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摧毁了医疗行业信任资本

作者:袁钟 来处:炎黄之家 点击:2020-02-03 10:09:57

“健康中国2030品牌计划”——鹊鸣演讲中,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席袁钟教授以医学的角度、哲学的思考向公众提问:中国医疗行业的信任资本到哪儿去了?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公共信任资本,但它需要很长时间积累,而公共信任资本很容易摧毁。

一次三聚氰胺,中国奶粉行业信任资本就没了,14亿中国人到外国去买奶粉。

一次郭美美,就摧毁了红十字社会的信任资本

中国医疗行业的公共信任资本到哪里去了?

早期趋利的医改政策

莆田系的市场经济的大举进攻

百肚血腥的竞价排名

这三个对我们行业的摧残特别大。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年国务院排在最后的两个部位。倒数第一是计生委,倒数第二是卫生部,现在合起来叫卫计委。

我当时给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写稿子:《卫生科技体制改革报告》。

陈部长告诉我,他们向国务院相关领导提出来:

国家能不能拿点钱,让医生护士安心看病。

无主的病人,没钱的病人,困难的病人谁管?是政府和社会的事。

我们当年忘了,边缘化了。

亚当斯密写了两本书,一本叫道德情操论,基本没人看,看得最多的是他的国富论,国富论基本思想是越自私越发财,怎么为资本主义创造财富?有本书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告诉我们什么叫资本主义精神:

从牛身上榨油,从人身上榨钱。

当改开开放以后,我们医疗行业就比较惨,比较边缘化,当年的医院都是包袱。

我们某些市委书记,一些领导把医院视为包袱,卖了,一切以赚钱为中心的时候,利他行业就非常尴尬。

医院的儿科该不该关掉?

老年科该不该关掉?

全科该不该关掉?

凡是不赚钱的科室,大家看一下,院长没办法。

从号称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再到我们医院,你看一下,市场经济路走的越来越猛,利他的行业就越来越尴尬。

医院院长变成社会活动家,现在逼得我们院长成为企业家。

前两天双11有医院在网上打广告,今天做手术打半折,今天生孩子打8折。

有的院长怎么介绍他的科主任?外科主任叫王二亿,骨科主任叫刘三亿,没名字了,就是经济指标。

当医学伦理变成金钱伦理,你就会看到多惨。

什么叫医学伦理?有个标准就是一切对病人有利,什么叫经济学伦理,互利,对我有利。所以医生的尊严也受到很大的损害,我们对行业的信任资本也受到很大的损害。

同样,什么算市场经济?莆田系的市场经济很厉害。

市场经济两个目标。

第一,客户最大化。

什么叫客户最大化?如果我是北京医院的院长,我恨不得所有北京人都成为我的病人。

第二,利润最大化。

所有小病变成大病,莆田系有12字方针:

你有病,病很重,我有药,药很贵。

我们的行业的信任资本就这么被摧毁,包括刚刚说的百肚。

不要怪老百姓,不好意思,老百姓看病只能上百度,但是一上百度绝对查不到天津泰达医院,查不到北京协和医院,谁给钱多放在最前面,所以查到的全是莆田系医院。

各位,天上百肚,地上莆田系,天罗地网。

所以老百姓跟我说过:

袁教授,我不知道哪个白大褂不害人。

我们医疗行业公共信任资本摧毁非常严重,当时政府没拨款,市场经济这么循环。

绝大多数医生都在做奉献。我们从美国回来一个专家叫刘远利,他做了一个调查,中国的医生护士有25%给患者垫过医药费,有10%的医生因为患者欠费被扣工资,哪个行业这么多?

大家想一想,媒体绝对没有,记者绝对没有,公务员更不会有。

这个行业是最善良的人,帮助病人,所有医生都想这么做,但的的确确,阻挡不了医疗行业这个大趋势。最近两个市场我一直在反对,一个是越利己越发财,二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现在到处在谈要有狼性,完了说狼性4个特点:

凶、残、暴、狠

医生能有狼性吗?各位,院长有狼性怎么得了。但现在很倡导狼性。

孟子早就告诉我们要异于禽兽,大家要做君子,但我们现在觉得自己还不够凶残,还不够猛,不会竞争,不会把对手干掉,我们社会价值观特别混乱,这些问题对医疗行业冲击特别大,对我们品牌建设影响非常大。

什么是幸福,对灵魂的尊重。

什么叫灵魂?不是个虚词,你的教养,你的素养,人要群居,凭什么尊重你?你是不是爱大家?你是不是帮助大家?你是不是无私的帮助大家,你是不是帮助最困难的人?

我不是共产党员,我们刘书记原来是共产党员,我可是无党无派,但我特别爱共产党。

什么叫共产党,因为群体里面总有强者要欺负弱者。

当强者欺负弱者的时候,有人站出来不准欺负弱者,这就是共产党。

马克思是穷人领袖,毛泽东是穷人领袖,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医生也一样,帮助弱者无私的帮助,才有我们的尊严,才有我们的品牌才让我们受最受尊敬,我在全国跟很多院长讲什么叫医院,让我们员工成为本地最受尊敬的人,这叫医院,医生是贵族,绝对不是土豪,把这个搞明白,最受尊敬,那就是最好的品牌。(本文系原协和医科大学袁钟先生演讲视频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附录:谁主导了中国的医疗市场化

1990年是一个转折点,张文康离开上海,调入北京,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这一年对于中国政坛来说也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刻,原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大约一年前奉调入中央,成为中共新一代中央总书记。同时段,有很多来自上海的干部,充实到了中央中枢机关。

1993年,张文康跨出解放军系统,进入行政系统,任职卫生部副部长,名列省部级干部队列。五年后,58岁的张文康当选卫生部长,成为朱镕基总理领衔的国务院内阁成员。在卫生部历任部长中,张文康是对医疗改革较为激进的一个,在任期间推进了医疗行业的市场化。

张文康:鼓励医疗市场化 《当代医学》 2005年12期

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推进办医形式多样化 , 提出“ 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 ” “ 共建医疗服务集团 、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 , 依法自主经营 , 照章纳税 ” , 从而打破公立医院 “ 一家独大 ” 的服务格局 。国家卫生部一位官 员曾撰文称 , 这意味着我国现有的60000多家非营利性公有制医疗机构中 , 将有半数转制成为营利性的医院 , 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将从此进人以产权改革为着眼点的层次 。 这被张文康称之为 “ 新形势下医疗机构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 。

另外,张文康,还是在非典问题上公开撒谎的卫生部长···············免职后,出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副部级),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以部长级待遇退休。

附录:多人反思医疗改革

金灿荣:即使这次疫情过去之后,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另外咱们观察者网前几天发表了王绍光先生多年前写的文章,对我们的医疗改革进行了反思,这篇文章很有知名度,我们需要反思医疗改革的市场化思路,市场化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王绍光的思路和郑永年有点不谋而合,原来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特别注重防疫,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转向了治疗,防疫系统就变得不太好,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因为防疫不赚钱,治疗赚钱。然而这种以利润优先但是不以人为本的导向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借这次危机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医疗改革的方向。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2002/1522.html

本文话题: 政策 市场化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