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时间,成千上万辆摩托车组团回家,交警会在高速上引导他们下来,然后冰雪天还会有警车开道,带他们走过危险地段护送出境。这些每年都在发生,每年年根儿上都是一件非常壮观,非常让人心痛,又充满温情的年终大剧。痛并快乐着,这才是老百姓真实的生活。而这就要涉及到现在不少地方的限摩禁电政策。限摩禁电动车,人为制造问题,就是人为提高消费门槛,拒绝穷人,是阶级歧视。
** 摩托车电动车是平民省钱方便出行好工具
禁摩,抓电动车,走35分钟的路坐公共汽车要40分钟,什么时候规定公务员上下班一定要用公共交通工具时再说这句话。
国内很多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有问题,北京北四环那里完全不考虑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如果不逆行,多绕一大圈。北京公交太不方便,整个道路系统是为私家车设计的,实际通行能力太差。福州也这样,有些地方的设计,其实只要你自己去骑过一次车,就知道根本不合理了,估计设计,审核,验收,管理的人都不骑自行车来着。
有网友就抱怨:CTMD,俺这一小小地方竟然要限摩禁电了,原本好好的道路被这两年疯起的汽车堵得不亦乐乎,不去限制汽车,尽限制小摩托,接下去是不是连自行车都要禁了。真心要解决拥堵问题,应该改变禁止电动自行车的政策。
禁止电动自行车有没有依据?是否合法?这些都应该进一步追问。
合理的交通解决方案是,短距离靠电动自行车,长距离靠公共交通、共享私家车的做法,例如俄罗斯就允许私家车搭客,要监管的是汽车质量问题,充分利用私家车资源。
** 各地纷纷封杀电动车
电动车大大方便了普通市民的出行,尤其是城郊等公共交通不到位的地方。而且电动车对于快递业、餐饮业、电动车研发制造业等行业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更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但却频繁遭遇封杀。
2009年长沙禁摩后,有了如此一番行为艺术:4月19日,几位长沙市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长沙市沿江大道“摩托女郎”铜像前举行了一场悼念仪式。沉痛悼念即将离我们而去的工薪阶层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并向“摩托女郎”铜像敬献了花圈。花圈挽联上写着“权贵车无阻,民贱路难行”“摩托千古”。并有摩民向铜像鞠躬以示悼念。为不影响长沙市容,咱没点香烛,没放鞭炮,仪式完毕后将并花圈带走,现场没留任何纸屑垃圾,以体现了被剥夺“自由选择交通工具”的摩民的良好素质。
2010年湖南郴州市出台限制摩托车出行引起千人“散步”抗议,当地调派大量警力围堵引发警民冲突,多辆警车和执法车被掀翻。郴州市政府发布限摩通告显示,郴州市限摩是为了创建“三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
有郴州市民表示,政府可以禁摩托车,但不能限制电动车,“要考虑我们上班族的难处,考虑我们做父母接送小孩的难处”。一市民称,“本人助力车一台,加10块油可以跑3天,昨天坐了2趟来回公汽,花了8块钱。”当地一名从事建材销售的郴州市民称,过去送货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这两天货送不出去,生意没法做了。
广州2014年10月也提出要全市封杀电动车,《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针对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的生产、销售、供油、通行和停放管理,《条例》首次做出“禁售”、“禁油”、“禁行”、“禁停”、“禁坐”等规定。
有电动自行车店业者委屈地说者,之前政府要求不允许改装电动车,她出售的全是符合标准的锂电池电动车,每小时最高时速才18公里,相比加油的摩托车,速度不快又节能环保,是很多市民上下班和接送小孩的必需品,如果禁止电动车上路,肯定会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而对于她自己来说,更是斩断了其主要经济来源。
快递员抱怨,做快递这一行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苦差,全靠揽件送货计件算酬,公司里99%的快递员都是骑电动车送货,如果将来“禁电”,他们是不可能骑自行车送货的,“一次装不了多少货,要往返多次的话,身体肯定吃不消,除非快递公司再多请人,那快递费肯定也要涨”。外界传快递员们收入高,其实是“血压高”,因每天上路都要时刻担心交通安全、货物安全,有时遇到态度差的货主还要忍气吞声,“如果将来不让骑电动车送货,我和我不少同事肯定要辞职,干不下去的”。
有市民担心,现在公共交通还不够方便,如果电动车都禁了,给摩托车也设置诸多限制,今后出行恐更不方便。对此,《条例》第五条规定:市交通部门应当扩大和优化公交网络,推广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指导区政府推广社区便民交通工具,完善微循环公共交通系统。民力网小编感觉很可笑,你一刀砍了别人的交通工具,然后“规定”一个替代方案出来,可这替代方案是没影子的泡沫啊。正常逻辑是替代方案落实到位了,水到渠成取代,而不能空口许诺就要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说实话,现在电动车还满街跑,天天能看到~ 我一直思疑那个文件是不是偷偷撤回了~~
** 限摩限电动车是一刀切的懒政
电池驱动也比较环保,政府不是一直在鼓励市民买电动汽车吗,买车还给折扣。电动自行车就是少了两个轮子,为什么就要封杀呢?到底是真环保还是假环保呢?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两种态度,令人难以信服。
至于政府为何要“禁电”,“我猜是不好管理,让人看着市容特别乱。”确实有不少骑电动车的人不守交通规则,但归根究底,出现混乱说明政府的管理智商还不够,在交通管理上还不够细化,所以索性“一刀切”。
“但管理不能是‘一刀切’的懒政,而是长久的疏导、不断规范、共同提高这样无止境的长跑。”政府首先是要在交通管理、文明出行宣传等方面做工作,其次出台促进电动车行业有序发展的条例,才是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
国内很多事情就像电动车一样,管理难度大效益差政府不作为,要不就想全面掐灭,根本没有想过怎么样去管好。当然啦,没油水捞是关键,凡是能有油水捞的事情,基本上都能管好。
现在政府基层人员啊,“连80年代那会儿居委大妈们还不如”——不是“还”不如,是“真”不如,眼高手低的所谓大学生,城里的不会做工,农村的不会种地,基本上都是生活白痴。眼高手低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心思不在干活上面,心思不在正事,就算干正事也想着怎么来钱,所以经常看到一点简单事他们都可以办得复杂和不可思议,就因为一个钱字。
要干活也得会干呀,原先的那一套不管好用不好用都废掉了,新章程又建立不起来,上上下下的工作就是琢磨出个什么名堂的“活动”、“工程”,年初制定个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年底再写个总结,齐活了。方法论这玩意,真要给干活的人上位,立马会给你堆得罄竹难书……还当我党的精英团队不是人了,说来说去一件事,关于限摩限电动车,就是想不想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