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炎黄会 > 正文

扬忠诚反对派,弃外寇反对派

作者:南山 来处:炎黄之家 点击:2023-01-30 15:28:54

民力网提出要建立人民和政府的新型关系,要拉,也要打,不应该无原则拥护,也不是天然对立,反对应是基于本土正当利益的反对,而不是敌对势力扶持的外寇反对派,罔顾自身整体利益,为反对而反对,鸡蛋里挑骨头的找茬。

 

*要做忠诚反对派

在《香港老太逼停港珠澳大桥致造价增加88亿》一事上,笔者谈及,那只是整个事件中一个小片段,事情涉及港独分子反对香港加大与大陆往来,香港北部地区开发和物业建设,以及西方扶持的香港势力反对特首梁振英,老太背后有一群人,老太只是炮灰而已,背景很复杂。

就事论事,应从此新闻深思民间制衡如何有分寸,做忠诚反对派,而不是外部势力操纵的黑恶反对派势力,民间制衡力量如何与专业力量达成适当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同样要平衡,避免过犹不及,严重降低效率,导致整体社会浪费。

 

*外寇反对派这种坏东西

“外部势力操纵的黑恶反对派势力”并非笔者随意杜撰,如果对米国中情局历史有足够了解,就知道,米国中情局包括其前身机构,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就极其频繁的在世界各国扶持各种黑恶反对派势力。

这些反对派势力有的是走武力路线,如1973年在南美扶植皮诺切特枪杀拉丁美洲第一任自由竞选获胜的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六十年代扶植藏独势力在中国西部边境搞军事叛乱,新世纪在叙利亚扶植极端伊斯兰武装,在乌克兰策动反对派推翻合法总统,并派雇佣兵参与东乌克兰内战。

而更多是采取非武力的颠覆路线,有人称为文化心理战,或颜色革命,或和平演变。

多数时候米国采取的是武力威胁加和平演变,一边是航母大炮,一边搞必须符合米国要求的和平政变结果。东欧、中亚这种案例都很多,米国中情局经常是派人拿着手提箱,装满米元,越过边境,给反对派提供弹药,还提供印刷机、帐篷、食物饮水等各种武装反对派的工具。无论是1989年北京的暴乱事件,和2014年的香港占中闹剧,只要稍有理智和分析力,都能看见背后中情局的背影,手法基本是几十年不变。

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香港老太,并非一个人,而是整个香港被变成西方反华桥头堡以后,为反华而反华搞出的闹剧。

笔者称上面这些反对派势力为“外寇反对派”,即外部势力一手栽培的伪“反对派”,它反映的不是忠诚反对派那种人民内部矛盾,而是敌我矛盾。

外寇反对派的恶意反对,好处微乎其微,坏处大得不得了。因为这种反对完全不理会什么真正利害当事人的利益、整体利益,其背后操纵者、前台带头者,都关心这反对能不能有效动员对政府的敌视和反对,能不能通过有效传播进一步损毁政府,能不能进一步让恶意反对者获取更大利益,能不能让敌对势力在中国安插的棋子获益,最终能不能有助于促进颠覆政府,便于外部敌对势力在中国横行。

所以在外寇反对派看来,造价多88亿算什么,重要的是阻碍了香港跟大陆及早加大接触,损毁了香港公共部门和梁振英的威信,让我一批外寇反对派小马仔有议题可以大肆渲染,让香港人以为外寇反对派真关心香港环保,这是他们的动机和关切点,至于香港和香港人从中能得到什么,利益是受损还是提高,他们不关心。这批外寇反对派的猖狂,必然加速香港衰落。

 

*他们其实不是“反对派”

更进一步说,给那样一群败类冠以“反对派”标签,就有问题。

比如你从来不会认为当年的侵华日军士兵是“反对派”,同理,日军当年扶持的汉奸,其实也是日本侵华日军的一部分,所以叫“皇协军”,这种汉奸也在反对中国政府,但你很难说他们是“反对派”,明明是外寇一部分嘛。

西方文化心理战一大战术就是抢夺话语权,借助其全球媒体,传播其概念定义和解释权,比如他们还经常进一步美化这些皇协军,冠冕堂皇头衔不要钱大批发,诸如民主派、改革派、自由派、宗教自由人士、人权斗士、社会活动家等等,受众心智稍差,就被这种战术给晃瞎了眼,弄乱了脑子,这就是话语夺心智,没有硝烟的战争,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眼下我们还随大流称其为“反对派”,只是前面加个“外寇”标签,提请注意,但未来大方向应该是把这种败类,从反对派群体驱逐出去,别让这种垃圾脏了“反对派”,让反对派干干净净,形成更多提升整体利益的有效反对。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汤,宽容老鼠屎,就是对一锅汤不负责任,所以要多学学矛盾论,长点脑子,不至于在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上犯幼稚病的浑。

 

 

香港老太逼停港珠澳大桥致造价增加88亿

民力网编者按:下文只是整个事件中一个小片段,事情涉及港独分子反对香港加大与大陆往来,香港北部地区开发和物业建设,以及西方扶持的香港势力反对特首梁振英,老太背后有一群人,老太只是炮灰而已,背景很复杂。就事论事,应从此新闻深思民间制衡如何有分寸,做忠诚反对派,而不是外部势力主动的黑恶反对派势力,民间制衡力量如何与专业力量达成适当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同样要平衡,避免过犹不及,严重降低效率,导致整体社会浪费。

预计于2016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因香港市民提出司法复核,推翻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导致工期延误,造价比评估高出88亿港元。昨日,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在立法会会议上表示,希望能够尽快复工减低成本增幅。

2009年初,一位居住于东涌的香港居民认为大桥动工及通车会影响其健康,于是入禀法院,指控港珠澳大桥香港的两份环评报告及环境许可证不合法及不合理,因此通过法律援助申请司法复核,希望推翻有关决定。香港高等法院在去年4月作出裁决,裁定大桥环评报告无效,原因是报告没有做独立的基线评估,以及没有比较如果不进行工程的空气情况。

港府于2010年5月提出上诉,高等法院上诉庭在去年9月27日就港珠澳大桥环评司法复核裁决政府上诉成功。郑汝桦当时表示,会全力争取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2011年年底动工,相信大桥可如期在2016年通车。

昨日,运输及房屋局在回应议员的文件中提到,自2010年1月港珠澳大桥司法复核官司开展至上诉庭于2011年9月作出裁决的1年零9个月之间,除了可以继续工程的设计及勘测外,其他的法定程序及拨款程序完全停顿下来,以致大桥本地工程受司法复核而造成延误。

在2010年9月上诉庭作出裁决后,政府加快进度,所需的法定程序及拨款程序在两个月内完成,大海填海工程得以在2011年底前展开,但工程也因司法复核案件影响延迟一年之久。

郑汝桦解释称,去年评估工程成本会因为延迟招标增加65亿港元,而工程价格在过去半年内上升,加之投标者对工程的风险评估高过预计,令造价再度调高,达到88.6亿港元。她表示,如果拨款获得通过,会尽快批出合约,以展开工程,希望减低成本增幅。

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显示,调整后,工程预算将由此前的约161.9亿港元增至250.47亿港元。郑汝桦表示,若工程能在2012年上半年开工,则仍能在2016年完工。据悉,拨款申请在获得交通事务委员会通过后,将于5月初交由工务小组委员会讨论。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2301/2716.html

本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