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呼吁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长期被买办迫害嘲讽
他说:对于人生,我的理解是不要计较小事,不要急功近利,要看得长远一些。如今,历史已经在一步步,证明他的远见与卓识,我们终于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他用研究成果和洞察力,奠定了联想集团的基石;他居安思危,忍受非议,为中国信息产业和国家自主创新,奔走呼吁、摇旗呐喊20余年。
这两天,任正非最担心的事情发生,美国直接发起了,对华为无理由的全面封杀,引发国内一片热议,上至中国高层,下至普通中国老百姓,都终于看出了“中国芯”的分量。
但是今天的华为,不是以前的中兴,又岂是说封杀就能封杀!就在刚刚,华为在英国伦敦发布最新5G手机:Mate 20 X 5G版本手机!
这是一次绝地反击,华为Mate 20 X 5G手机,搭载“华为最强”芯片:全世界首款7纳米工艺,多模5G芯片巴龙5000+麒麟980!
硬气华为,终结无芯之痛,
向全世界宣告:7nm级的最顶级芯片,苹果有高通有,华为,也有!
他是一个极具远见的中国院士
早在23年前,就拼命告诉人们中国芯有多重要,可他却被赶出了所在公司,还被人们嘲笑……
看完这篇文章,你才会发现他究竟有多厉害!
他,就是倪光南
倪光南生于1939年,浙江镇海人。
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幼小的他不得不跟着父母四处逃难,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国家富强才能不受欺负,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强国的志向。
到了和平年代,他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1950年,11岁的他进入上海复兴中学,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5年后,又以全5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
毕业后,他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这一工作就是几十年,他在中科院参与研制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首创了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跨越了从“汉字”到“计算机”的巨大鸿沟。
1981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邀请他担任访问研究员,他在加拿大的年薪高达4.3万加元,相当于当时国内工资的70倍,这是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啊,
就算在加拿大,这薪水也属于5%的高收入人群啊!
然而他却因为一件事,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回国。
1981年,倪光南在加拿大渥太华街头。
一天,他逛街时看到一家鞋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外国生产的皮鞋,而“中国制造”的鞋,被乱七八糟地丢在一个筐里,1.99元一双任拣。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他心想:“中国制造”什么时候才能,不与“简陋”、“低级”连在一起?
于是1983年,他毅然放弃加拿大的高薪回国,朋友们都说他傻,可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他说:
“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
他打算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祖国!
80年代的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日渐萌芽,那时国外进口的计算机又昂贵,又无法识别汉字和操作中文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发明了“联想功能”:利用中国文字中词组和同音字的特性,
建立起自己的汉字识别体系。
他将自己这项跨时代的技术研究,命名为“联想式汉字系统”。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为转化科技成果创办了计算机公司,而他被聘请为公司总工程师,他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舞台,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渴望带领这家公司走上世界!
他将自己辛苦研究出来的,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带入公司,而且一进公司,就开始通宵达旦地工作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1985年5月,他向市场推出了适用于,PC机的第一型联想式汉卡,他的“联想”汉卡当年就销售了300万,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彻底改变了整个公司的命运。最终,连公司名字都改成了“联想”。
之后,他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1992年,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他众望所归,成为了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许是作为科学家的敏感,在联想集团势头一片大好时,他考虑的不是,如何赚更多钱,如何扩大规模,而是考虑,如何拥有联想自己的核心技术,
他希望下一步全力开展“中国芯”工程。
然而公司高层却认为,有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他和总裁柳传志的意见不合,因此开始了一场持续半年的“战争”,每天的会议上两人都要辩论。
而在1995年6月30日,就在联想上市的前夜,他这个联想的大功臣,居然被免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
这场“战争”最终以他的失败告终。
之后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生意是做得越来越大,钱也赚得越来越多,2013年,联想电脑销量升居世界第一,2014年,联想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柳传志也成为了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被称为“中国商业教父”。
从结果看,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当初真的是他错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我国IT产业规模虽大但利润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CPU和操作系统都不是中国自己的,50%的利润是外国的,而自己只占大约2%的利润,
因此,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脑”和“芯”。那时加拿大华人李德磊,创办了一家企业叫方舟科技,1999年,李德磊带着一支,做CPU的完整技术队伍找到了他,希望能一起合作,这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他急忙帮方舟科技找钱、找政府,找任何他能找到的资源,而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利益,完完全全的零股份。之后在他的努力下,2001年,方舟1号横空出世,
媒体惊呼:“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他们的项目也成了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
然而谁能料到,开始是辉煌的,结局却是无比地惨淡!
有做CPU的技术了,政府也给了支持,芯片也做出来了,可他找遍整个中国,居然都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基于一块CPU开发产品原型。
他们捧着中国芯,捧着CPU,想把它献给国人,中国却没有一家企业能接。
无奈之下,方舟科技又建立硬件团队,自己做产品原型,结果原型做完,
又发现没有配套软件可用,更令人头疼的是缺钱。
“方舟3号”研发经费拨款1538万元,按照“863课题”的项目预算要求,给科研人员的工资部分不得超过15%,约230万元,也就是说,方舟科技参与研发的近60位工程人员,
每月工资也就2千多块钱。而微软一年研发能投入1000亿人民币。
他们哭诉钱太少了,连发工资都不够,结果有专家还嘲笑他们说:芯片项目资金,主要用在流片和EDA工具上面,人员工资只是小头。
最终在种种阻碍下,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彻底失败了,倪光南也沦为了人们眼中的笑柄。
可他还是没有灰心,他又不遗余力地到处奔走呼吁。
从1995年离开联想后,他就开始不停地跟人们强调,中国要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这关系到信息安全,也关系到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他说:
“我国现在应该大力开发自主操作系统,不可不搞,不可慢搞”。
2013年他更是直接上书中国最高领导人:
基于共享软件架构,开发发展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而习手写批示了200多字:
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
2016年,他又公开说:
“航空飞机被波音、空客所垄断,总数量也可能只是数十万级别。但全世界几十亿台智能终端,只有三种操作系统:苹果、安卓和windows,
这种垄断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例。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垄断不打破,终端安全和大数据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中国要成为网络强国,必须解决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被垄断的问题。”
2017年,他又提到:
没有核心技术,只能给国外企业当“马甲”。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目前中国最大的隐患,而且不要指望能够买到核心技术,因为外国对我们的方针,从封锁禁运变为技术合作,可往往是以合作之名,行穿马甲之实,实际上,是希望中国放弃追赶,停止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这样,中国就会永远的依赖进口。
而就在2017年年末,在首届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已经78岁高龄的他,还在发表演讲,再次呼吁:
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和服务,大量地来自于外国跨国公司。由此构成的基础设施或信息系统,就像沙滩上的建筑,在遭到攻击时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可尽管他如此的努力,得到的却不是掌声,而是嘲笑声。人们都说他像个唐吉柯德,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被联想赶出去就算了,还“不识时务”非要搞别人不搞的东西,真是做研究做傻了,太书生意气,太固执、太自私!
可他付出这么多,最后自己什么都没得到,一世英名毁了,项目失败了,自己的日子还过得越来越差,他出行骑的只是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身上穿的棉服,居然还是2001年的那一件。
而就在2019年的5月,却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重新认识了这位老人!
5月16日,美国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出售一切相关技术和产品,尤其是半导体!
这跟去年4月16日,美国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违反规定的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长达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解禁!所用招式一模一样
导致庞大的中兴彻底“休克”了!
从规模上来说,当时的中兴通讯可是全中国第二,全球第四大的电信通讯设备生产商。可美国的一道禁令,就能立即让中兴陷入休克!因为中兴通讯约有20%至30%的元器件,都是由总部在美国的厂商来供应。
除了中兴,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走中国设计全球采购的道路,也就是说在这场中美贸易战里,扼杀中国企业的主动权,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的!
只要美国愿意,还会有第二个中兴、第三个中兴,第一百个中兴………
现在回看,我们才发现,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是多么地有远见,
可遗憾的是,他拼命呼喊了20多年,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肯去认真地,好好地听一听他说的话,结果现在,全部中国人,都不得不为“无芯”买单。
直到我们有了今天的华为
2019年,这位老人已经80岁了,可他还在坚持,还在为中国自主可控的芯片与操作系统奔走呼吁。
他很喜欢一首歌,那首歌是他在年幼时,一个老师教他唱的,
以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第二乐章配词的歌:
黄金的年华虚度过,
才知道从前铸成大错。
萧萧两鬓白徒唤奈何,
瘦影已婆娑徒唤奈何?
雄心壮志早消磨,斜阳景已不多。
深悔蹉跎,深悔蹉跎。
这首歌,一直是他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他的雄心壮志还未完成,他不愿意去安度晚年,虚度光阴,他还奔跑在追梦的路上,而他一生的梦想从未变过,那就是:
“推动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他说:对于人生,我的理解是不要计较小事,不要急功近利,要看得长远一些。
如今,历史已经在一步步,证明他的远见与卓识,我们终于能够客观地评价他。
西方对华大举封锁:《米国狗急跳墙强化对华技术封锁制裁》
他用研究成果和洞察力,奠定了联想集团的基石;他居安思危,忍受非议,为中国信息产业和国家自主创新,奔走呼吁、摇旗呐喊20余年。
他是真正的学者,是真正的科学家,更是真正的中国良心!
一腔报国志,执著50载,院士倪光南,今天你值得我们所有国人的致敬和点赞!
网友评论:
根本的分歧不是技术问题,是倪挡了别人变现的路。有他在,不好把公家的装到自己包里。有变现需求的不止柳一人,而联想香港上市也是一些政府官员的政绩,所以他当时几乎是站在政、商、资本圈所有人的对立面【五香花生】
1995.1,柳任计算所所长,1995.7,柳踢掉倪。时任中科院院长是周光召。【游糊】
倪光南验证了对战争的精准预言,仍活跃在第一线
2020年8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倪光南表示,在当前形势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实施要考虑到我们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教训,例如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倪光南表示,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仅在“十四五”期间,新基建直接或间接带动的投资规模高达近30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并且对中国经济内循环十分重要,不过就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那样,中国当前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其中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也就没有新基建的安全。
他指出,为了保障网络安全,中国政府于2020年4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该办法的实施需要考虑中方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教训,即在某种情况下,供应链可能会遭到对方停供,禁用以及“卡脖子”,因此中方在要在供应链领域强调自主可控,比如在选用设备与硬件软件时,不仅要考虑技术指标,性能以及性价比,还要考虑自主可控度。
此外他还指出,目前中国国产芯片、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软件的整体水平已经从不可用到可用,并朝着好用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确实有可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这两个方面,中国的数字经济就能顺畅地发展起来并依靠自身科技支撑国内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