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是前北外教师,长期发表公知言论,后辞职赴米国,在米国的生活实践,让他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反思过去的汉奸慕洋狗言论,做了部分改正,我们欢迎浪子回头,还希望乔木再接再厉,继续阐述他看到的败类嘴脸。
乔木评米国投票选举:选举拼爹、种族不平等、假普选、选举双重标准
详见炎黄之家《警惕选票式选举的问题黑洞》
乔木:不要在国外批评你的国家
2020.4.2,微博
过去30年,美国模型多次预测中国经济要崩溃,结果中国经济总量从1990年占世界的1.6%,增长到现在的占比16%; 美国从26%, 降到23%。中国经济现在是美国的70%,超出日本的两倍半。
中美经济的此消彼长,影响到双方的心态变化。有个美籍华人章家敦(Gordon Chang),2001年出了《中国即将崩溃》一书,暴得大名,以后年年预测崩溃。今年中国疫情爆发,终于让他逮着了,天天在电视上秀高明。进入3月,在家里躲病毒,无脸出来了。
我们这些新移民,对中国或有不满,但真真切切是中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受益者,两相比较,能看出中美各有好坏。而一些早年出来的,喜欢把美国夸成一枝花,把中国说成豆腐渣,来掩盖他们政治上的郁闷,没赶上经济红利的失落。
还有去年(2019)出国的中央民族大学赵士林,拿着财政发的每月1万5千元退休金,卖了其中一套房子变现的400多万美元,天天在推特骂中国、骂中国人。疫情爆发,我亲历、比较了中美两国的情况,为中国说几句公道话,指出美国的问题,引来他不断辱骂,以证明他跑路的及时、转移财富的高明。
“不要在国外批评你的国家,但不要停止在国内批评”,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丘吉尔说的,Do not criticize your country when out of the country. Never cease to do so when at home。
政治都是国内的、本地的,要么在国内同甘共苦,要么出国遥相祝愿,何必躲在远处证明勇敢,站在高处显示优越?(出处《乔木 | 美国疫情日记(4):邻居》)
乔木支持连岳抨击中国体制内反华文人方方
推特,乔木@QiaoMoo:
连岳是诚实的,也是有勇气的,受惠于中国的市场,不会再吹嘘西方虚幻的、基于金钱和精英的民主。有些公知成天自我忽悠、忽悠别人,以他们的影响和财力,都可以移民美国,但他们决计不会放弃被包养的作家、教授身份、优厚的退休金、医疗、升值的不用每年交税的房产,被人簇拥,或捧或骂,被当回事。
背叛过去的认知、同道的期望,确实不堪,但真实总比装、骗要好。连岳02年后就靠市场写作谋生,我是17年后诀别体制,都靠自己,不像许多人,比如到点安然退休自由行,说中国零福利负福利,视而不见他的优厚退休金、医疗住房、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低廉的大学、公交、水暖电气网、免费公园博物馆老年证
乔木反水,中国公知决战2020
摘自酷玩实验室《方方出击VS连岳反水,中国公知决战2020》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89070
乔木,当年叫做“北外乔木”,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相比于连岳的言论,乔木的发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从2006年从伦敦回国后,乔木就扛起了民主、新闻自由的大旗。
2013年,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乔木在微博喷了一波——民生问题都解决不了,发展什么航天工程。
2015年,乔木又曝出了“何炅吃空饷”的事情,不少网民的攻击又把乔木往远推了一把。
2017年,乔木终于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从北外辞职,移居美国,做一个干净的人”。
用实际行动来追求理想,虽然我和他立场不同,但我倒也觉得这种决心令人敬佩。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政治学博士不能讲民主宪政,新闻学教授反对新闻自由,柴可夫斯基也奏不出我这悲怆交响曲。”
并且在面对10岁女儿的困惑时,乔木向他的女儿解释,“你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响应号召,战天斗地,结果没有改变社会,只是用反思和写作改变了爸爸。
爸爸做了该做的,即使仍然不能改变什么,但你大了多少会受影响”。
这些言语,也让乔木的“彼岸之行”,多了一丝英雄主义的悲壮。
2017年,在辞职半年后,公知乔木,踏上了去往灯塔国的路。
彼岸好脏好乱好快活,此岸好山好水好寂寞。
结果去了美国的乔木发现,有些事情好像和他之前的认知,不大一样。
汽车使用税、年检费、尾气检测费,开个车和中国的名堂一样多。
保险和城市停车费,还远高于中国。
(图源@乔木DC微博,明德先生《北外乔木,一个诚实的公知:到美国才发现,被自己忽悠瘸了!》)
公知们鼓吹“美国看病很便宜”,乔木信了。
但后来他发现,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病。
同时,他们也买不起房,养不起车。
不过乔木还是有本事的人,在美国也渐渐安稳下来,感受着民主和自由。
2020年,当疫情爆发后,乔木曾短暂回国探亲,在这期间,他还没忘了抨击武汉封城是“肆意侵犯个人权利”。
而他对中国以外地区的疫情防控,充满了信心。
美国是卫生防疫系统公开透明,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净、最安静有序的国家。
但当他回到美国后,渐渐地发现,事情不对了。
在美国NBA停摆、股市狂泻、大学关闭后,乔木惊呼,“美国怎么了?”
接下来的乔木的话,则更让公知们坐立难安——乔木居然还在北京交着医保。
兴许是所见所闻太过于魔幻,身在美国的乔木,也开始写起了《美国疫情日记》。
这一举动,仿佛是在嘲讽方方日记啊!这下,乔木彻底和公知们站在了对立面。
公知们说,“美国有医疗白卡,可以免费看病。”
乔木说,“那是极低收入的人才享有的福利,每年申请、评估,很麻烦”。
公知们说,“美国不洗脑”。
乔木说,“女儿在家自学的第一件事,是站立,手帖胸口,开始宣誓:
"I pledge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for all."
(我谨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上帝之下的国度,不可分裂,自由平等,全民皆享。)
校长每天广播领誓,每周五次。”
公知说,“美国一夜之间出动35艘医疗船,搭建216座方舱医院。”
乔木说,“只有一艘停泊在曼哈顿的92号码头。”
公知说,“美国人的生活根本没受什么影响,国内媒体在妖魔化欧美。”
乔木说,“邻居因疫情蔓延没有收入,敲门问能否蹭下他的WiFi。”
总之,公知鼓吹什么,乔木就打脸什么。
但对此,公知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在美国的是乔木,不是他们。
作为曾经的公知,乔木的每一篇日记,都打在了公知们的软肋。
曾经的帽子不好使了,公知们也没别的办法,只能人身攻击了。
乔木倒也坦然,不仅声援连岳,还表示自己成为了“自干五”。
乔木|美国疫情日记(3):生命
中美这些年来,为了人权不少打仗。中国主张人权首先是生存权、生命权,要活着,而且让更多的人活着,提出集体人权的概念。美国认为活着不是人权,那是动物权。人权是政治权利和发展权,它不是用集体掩盖个人,一定是个人的权利。
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一直占上风。
我读书多,骗不了我,而且专门来到杰斐逊战斗的地方,看看他起草的《独立宣言》,开宗明义,上来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看到没,第一条就是生存权、生命权,这是美国建国纲领的本源,也是中美争论的答案。
我一飘零海外的闲云野鹤,无党无派,无保姆不养狗,写日记无人付稿费,也没有作协和大学包养,无意为中国辩护。甚至今年一二月间回国时,对武汉封城、各地严防死守,不解、不满,认为限制了自由。
但当我回到美国,遥看欧洲的沦陷,亲历美国的恐慌,他们最终都同样作业。程度、执行会有差别,但性质、意图都一样:为了生命权、为了集体的生存,先限制自由和一些追求幸福的权利。
……再看西海岸的洛杉矶,露天的隔离点终于启用了,建在停车场,一人一个车位,空间足够大,旁边有补给,统一收留流浪汉。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有好莱坞星光大道,也有无数的流浪汉,沿街乞讨,住在纸板屋和塑料棚里,四季景色。
为什么在最发达的美国,会有这么多人无家可归?有人说是政治问题,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生活方式、个人自由。
网友说:
还有读者转发了我之前的日记,却被朋友鄙视:
我的回应:
……你朋友说得对。任何人的写作都是选择性的,我和你朋友说的都是事实,但都是部分事实,各方面都看,就完整了。就是因为你朋友、刘瑜、林达等只说了美国的一面,我才说另一面。哪怕是他说的“只了解美国一个角”,也是真实存在。
你的最后一句,可以理解为拿人手短、受惠说好话吗?这点上,你那位拿到留美奖学金的朋友,和来华的非洲留学生一样,都是国家战略。
我的疫情日记,只是提供看美国的一个角度,可以叫对顶角、补角。这些年看美国的书很多,刘瑜的几本和林达的看美国系列,影响很大。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中国人看美国,是由于对现实不满,渴望改进的比较参照,但真的定居美国深入生活,而不是像游客、学生或浮光掠影的访问学者看美国,会对美国和中美两国的比较,得出不同于刘瑜、林达那样诗性和童话般的感受,特别是最近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况下。
书的内容都是选择性,市场发售的书要迎合读者,特别是成为畅享书系列后,作者的定位和标签就是这样,否则这就不是你,读者也不爱看。刘瑜和林达在给你讲一个个优美、温情、民主故事的时候,有意无意忽视了美国的另一面:美国英语媒体大量报道的、作为居民感受到的不公、不义、不易。
当然和中国的巨大不同是,由于美国言论自由,媒体私有,容许报道这些事。类似的,如果不谈中国的问题,你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很多温情、温暖、温馨的人和故事,并撰文出版。就像这不是中国全貌一样,你看到的也不是美国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