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组织太多了,白皮搞了一堆这种无用认证组织 养了几百万寄生虫,你可以认为是全球治理的一环
BCI强调唯有其认证通过的棉花,才有资格叫良好棉花,其作用就在于对棉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控制,以一个NGO的身份,充当美国这只章鱼,在全世界“长臂管辖”的一个触手。
现在西方在推什么trusted economy,就这种东西。靠意识形态来做认证。没有需求就靠意识形态来生产一个需求,而不是靠科技和商业创新。【圣武】
说到底,还是欧洲老了,生产、打战都越来越不行了。现在搞这些卖认证的组织,又或是征碳税,其实跟美国搞得的各种政治正确组织的目的一样。因为他们务实的能力越来越差了,只能转型当祭司,卖赎罪符,收道德税。
现在老欧洲+5眼“发达国家”的GDP里,这种依靠知识产权、国际认证(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实际也就是制订秩序——所占的比例,可是占了相当的成分。
由欧美官方出资扶持的这种民间标准组织占据国际贸易的道德高地,把持话语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个非常大的隐患。
《环球时报》独家:“人权”原来这个价!美“人权机构”炒作“强迫劳动”敲诈中美企业30万美元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393722.html
办法也简单,自己拉个组织,借着中国市场的体量进行扶持就行了。对bci直接进行制裁,任何使用bci认证的产品和原料不得进入中国馆市场。
这其实也是欧美滥用话语权的一环,没别的办法,硬怼就行。
2021.3.29中国驻米国大师崔天凯说:
很多年来,我们老是听到美国的商界、甚至是政界、学界说“要尊重市场规律,要按市场规律办事”,结果他们现在自己的行动完全违反市场规律,违反国际供应链、价值链的要求。所以,他们给我们的那些所谓“说教”,他们现在自己都不信。
所以我希望这些企业能够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这究竟会给他们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我觉得这是开了一个“很危险的口子”,如果谁都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去打乱市场运作,打乱供应链、产业链的正常运作,将来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应该明白。
- @陈如是说:BCI这种西方把持的“良心”组织是这个世界不公平是源流之一
设在瑞士的BCI跟HM一起刷屏了。HM吸引绝大多数大家的火力。但从机制上讲,BCI这种西方把持的“良心”组织才是这个世界不公平是源流之一。从字面上看,BCI的存在是为了保持和鼓励,棉花生产、销售、加工符合普世的人权、劳工标准(当然它也有大量物理标准),避免其过程中存在着奴役和不人道。
如果稍微回忆追溯一下,不用回到马克思“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个遥远的野蛮年代。西方发掘出来的生意,从印度的棉花鸦片,到中东的石油,到西非的钻石.......都是血腥而肮脏的。它们从来没有觉得在低人权保障下,攫取高额利润有什么不妥。它们歧视你,不仅停留在言辞和表情上,而是从行动上忠实于"低级人不是人"的西方传统信仰。从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的作为以及西方对这个恶魔的流于表面的、宽宏大量的反思清算就能看到。
当然,只要是门好生意。西方也会洗脚上岸,扮成天屎守护人间。就像血钻,饱食血钻利润几百年之后,西方一转身搞了个禁止血钻贸易国际标准。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不可以清白交易。这基本上把干净的和不干净的钻石都垄断了。不干净的净化生意谁才能做?
棉花也是一样,对于印度次大陆人而言,感受尤其深。当年英国人为了保持棉花供应,在饥荒之年严禁扩大粮食生产,上百万印度人的尸骸变成了英国纺机的基座。化纤原料和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兴起,棉花的生产已经远不如过去那么血腥。相反,在欠发达地区,种植棉花成为养家糊口比较容易的行当。但贱民的这一点小愿望,很显然跟工业化棉花生产大资本是有矛盾的:你们这些贱人最好死掉,把生产份额让出来。但是屠杀毕竟不太好,利润也没有石油钻石那么高,不用搞得那么难看。所以,发起个议程,弄个NGO,把“文明”世界的标准注入,基本上能挡住不少“不人道”的棉花产能。
这就是很多西方产品人道标准组织、NGO的本质。掌握了议程、标准、认定,毛孔里看不到血和肮脏的东西,一样能挣大钱。
可笑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老欧洲一颗棉花都不种,但是却掌握着全球“良心”棉花的认定权。钻石是一样的,还有巧克力橡胶诸如此类的议程,西方掌握了很多。
@陈如是说:西方操作议程,设立各种NGO和标准系统,其本质上是给自己的优势产业或供给端设立非关税壁垒,抽“标准奴役税”。农矿等初级产品是受害的重灾区,敲骨吸髓,不外如此。
- 对这票产业NGO,就要有政治强制力级别的雷霆手段
知乎@王子君
如何评价「服装品牌 H&M 禁用新疆棉花」一事,还有哪些品牌涉及其中?
做外贸的或者做认证的,或多或少会发现,在自家产业链里,总有一些奇怪的角色:
他们不掌握技术也不控制产能,仅仅是有某些社会议题的道德制高点,就可以通过发布报告、授予认证、组织打分评审,参与到一个本应该讲科学讲数据的工业体系中。
BCI就是这种,我称之为“产业NGO”。
平胸而论,这些产业NGO做过很多好事。例如抵制童工制造的产品、抵制恶劣劳动环境的供应商、抵制污染严重的生产来源地。在劳动条件改善和环境保护等议题上,这些产业NGO实打实发挥过积极正面的作用。
但是,一切没有实力支持的中立终将被腐化。如同大量早年间确实非盈利的NGO,现在开始普遍谋求盈利(以捐款形成的基金进行投资等);大量原本号称“政治中立”的产业NGO,已经开始选边站,沦为博弈工具。
这次BCI就干了这事。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更好的棉花倡议”,原本脱胎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本意是监督棉花生产环节对环境和劳工的影响。
当年他们还挺小,09年到11年,每年的募捐才60来万美刀。但随着美帝国际开发署和瑞士基金“人的土地”介入,BCI迅速壮大。
单17年,BCI已经有85个合作品牌和1039个合作工厂,能够给全球130万棉农生产的330万吨棉花发布认证。
要知道去年我们也就生产了591万吨。
BCI倒不是出头鸟,去年川皇已经把新疆棉花给禁了,还有新疆的番茄。
不仅仅是原材料出口层面,而是包含新疆棉花和新疆番茄的制成品,都不能出口到美帝。
要知道新疆棉花占中国棉花产量的87%以上,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美帝每年进口含有新疆棉花的纺织品,保守估计15亿件,总值至少200亿美刀。
这就不是什么人权问题,这就是贸易战的一部分。
但BCI的跟风还是非常恶心,因为这等于把美帝对本国的管辖,以一种杠杠的形式执行到了全球。
BCI去年十月份这么一搞,这些面前全球销售的国际快时尚品牌们不得不跟随,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帝的本国对新疆棉花禁令,实际上在全球展开。
这也是产业NGO的真实威力。没有成文法,完全“自愿”,却有着相当高的强制力,能够直接打击你的供应链。BCI的合作品牌至少占了全球服装供应量的20%,在这个体量上把新疆棉花排挤出去,居然连一份大统领行政令都不需要签。
对BCI这类产业NGO的打击,靠消费者自发抵制是没效果的,靠中国供应链企业和电商及线下渠道抵制,也是无力的。
制造业的生产是个资本持续的过程。让产业链自己拒绝BCI相关认证,很可能导致外贸型企业短期内丧失订单,陷入停产倒闭的困境。
这等于在自损八百,且未必能伤敌多少。因为美帝正努力尝试扶植越南印尼印度泰国等国,尝试建立独立于中国之外的、美资可控的海外供应链。供应链自己干这事,等于主动搞产业转移,正中下怀。
虽然叫NGO,但实际上还是美帝政治强制力的一部分,所以要我们的政治强制力介入,才能对等。
麻利点,直接宣布BCI在中国境内非法。
“鉴于BCI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前提下,单方面抵制新疆棉花。我方认为,此举已经背离了一个非盈利组织的基本原则,BCI在事实上成为美方对华制裁的工具。”
“鉴不鉴呐,太鉴了。我方决定,中国境内所生产及销售的服装产品,以及中国服装生产企业、零售品牌及销售渠道,均不得参与、使用BCI相关认证。”
反正这玩意也不属于国标行标企标体系,就援引广告法吧,“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这玩意一点也不真实,就别出现了。
买卖继续做,美帝的禁令你们国际服装品牌该遵守遵守。但是在中国,BCI消失了,就不许打这个标,也不接受这个机构的审核认定。
有种你们直接和中国整个服装产能脱钩。
个人观点,对这票产业NGO,就要有政治强制力级别的雷霆手段。
因为他们都是美帝软实力的一部分,属于软刀子,慢刀子。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出现持续的蚕食,会逐步异化我们的供应链,事实打击我们的经济收益,你还被摁在道德低谷里。
虽然我特别喜欢吐槽一刀切,但是...
对他使用炎拳吧!
作为一个纺织行业的底层人士,深受BCI之苦
作者:知乎@猫少爷
作为一个纺织行业的底层人士,深受BCI之苦
在我贫瘠的认知里,BCI可以说基本就是个骗局
要加入BCI,首先要交钱认证,然后完成课程
然后,每次出货,需要提供BCI证书时,再交一笔钱。这个费用是按照面料的用纱重量来计算。
可持续发展并不重要,可持续收钱才是重点。
然而服装面料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不可追溯性,一般来说衣服从原料到成衣的制造流程如下
采摘棉花>纺纱厂纺纱>织布厂织布>染厂加工 >服装厂制衣>后整洗水厂后加工(非必要)
贸易商可以穿插在上面流程的1-4之内介入,继而完成整个面料生产。
而BCI证书只要认证机构就可以提供
如上面的证书,是我一个广州的面料贸易商朋友的
他只要付钱,就可以出具BCI证书,而使用的纱线是否由BCI棉花制造的,没人可以完美追溯,中间偷梁换柱是很正常的操作
为什么他们要强调继续努力加强棉花的可追溯性呢,因为真的追溯起来,太难了(笑
这个跟生产的周期也有直接关系。
比如我自己做的梭织布,从纱线到坯布需要20-30天的周期。一般品种坯布商会备货,而BCI因为价格高,不可能所有品种都拿BCI来备货。如果成衣客户下单周期只有20天左右,市面上还没有BCI坯布的时候,一般就会直接拿现成的非BCI坯布。不然可能完成这些快销品牌所需要的短交货周期。
我可以断言(因为这些牌子我很多都做过),HM也好,ZARA也好,你们卖的BCI标的衣服,很多都是非BCI棉。
由于BCI认证的收费特性,你每买一件BCI标的衣服,即使实际不是BCI棉,你都交了钱给《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
这个潜规则,一般消费者又怎么会知道
今天,我想围绕有关BCI等认证再展开说一下。
其实做纺织品,不光是BCI认证,还有OKEO、GRS、RWS、有机棉等认证,甚至一些国外品牌,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认证体系。你要做他们的订单,这些认证是基本的门槛,否则即使你提供再多的样品,最终也是无用功。
我们目前在做的一些单子,很多认证就是一个门槛。
我们帮GAP做的一个面料,他们是需要BCI的认证;我们有一个出印度服装厂的订单,也是需要BCI认证。
我们帮C&A做的一个毛纺面料订单,是需要再生羊毛GRS的认证;目前在做的一个订单,是需要无割尾羊毛及再生涤纶的认证。
以上所有订单,最终客户都是欧美一些大牌。这些标准,其实都是他们在制定,而中国的企业就去遵照、去认证就可以了。拿BCI来说,入门级别是500欧元,只要交了500欧,就可以开流转的积分了,也就是可以按客户的要求来操作订单了。
拿目前最热门的GRS(全球再生材料标准)来说,入门的门槛,我记得是三万元不到。很多厂家其实对这些认证流程是不熟悉的,假如请中介公司来弄,报价是一万不到。一般不出意外,材料准备齐全,中介公司是可以包你拿到认证的。
所以说,这些所谓的认证,完全就是西方人来圈钱的把戏,里面充满了虚伪和弄虚作假。但是,纺织服装的业内人士,也许是麻木了,也许是被欧美人牵惯鼻子了,他们要什么认证,马上屁颠屁颠去申请。大部分企业,都以拿到这些认证为荣,当然我们也不例外。从另个角度看,这也是生存环境使然,毕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次H&M事件,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也是始料未及的。这也许就是众多行业外人士的参与和呐喊,把原本的潜规则拿到了桌面上,把原本行业内人士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了。这也许是每个人的立场角度不同。目前,也是静观事变,看事态的发展吧。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o-shao-ye-34-47
- 讨论
国内有专门的纺织工业协会,标准委,标准化协会,以前不知道怎么玩,这次该学会了吧【haihuo】
我们也应该搞一个认证体系, 不经过认证的不能进入中国市场, 要有自己的话语权, 同时赚建立标准的钱。【童爸】
这个太会挣钱了!在供应链上,它什么价值都没贡献,还能忽悠到抽成。环保、人权做成了生意,厉害!【广袖飘飘】
这种东西就是产业链和市场的附属品,中国好就好在两者都有,搞起来就是了【无家可归的JJ】
中国就是反应慢,现在开始平视,所有在中国销售都要加入中国棉花信任协议,拒绝过新疆棉花的每家罚款十亿才能加入【天蓬】
让一切东西政治化,明面上是价值观,暗底下是生意经,商业竞争做不到垄断,就用意识形态手段,这生意头脑。【一个鼎盛各自表述】
这样的组织不能任由他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标准不能任由白皮制定【年糕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