才是民族罪人呢?

早在上世纪,明史大学者顾诚就已为李自成澄清冤屈(另见炎黄之家网站整理的顾诚老师文章《李自成是个好同志:李自成政权在北京、李自成因腐化而失败是谎言》)。而现代某些历史发明家,却处心积虑地抹黑李自成,真不知是何原因?(本文原标题《河南挖出一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学者:请停止对李自成的污蔑》)

网友讨论《李自成和明朝官僚贵族们,谁才是民族罪人》

陶陶读历史:福王恃仗是皇帝的至亲, 到处兼并土地,霸占良田沃士, “ 中州腴不足, 取河南、湖广益之 ,所占良田达2万顷” 。同时他整日沉缅于声色之中, “ 日闭阁饮醉酒, 所好惟妇女倡乐。”河南发生天灾时,福王仓库里堆满了金银和粮食、肥肉,就是不肯拨出一分来赈济灾民。因此,福王该死,而且应当千刀万剐。听到福王没有被李自成生吞活剥,本人反而还有些遗憾。

乐得清闲710408:你所看到的,都是经过满清篡改过的历史,只有挖掘明末清初的史官和文人墓才能一窥当时的历史真相,当然满清连吕留良的墓都掘了,满清没替你留多少资料。

Gravlax:李自成曾经派人找崇祯谈判,想和崇祯分江山,条件是一起抗击清军,但崇祯让懦弱的大臣魏藻德拿主意,魏藻德哪敢有主意!就这样,相当于婉拒李自成的建议[捂脸]

李海忠499:阶级决定观点,过去农民不识字更不可能著书,著书者都是地主阶级不可能说李自成好话。南明最后抗清的主力都是李自成张献忠残部,明政府主力绝大多数都降清了。明白摆着却不停有人指责农民军害了民族。反观明政府军拿着百姓的血汗钱却投降异族却无人指责。

柏树根:多尔衮等清将杀汉人极多,嘉定三屠,杨州十日,血流成河,尸积堆山。在清军打败三藩后,清军大屠杀,成都平原成千里无人区,四川人口十不余一。

bobo140738793:对李自成认识一分为二为好。农民起义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封建政权镇压农民起义也是为了继续好日子。前者是为多数人有好日子,后者是为少数人着想。农民起义自有阶级以来就从末停息过。农民起义是阶级压迫的产物,统治者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李自成就不会成功。毛主席在接管城市时有一段话,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不能退出来,退出来就意味着失败。李自成的致命伤就是不会管理城市,也缺乏先进管理文化,大顺朝得而复失,让滿清入主中原二百七十多年。事实上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主旋律,腐朽的朝代阻碍着历史发展,农民起义就是打掉腐朽的一切重新上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就是转型升级,就算农民起义失败了,但它动摇了统治基础,使统治者从自身利益中考虑去缓和阶级冲突,作出一些有利于农民好处的政策,这就是农民起义的成果。每一次农民起义社会制度都有一定的改变,並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周期,有利生产发展和提高,丑化农民起义是形而上学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延伸阅读:顾诚《南明史》人物大翻案:李自成、马士英、阮大铖挺好,刘宗周、黄宗羲、王夫之、史可法挺坏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903/1293.html

本文话题: 官僚 明朝 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