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 制止台积电南京厂扩产低价倾销挤压大陆芯片制造企业
台积电利用大陆的政策、资源、水电、低成本的人才,大量生产制程较落后的芯片,在大陆低价倾销
2021年4月22日,台积电召开临时董事会,核准28.87亿美元预算,将在南京厂扩充2万片28nm的月产量。这个目标达成,将会成为打击大陆芯片产业的重要一环,极大影响大陆芯片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台积电正在推行高端芯片控制、低端芯片倾销压制的策略
为了维持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优势定位,台积电正在推行一个14nm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控制的策略,配合美国的制裁,对于大陆先进制程的芯片不为其代工,并积极把先进制程的芯片工厂移至美国。从而做到在高端芯片的制造领域,通过控制,让大陆企业得不到先进制程的芯片,达到抑制大陆高科技产业的目的。
在28nm以上制程的较为低端的芯片,因为大陆已经形成生产能力,正在迅速扩大产能,台积电的策略就是低价倾销,将大陆的这些芯片企业挤垮,利用自己的产能,让大陆的芯片企业无力与之竞争,达到长期压制大陆芯片企业的目的。
二、南京扩产台积电将成功解决成本问题达到压制大陆芯片企业目的
对台积电而言,现在要扩大产能,面临了较大的难题。在台湾本地扩产,台湾供电、供水都存在较大问题,目前面临了严重缺水,这个问题未来能否很好解决,是未知的,而缺电的问题也在政治斗争中成为一个长远的难题。
把产能移到美国,台积电在美国圣利桑那州建5nm晶圆制造厂,每月也是2万片的产量,2024年量产,投资达120亿美元。同样是月产量2万片的产量,南京扩产2023年即可量产,投资28.87亿美元,美国却要120亿美元,多投入90亿美元,即使美国是新建,制程更先进,这也说明南京厂的成本远远低于美国厂,这样南京厂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以达到充分打击大陆芯片企业的效果。
在南京扩产,台积电成功地避免了台湾的缺水、缺电问题,又避免了美国建厂的高成本、低效率,达到压制大陆芯片制造企业的效果,让大陆的芯片企业无法与之竞争。
三、台积电南京厂扩产将直接冲击大陆芯片制造企业的生存
台积电南京扩产,计划2023年完成,此时正好是大陆芯片制造企业大规模完成建设,开始面向市场,这些企业需要市场支持,要通过28nm以上芯片的订单,形成生产能力,获得收入,才能发展起来,向14nm甚至更先进制程发展。如果28nm以上的芯片生产都被台积电占领,这些企业获得不了订单,就失去了生存机会,很可能这些企业无法坚持下来,最后被台积电垄断市场。
利用大陆的水、电、政策和低成本的人力,生产出低成本的芯片,在大陆进行倾销,挤垮大陆的芯片企业。这种情况出现,将会把大陆芯片制造扼杀在摇篮里。新兴的大陆芯片制造企业一开始就进入先进制程,而且成本更低,这显然不现实的。
如果台积电在台湾扩产或是美国建厂,无法做到低成本而形成竞争力,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大陆扩产,既利用了大陆的资源,又起到打击大陆芯片制造企业的目的。
四、支持台积电南京扩产将会是鸡飞蛋打
支持台积电在南京扩产,大陆无法得到芯片制造的技术,中国企业同样得不到先进制程的芯片,依然会被卡脖子。而得到大陆的资源之后,台积电将会用低价倾销把大陆芯片制造企业都打垮。
目前大陆市场贡献给台积电的营收将近20%,对台积电来说,来自大陆的营收在飞速增长,这个市场本来是大陆企业的机会,台积电会利用其规模化夺取大陆企业的机会,让大陆企业无法生存,失去生存能力,最后达成自己独占市场的目标。这种情况出现,大陆在芯片制造领域将会永远失去机会,从而被卡脖子,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在国家战略上都要投鼠忌器,影响国家发展大战略。
五、地方政府的利益必须要服从国家战略
台积电南京扩产,一定程度上会对南京地方经济有正面影响,地方政府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税收,但是对于中国的芯片产业一定是一个打击,对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芯片制造业,是在这些企业尚未发展起来之时,就有自己人帮助敌对势力打击中国芯片企业。打败大陆芯片企业的台积电后面站着地方政府。
南京方面不应该为了地方经济的一点利益,置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而不顾。对于台积电的扩产,南京方面不应该批准,也不应该在土地、供电、供水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对于台积电的扩产,国家产业管制部门也应该强烈关注,要及时审查,制定产业政策,防止用落后的技术的重复建设,也要防止垄断和低价倾销。
总之,台积电利用大陆的政策、资源、水电、低成本的人才,大量生产制程较落后的芯片,在大陆低价倾销,挤垮中国新兴的芯片制造企业,这种情况决不能出现。我强烈呼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研究、审查,保护大陆芯片制造企业,防止台积电的市场垄断行为。
2021.11项立刚:台积电向美国提交供应链信息会极大危害大陆的安全
尽管台积电语焉不详,到底提交了什么信息,我们不知道,但美国官员明确要求库存、客户、订单等数据,这些数据会让国家安全处于极危险的境地。
越来越多的先进敏感产需要先进制程芯片,我们暂时生产不了的,会用某些商业公司找芯片代工厂代工,现在这些数据在美国人的手中,他们可分析出是哪些公司,哪类芯片,需要什么制程的芯片,对相关公司精准打击,也可分析出某型武器的技术的水平。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基本没什么办法,提交了什么数据,不知道,没有办法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台积电做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自己干出来,摆脱对台积电的依赖。
寄希望于台积电为你培养人才、技术、产业链,就是猪脑子。培养的不是间谍就不错了。
只能全力支持干自己的,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 网友观点:
台积电南京这个扩产,也是瞎眼
以台积电南京厂作为发起主体,拿每年40-60亿销售和上下游公司的存在做担保,向银行和设计公司募集28.87亿美元资金,从台积电总部接盘4万片28nm二手产能,台积电总部不为本次扩产提供其他帮助。
这样本来要台积电总部出钱给南京方面建厂,变成了台积电南京厂带着一帮小弟去举债,找自己的母公司接盘产能。
从南京拿到的接盘费还能去美国买新设备搞新厂。 这尼玛不是那中国人的钱给美国人的基建买单。咱们这是真要当冤大头。还不如直接拿下台湾。
- 惠台惠台都是合伙起来吃国家的生意,和明末边境上养寇自重是一回事。看这个烂疮多会能割掉
- 台积电的台湾那边得朋友,一直和我说在南京扩张是fake news。
- 岛蛙一直是这样恶心,你又不是才知道,台积电是早就选好边的
- 上这种项目不需要发改委审批的吗?28nm不是跟国产线抢市场吗?不过从这个项目能不能上,到是可以看看前三排某些人的决断和决心
- 以前上海厂就这样吧,买台湾的旧设备,然后重新按新设备折旧算进成本
- 富士康这些年在大陆的扩张,几乎都是类似手段。地皮和厂房是地方政府廉价甚至免费提供,购置设备和运营所需资金是大陆银行贷款,又索要N多年的优惠甚至全免的税收。采购生产设备和生产必须的上下游供应商多半又是台湾地区或者海外的,甚至厂区的办公设备耗材都要从台湾采购。台湾能从大陆每年搞走近千亿美元的顺差,就是千千万万的台资厂这么弄出来的。
- 不急的,咱们快速拿下台湾就什么都有了,南京厂,新竹厂,还有联发科都是属于中国的。
- 肯定的啊,大陆厂贷款购买台湾厂的旧设备搭建产线,台湾厂拿钱去美国建新厂。
- 这种扩产,大陆为什么会同意?扩产了就是政绩加分
- 1. 有GDP。2. 有就业数字。这两个都是往上爬的政绩。之后才是柜台办
- 南京厂原来的7NM线没了,然后从大陆贷款承接台积电28NM产能和中芯抢生意。
- 现在对台经济贿赂的政策从大方向上没有任何改变这种榆木脑袋超乎大家想象
- 岂止是台企是从大陆转移利润,是拿破烂贷款骗钱
- 类似这类行业 我觉得应由发改委带头统一规划,产值就业不计入当地gdp,纳税不归当地。这样至少可以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被熟悉政府套路的人造假项目骗补贴和资金。
- 这是纯骗。搞到一半,不搞了。大陆的钱和时间都浪费了。台湾人干过很多次这样的事,面板就是典型的例子
- 本地工程师用的是blackbox,拿不到数据,输出的是伪代码,然后有一个工作手册,超过工作手册范围以内的算工作机密,大陆人不能知道的。然后工作手册这玩意,大陆工程师也只允许有限阅览。阅后即焚那种。一向如此,原来更严的时候,干脆是所有数据处理只能在WW做。
- 这个就是诸侯经济了,大局和江苏省以及南京市是没啥关系的,发展经济要紧,除非首长能给出明确指示,但目前看圣人还是在犹豫嘛
- 南京吗,正常。当年面板的故事重演罢了。
- 所谓高GDP低财税收入的数字就是这么来的
- 这个也不能把锅全甩给台积电。各地政府搞招商引资、特别是对于大型高科技项目的招商力度有多大,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台积电要是全自己投入,那才傻呢。
- 想多了,南京之前就是以拉了五六个半导体项目,就做起来了台积电一个,还是时任市长蓝绍敏师兄,每周在浦口给他们盯着才做下来的。很多事情还要涉及政治生态问题。
- 反对无效。台海胜利后,这个厂改为南京电子芯片国营二厂。【发霉的花生】
- 生产不过来大家都可以涨价,都有钱赚,台积电这么搞只有它自己能靠规模赚钱,其他厂跟着赔钱,市场就这么被台积电侵蚀完【justseesee】
- 台积电这类型上游都是美日的,核心岗位都是湾湾的,这模式纯属空耗民力。仅对缴付产品的灵活性有帮助。【白旗军】
- 除了晶圆代工工艺这一块,国家挑头系统性加快光刻机等设备和光刻胶研磨液硅棒特种气体等原材料的自主研发才是王道啊。。。到时候就不会纠结什么台积电中芯了,中发白东西南北芯都可以有了。。。【卡木】
- 网友的支持观点
@rottenweed:
今年别说28nm,连180nm的产能都不够用。
而且,因为本来应该是半导体生产投资效率最高的中国被美国的贸易战打击,加上疫情对投资的不利影响,这个产能不足的时间,应该比以往的半导体产业周期要长。
原来的“硅周期”是2~3年,2018、2019是一个低潮,导致投资也减少了,而且是绝对减少。一般认为2019年Q3是谷底。当时的投资不足累计到现在,就导致产能的不足。而美国这几年的折腾,放大了产能问题,拖长了周期。
这次因为赶上疫情的问题,导致这个周期在美国+新冠双重捣乱的情况下,更加乱套了。2020年本来以为会迅速复苏的,结果第一季度微电子行当都觉得“真的完蛋了”,到二季度就开始有胆大的设计公司开始加量给晶圆厂下单要产能,三季度胆子不大的发现去要产能要不到了,四季度就是别说晶圆厂,连晶圆造好了,到封装测试厂都需要排队了。
所以现在就有了Fabless的老板要到Fab厂打地铺堵厂门的夸张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