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小渔村”?这个谎言是如何出炉的?华国锋圈定深圳时,宝安县实力可不小

作者:大地理馆 来处:炎黄之家 点击:2021-03-01 16:08:21

还可阅读:《华强北源头是粤北兵工厂,不是小渔村,新中国前三十年工业技术积累才是深圳起步基础

创建深圳特区的同时,是高精尖技术的全面投降、坍塌,给后人留下太多欠债:《毛主席给我们存款,有人却留下贷款:1980年光刻机下马,2020年中国手机被芯片扼住喉咙

回顾深圳的发展之路,我们常常被这样的话所萦绕:“小渔村变特区”。

改革开放40年来,部分专家、媒体、群众似乎对这个“常识”深信不疑。

渔村说的始作俑者已经无法考证清楚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当我在课堂上听说深圳这个名词的时候,这座传奇之城,已经跟“渔村”撇不开关系了。

  1. 被疯传的“渔村”神话

我曾天真地以为,“深圳过去是个渔村”只是个别人的煽情,是乌合之众的不严谨描述。

而事实是:专业的媒体、权威的专家、正式的文书,都对“渔村说”津津乐道。不仅外地对深圳如此认知,部分深圳媒体也认同这一说法。

“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繁华特区,深圳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徐蕾 《深圳:小渔村创造大奇迹》,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12月2日 ,第03 版)

深圳原本是南中国的一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杨世国、程全兵《深圳:“创新之城”是如何炼成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15日, 第 07 版)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深圳由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世人见证了无数‘深圳故事'、'深圳速度'、'深圳奇迹'……”(盛卉 等《时隔5年,深圳再上人民日报头条反映了什么?》人民网-时政频道,2015年06月19日)

“37年前,位于华南的深圳经济特区,从昔日小渔村起步,发展成繁华都市,引领着珠三角经济增长极崛起,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霍小光 等《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新华社2017年4月13日长篇通讯)

再看深圳本地主流媒体的说法。

“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远小渔村发展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史……”(《深港东部“明日之城”腾飞在即》,深圳特区报2007年8月31日)

同是深圳报业旗下媒体的深圳新闻网,2016年8月23日的一篇文章,标题就直接冠以“小渔村”:《一座魅力之城!南下见证一个小渔村巨变》。

以“小渔村”做标题报道深圳,成为很多媒体喜欢使用的法宝,再如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7月2日文章《深圳——小渔村38年“蝶变”特区 创新点燃起舞之魂》。

《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并非特例,另一家专业财经媒体《中国经济时报》在报道深圳的创业故事时也念念不忘“小渔村” 《深圳蜕变:从小渔村走向创客之都》(《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11月30日,记者周子勋 张孔娟 报道)

2010年10月刊,民政部主管的《中国地名》杂志刊登文章《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精彩巨变》。

部分学术文章同样对“渔村说”深信不疑。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近十多年来全世界共同的呼声,深圳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今天世人瞩目的大都市,无疑深刻地阐释了发展的形式和内容……”(刘筱《转型时期深圳城市空间管治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小渔村似乎还不过瘾,为了“突出”深圳过去的“落后”,还特意加一个“边陲”!

“在过去的30余年中,深圳由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经济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李君《对外开放与深圳经济增长》,2017年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提到的“小渔村”叙述,只是众多公开发表的文字中的九牛一毛。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也没有找到到底是谁最早用“小渔村”来称呼深圳的前世。

在很多“底蕴主义者”眼里,深圳这些如日中天中的大都市的历史,似乎就应该是一张白纸。如果稍微有点常识,稍微考究一下,就会发现:这逻辑和结论,是多么的无脑。

深圳过去是个小渔村——这个“过去”到底上限何时,似乎也没明说,但揣摩其前后文后,我们应该可以判断:大多数人说的“过去”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

  1. 深圳地区的前世今生

为了多普及点知识,我们简要追溯一下深圳地区的前世今生。

今深圳、香港区域,古代的确没有出过长安、洛阳、广州、杭州、苏州这种大咖级的名城。但是,作为秦汉以来就有大规模人口聚居的地方,出产几座古城是不在话下的。早的无法考证遗址的就不说了。公元331年,距今1600多年,当时深圳这一属于“东官郡”,郡的治所和当时的宝安县城,就在今天深圳的南头一带。这个东官,后来改成了东莞。

插一句,珠三角这个东莞,是后取的,更早的“东莞”诞生在在遥远的北方齐鲁大地,今临沂市沂水、莒县北部一带,汉代琅邪郡下就有一个东莞县,这里到了东汉末设东莞郡(郡的级别高于县,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深圳地区的建城历史可分为三部曲:

深圳地区已知最早的城为东官郡城、宝安县城,始建于东晋。在东官郡管辖的时候,郡的中心城市(郡治)就设在深圳地区的南头城,这里同时也是古宝安县的治所。南头城一带,现在变成了南山区的一部分,早已成为深圳的繁华区域——南头古城遗址,就在深南大道附近,这里的建城史,保守地从东晋开始,已有 1686 年历史。到了至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城由南头古城迁至涌地,即今东莞市。

若以东晋南头城为前身,这个实打实的郡城,能说是个村儿吗?不能!

重新回到南头的新安(后恢复宝安)县城,始于明代

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南头地区人民向上级请求恢复设县,县名“新安”。到了万历元年(1573年),上级批复,原东莞县南部分拆出新安县,清代以来这里经历迁海、鸦片战争、抗日、解放战争,风云变幻岁月中,此城饱经沧桑,曾迁出又迁回,直到1953年,由南头古城迁到后来的深圳镇。明朝初设新安县,就有有居民7608户,33971人。

明朝新安县是深圳的前身,这个实打实的县城,这能说是个村儿吗?不能!

设于深圳镇的宝安县城,始于1953年

深圳镇设立于1931年,跟古代县城不同,这里是因为商业而形成集镇的,当地人称为“深圳墟”。深圳,因所处地有深沟(南方人习称圳或涌)得名。东南沿海的“墟”,类似于北方人说的“集市”。1953年,因为深圳墟连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宝安县城从南头古城搬到深圳墟。1979年,邓爷爷海边画圈,原宝安县升格为深圳市。今宝安区,并不是宝安县城所在地,而是原县西北面的一片区域。这个深圳镇,是深圳特区升级前的中心区域,也是深圳市政府驻地罗湖区所在。

|宝安县汽车站,这里是渔村吗?|

这个县城所在的深圳墟,最早也是形成于元明时期,虽然当时不是县城,却也不是荒凉的地方。“深圳”一名记载最早来自明永乐八年(1410年)。老居民记忆最深的是东门老街。这里的门,不是城门,应该是集市开市、闭市的栅门。明晚期,今罗湖区一带形成了多个客家村落,因为生产生活需要,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墟,这里有一条深水沟,沟在南方称为“圳”,“深圳墟”因此得名。 那条深水沟,即今天流经深圳市区的清水河。

清代迁海政策让深圳墟一度沉寂,到了民国广九铁路建成通车,带动了深圳墟的重新繁荣,这里有商号店铺、骑楼、庙宇、书院、祠堂、古钟,多建于晚清民国。这里既不是以打渔为主,也不是村儿,怎么能被视为“渔村”呢?“深圳墟”,在清康熙27年间(1688年)的《新安县志》里就出现了——为啥还有人动不动就“名不见经传”呢?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驻宝安县时,深圳墟道路两旁站立着的民众|

这里是“深圳”得名的原点,也是当代深圳华丽转身的地方,这个实打实的县城(新宝安县),保守说还是个“深圳镇”,它能说是个“村儿”吗?必须不能!

另外,明朝初期还在深圳东部设千户所城——大鹏所,这是深圳别称“鹏程”之源。

除了行政意义上的城,深圳境内还有一座军事城堡——大鹏所城,位于大鹏新区半岛东部沿海。明朝初期的军事组织是卫所制度,卫的级别较高,像天津卫、威海卫。卫城管辖若干所,大鹏所的上级是广州左卫。所有较大的千户所和较小的百户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的大鹏所,是千户所,所城的长官正千户为正五品,而其驻地的县城县令也只有正七品。从规模和级别上说,这大鹏所城,已经超过了县城。即便没有县城,这里还有一座军事城堡,这样的深圳能说是个“村儿”吗?必须不能!

相比这些有理有据的常识,“小渔村”的说法根本经不住推敲。

  1. 谁制造了“小渔村”之说?

那么,“小渔村”之说到底是如何被忽悠起来的呢?

作为深圳的前身,宝安县的沿海地区一定有渔业经济,但小渔村再多,它们也不是深圳市的前身。

早期媒体还不十分发达的年代,官方文件对深圳之前的定位已经十分明确。新编《宝安县志》称:“自鸦片战争后,深圳成为中国与英租地港九相毗邻的边陲小镇。”国家领导人、深圳市官员在讲话中,也说深圳当年是“边陲小镇”(从常识的角度讲,也值得商榷,但也比小渔村要更准确)。

考虑到经济实力、历史文化、影响力等因素,当时的宝安县与周边地区相比,堪称“小镇”。

21世纪初,媒体人不知如何就把“小镇”偷换成小渔村了。

2005年8月28日,人民网发表署名“胡媒”的文章《见证深圳25年》斩钉截铁地指出了“小渔村”的地理坐标:“这个‘小渔村’,就是现在罗湖区的渔民村”。

不过,这就怪了:这个罗湖村的裕民村,历史比深圳建市还要短,它原是宝安县附城公社的一个生产队,后来被安置为一个城中社区。它,是如何被媒体抓住大做文章的呢的呢?

深圳论坛网友卢兄1957爆料:邓小平1984年视察深圳时到过渔民村,渔民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深圳的典型。那些记者、作家以为宝安县城一直在南头,用极其夸张手法,用小渔村代表深圳写作。

从此,以讹传讹,一发不可收拾……

正常情况下,直接对人说“无知”不太礼貌,但对于这群忽略常识,而醉心于制造神话的人,还真适合用“无知”来形容。殊不知,这样自以为很有创意的“发明”,丝毫不会为文章增光添彩,而深圳城市传奇,也不需要这样苍白无力的渲染。

除了“小渔村”,跟深圳有关的渲染、煽情还有:

改革开放前深圳没有照相馆、没有眼镜店,深圳是个文化沙漠。

古代的东官郡城、宝安县城、大鹏所城,近代以来形成的深圳墟即新宝安县城,地图上的它们,就像一个个粗壮的钉子,扎在那些无知者的脸上。这活生生的城就在深圳市区,还是禁不住某些人不停地说深圳“小渔村”!

|宝安县化肥厂,深圳前身的诸多工厂之一|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没有丝毫诚意、常识,反而隐藏着一种猥琐邪恶的哲学:引领潮流的前卫之地,过去都是文化的沙漠。

这种套路还被应用于国内其他著名城市,如近代开埠前上海是个小渔村、德国人来之前青岛是小渔村、迪拜20年前是沙漠渔村。其实,170多年前的迪拜,就已经是繁华的港口了。

 

  1. 深圳起源考证

@POP3

1978年3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工作组到宝安、珠海两县调研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事项,4月抵港澳调研,在6月形成的给中央的港澳考察报告中,正式提出在宝安县设省辖市,搞新型边防城市建设。1978年4月,习仲勋到广东上任,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1978年10月18日,习仲勋主持召开广东省委常委会议,讨论省计委起草的《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设想的报告》,同意上报国务院。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宝安县于1978年11月25日、12月22日、12月29日三次次向惠阳地区和广东省提交了专门报告,并提出“因为深圳口岸全世界闻名,而宝安则很少人知道”,请示改名为“深圳市”,深圳市的名称得到了习仲勋的认可。

1979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宝安撤县改深圳市工作向国务院提交报告。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市的建立就此开始。

1978年3月6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科技教育工作。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1981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从时间线上来看,邓小平在深圳市创建的过程中,并未担任过党的主席和政府总理,并非最高领导人,其1977年复出后所担任的最高领导职务,是中央军委主席。按照组织程序,邓小平肯定参与了中央和国务院对深圳成立工作的讨论,这点无须质疑,但将深圳成立说成是邓小平批准的,有夸大嫌疑。

  1. 网友讨论
  • 渔村是个比喻 大概跟那时最典型的基层宣传标兵 渔农新村有关。总射击师没来巡视时,不曾提过小渔村这个说法吧,来后才有的。反正那时,根本就不是渔村的概念,各级党组织都有,还有百货公司粮油公司门市,规模自然是小很多。【曼斯泰因元帅】
  • 小渔村所谓“改造”就是搬迁,和小岗村表现不同,但又相互映照,本质一致。对比北京的朝阳沟吧,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发展,什么叫真正的改天换地。【井蛙】
  • shopping小渔村小岗村都小家族的【wwwccc】
  • 说这么多,列一下当年的人口产值很难吗?查了下,79年人口31w,产值:农业6070w+工业1800w,然后再横比就行了【王师】
  • 属于一个正常的县,不是什么破落小渔村。就是用全国资源把一个正常的县,堆成了一线城市。大多数县都是农田为主的。【字母ID】
  • 中国任何的渔村都会属于某个的县。没有独立的渔村或是直辖的渔村。不能因为这个渔村属于某个县就说他不算从渔村建起来的。【楼上老王】
  • 是的。就是个县,首府在宝安,前面空地荒山 估计就是缓冲区【曼斯泰因元帅】
  • 就算你去戈壁滩建个航天城,那片沙漠也是归属于某个县管的,那个县也会有个县城的。但你不能因此说我这个航天城不能算是从沙漠里建的,只能说是从县城建的。【楼上老王】
  • 大多数文人都是那个时代最可耻的生物,都是偷鸡饭而已【Twolegsrun】
  • HK被割让给鸦片国的时候,是真正的小渔村吧?我记得人口才几千人。【字母ID】
  • 看香港历史,应该当时是保安的一个小港口,然后被侵略者划出来了——就是说当初的香港本身是保安的一个部分【井蛙】
  • 没记错的话,英国人做的第一次人口普查,香港人口7400人。【字母ID】
  • 啊娥,原来纪念华英明是这意思啊!!!“改开”和“总设计师”其实是两顶帽子,如果“改开”帽子物归原主,“设计师”的帽子恐怕也戴不牢了【爱因司机】
  • 把广东说成荒漠···这种笑话也就那年月才写的出来。【白旗军】
  • 华国锋画圈能把小镇发展到特区,也还是算他一笔功劳。【独霸】
  • 草,老子被骗了这么久,我真以为是小渔村到今天【无家可归的JJ】
  •  多学点历史吧,多看历史书————别的不说,画圈的也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不是那谁。【高腔】
  • 这我知道,id只是去摘了桃子【无家可归的JJ】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2103/2122.html

本文话题: 谣言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