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老师在《中国刚送去大量物资,法国媒体就说“中国撒了两个月的谎”》里,介绍发国媒体抹黑中国的文章里,例行称中国政府为“北京政权”:
有些法国媒体在讲到中国政府时,从来不用正常的词,而是故意用北京政权,或中国政权这样的称呼。
他们在谈到德国、英国、美国时,从来不敢这么称呼人家的政府,只有说到叙利亚、利比亚时才敢这么说。
是不是我们将来讲到法国的马克龙政府时,也要称巴黎政权,或法国政权呢?
我们是不是也该让法国人也尝一尝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滋味呢?
他们不是一再强调“对等性”吗,那我们就用对等的办法来对付他们一次,也让他们尝尝“对等”的滋味。
西方人很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利用这一点拼命打压中国。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都逆来顺受,对对方荒谬透顶的攻击性称呼,毫无抗议,把西方媒体都浇灌成了熊孩子。
炎黄之家womenjia.org长期注意国名问题,反对西方中心主义,注意把美国、英国、法国这些跪舔美化的词,修改的不那么谄媚,即:
美国——米国
英国——罂国
法国——发国。
但政府名称问题,确实没注意过,不是丁一凡老师提醒,我们几乎都忘记自己一直被人蔑视性的称呼呢。
这就是奴性心态的恶劣影响,习惯到自己都感受不到。炎黄之家是高度自觉的人了,居然还犯了这种错。这就是西方新殖民主义厉害的地方,浸入式洗脑,最后让目标自我矮化。
所以以后炎黄之家将使用以下对照词:
米国政府——华盛顿政权
罂国政府——伦敦政权
发国政府——巴黎政权
中国对西方各国政权使用这种称呼也确实有道理。
比如发国以后完全可能同时出现巴黎政权、科西嘉政权、布列塔尼政权,后者都存在大量正义的追求主权独立解放的自由民主人士,中国为什么不能支持它们,为何就要默认支持巴黎政权呢?毕竟中国的台湾叛乱割据政权的军舰、幻影飞机,都是巴黎政权卖的,中国为什么要吊死在巴黎政权上呢?
比如罂国,苏格兰地区已经多次寻求正义的主权独立了,北爱尔兰人民长期进行艰苦卓绝的正义抗争,而伦敦政权还恬不知耻的要派那些故障频出的军舰侵犯中国南海主权,那中国为什么不去大力支持苏格兰政权、北爱尔兰政权呢?
比如米国,其内部分裂已经越来越明显,纽约政权今日就猛烈抨击华盛顿政权酋首川普,那为什么中国不能支持纽约政权、黑豹党等很多争取自主权的米国各政权呢?
比如加拿大,《西部加拿大独立运动:加拿大应尽快分割为东加和西加两个国家》,中国就有必要支持阿尔伯塔民主政权、魁北克政权。
总之,由小见大,中国人要警惕各种话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问题,抵制逆向种族主义,习惯从中国立场创造、使用各种话语,拒绝西方赋予的各种妖魔化话语标签,寇可往,吾亦可往,要有来有往,一报还一报,让敌人付出代价,才能打击敌人那种胡乱抹黑的嚣张劲。
更多西方独立运动可见《中国应适时支持西方各国自由民主独立运动》
更多文章:
- 《前三排内鬼拱手放弃话语权》
- 《面对美国的污蔑和羞辱,中国需要夺取话语权和舆论权,拒绝“偷”的栽赃》
- 《边芹呼吁打赢“审美权、道义权和历史解释权”的文化舆论战》
- 《温立三事件与中小学语文教材主导权的沦陷》
- 《炎黄文明遭遇第四代战争,炎黄之家是正义反击战一员》
附录:近代日本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称呼:米国、露国、佛国、独国……
2019-06-06 寿乡散人
近代日本对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称呼比较有意思。
1、米国
米国就是美国,似乎米和美的发音差不多,可汉字的意思差得远了,堂堂美利坚合众国成了一粒大米
2、佛国
我知道泰国是佛教之国,可是近代日本说的佛国可不是泰国,而是法国,法国人有几个信仰佛教的啊,居然被称之为佛国?
独佛战史,这是什么战争啊,你得知道独国是哪个国,后面我会讲
3、独国
独国者,德国也,日本明治维新时,向德国学到了好多东西,俾斯麦对日本来访人员的谆谆教诲让他们受益匪浅,近代日本的军校中也有德国人当教官,可是德国人要是知道“独”的汉字意思,肯定对于日本人称呼他们不太满意
上面的图片,独逸国就是德国。
4、露国
露,是经不起太阳晒的,一个国家被称之为露国,是不是预示着这个国家不长久,可是你要知道露国指的可是俄罗斯啊,历史上日俄战争打得还是很惨烈的
看看上面的图片,日露战役,明明是日军举国之力发动的战争,却轻描淡写成战役,怪不得我搜索日露战争没找到资料。
再看看上面的图片,明治三十八年,征露二年,也就是征讨俄罗斯的第二年。
世界各国的中译名是昔日霸权在中国的残迹
美利坚与柬埔寨:世界各国的中译名是昔日霸权在中国的残迹
我记得美国是强迫清朝这么翻译的,开始翻译成麦国,米国人不干,强迫改成美国。
说起国家译名方面体现出的势利眼,两牙的译名最明显了。清代葡萄牙的译名还是“蒲都丽家”,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说明虽然不是啥强国,好歹差不多;西班牙在清朝绝大多数时期的称呼都是“日斯巴(尼亚)”,那时候官方文书里的“日国”或“日”,不是指日本而是指的西班牙,甚至在辛丑条约里更是谄媚的称之为“大日国”,也不怕一百多年后的人都知道这个梗之后会造成板鸭社会性死亡的风险……然后,忽然有一天,这俩货就全长了“牙”了,其中一个还特么跟水果有关。随着译名的每况愈下,这俩货的国际地位也每况愈下……
那还不是当年弥利加大炮骑脸逼的。就说厄瓜多尔吧,人家国民犯了什么罪要被叫做厄?就这,有一年福建高考题竟然说「美英这样的好词是中国自古热情好客的什么什么体现」。现他妈了个X哟!真的,膝盖生根是全方位的。
至少《清朝柔远记》(同治年间)称呼的“日国”是指“日斯巴尼亚”也就是今译“西班牙”。
美国还是改为“油刹国(U SA)”,俄罗斯恢复为“罗刹国”,这样两帝国主义国家就算“双刹”了。
犹萨(USA),猡萨,夷鞑狸,仏懒奚,蚮夷滞,蜹癫,懦尾,桀蝌,私猡罚蝌,跛滥
同样的,英国,应该为“不理癫”国(Britain),法国应该是“浮烂稀”国(France),德国应该是“掘门泥”(Germany),意大利“易打理”(Italy),荷兰“泥色浪”(Netherlands),瑞典“示威灯”(Sweden)
有弹性余地的。奥巴马要求译成“欧巴马”的时候理他了没有?但是腰杆不硬的时候呢。中韩建交谈判在当年还叫“汉城”的首尔举行。涉及到国名称呼的时候,中方原来想按照传统称呼“南朝鲜共和国”或者英文直译“朝鲜共和国”,结果韩方坚持“大韩民国”否则不给建交。于是软了缩了,就那样了,后来棒子食髓知味。汉城改首尔也来了。然而我们看看英文词条怎么称呼“大韩民国”,“South Korea”。你不够硬气,非要配合贱人。那么由此产生的有形的,无形的,现时的,沉没的成本自然就由你自己承担。
直到日韩合并前,朝鲜半岛对seoul的汉字写法一直都是“漢城府”,seoul是朝鲜语自己的用法,就像tokyo是日本语的用法。我们是不管的。虽然seoul并不对应“漢城府”在朝鲜语的发音,但它对应“漢城府”意义,这就是我们的翻译原则。2000年代(具体哪年我忘了),时任汉城市长的李明博,公开发表了seoul的汉字写法“首尔”(汉城市政府中文网站),然后我们依照原则,也改译首尔了。 https://bbs.northd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