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逮捕四人帮是非法政变呢?
我国不是总统负责制,隔离审查这事,也应该党代会来集体决定,而不是主席一句话就可以定的,我国不是帝制..是共和国..这个要明白。华当时就副主席而已,严格滴说,连常委都不是。具体可参阅十大党章(1973)。
第一副主席也是副主席,不是主席。“接班人”一词,没有任何文件支持。而且这第一副主席没同时宣布政治局常委(75年1号文件有),严格地说,丫只能列席政治局常委会议。
第一副主席的意思就是主席的第一副手而已。土共建国后的党章,从没有一部说过:主席逝世或因病因故不能行使主席权利时时,其职务由副主席(or第一副主席)代理(or接任)。
副主席之间地位是一样的。谈不上谁的地位最高。政变前,不说开全会,就算是开过政治局会议or政治局常委会,合法性都没问题,可惜,是先抓人后开政治局会议。
国防部长伙同中央警卫局头头未经元老院决议甚至连知会都没有,私下串通出动亲兵把两个正国级长老抓了。还真不是军事政变!宫廷政变、太监政变而已。比军事政变low多了!
我倾向于是毛没想到老兄弟们敢军事政变..实际上直到他死,汪东兴也是掌握在他手里的..如果他愿意..大会上直接逮捕一些高级官员直接枪毙,不是不可能..但他一直没这么做。
毛希望的是华、江、军头三方面斗而不破。按一般人的道德理念,我把你老华从中级官员提拔到一把手,你宁可辞职回家一无所有了,也不会肯反了我吧,知遇之恩不可报啊。但他真的看错了华国锋了.....这人..太笨了...
改开派对待华其实很理智..这种人本身就是反面典型..让他留在高位,会带坏整个朝堂风气。尊重这种人会带坏整个政权的风气..一个组织.哪怕是土匪和小偷的团体,也不能鼓励背主求荣..
另外对四人帮,1976年逮捕和1982年审判,其实是2个事。1976年,主要是政治斗争,或者说权力斗争。毛希望身后能平稳过渡,可惜江青不懂事,太咄咄逼人,把华和老干部推到一起。
这本来是次军事政变,原因是如果开中央全会,很可能是江,张这边占优势。由于华支持,军事政变变成宫廷政变。
1982年,华以及文革后期周提拔上来的一批人都滚蛋了,邓全面掌权。审判四人帮,打死老虎,就是为了彻底否定毛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毕竟真正继承毛的思想的是张和姚,他们起草的十大政治报告是毛非常满意的。把毛37开,审判四人帮,毛泽东思想就彻底被修正了。而政变后呢,共产党两个基本原则都被矮子破坏殆尽。朋友们亦可阅读炎黄之家womenjia.org文章《颠倒黑白之福建如何攻击揭露四人帮》以及《1976年10月6日中国就已经改朝换代》(信源)
炎黄之家womenjia.org小编转载网友上面的讨论后,顺便也提个大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眼下为四人帮说话,没有半点好处,坏处倒多得很。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是要为四人帮说话。不是说我们二选一支持四人帮,而是想还历史一个公道。我们的出发点是公平公正,主要目的是在铺天盖地的单向度叙事中,揭露历史的另一面,从而帮助认清改开党的卑劣面,进而质疑其全盘抹黑否定,从而求得更贴近历史真实面的真实历史叙事。
附录1:1976年政变经过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3年05期
作者:韩钢
原题为:《有关粉碎“四人帮”事件的史实和疑点》
本文系节选
如何拟定解决“四人帮”具体行动方案的?原来更加模糊不清。吴德口述和武健华的文章披露了不少细节;尤其是武健华新近发表的文章,提供了许多亲历亲闻的情况。这是近年来在弄清史实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进展。
汪东兴是制订具体行动方案的组织者,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1980年代以来,汪的作用被有意淡化,与事实不符。吴德口述一个值得注意的看法,就是比较肯定汪在行动中的作用。按吴的评价,汪在粉碎“四人帮”问题上出了大力,功不在李之下。他说,华国锋、叶剑英找汪东兴谈过几次,具体研究了解决“四人帮”的办法,整个行动班子分为准备文件的写作班子和实施抓捕的行动班子,前者由李鑫负责,后者负责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行动班子的人员是汪亲自挑选的。(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
吴德的评价有道理。汪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且长期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兼党委书记,掌控了中南海和高层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大权。这个行动若无他的参与和支持,很可能费尽周折甚至流产;相反,汪的参与和支持大大增加了行动的成功系数,其作用远非一般政治局成员所能比拟。
关于汪东兴与华国锋商议具体行动方案的情况,数武健华的文章最为详细。武说,10月2日下午,叶剑英直接去中南海汪东兴的办公处,与汪第三次密谈。叶提出加速对“四人帮”采取果断措施,要求汪当晚去找华国锋商量具体问题,自己则先去华家谈。当晚汪去了华家。华表示,叶汪的意见和他想的原则上一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化。华要汪提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再议定。武健华回忆,汪去华家之前召集张耀祠、李鑫、武健华三人开会,布置他们琢磨一个行动方案。
10月3日上午,李鑫、武健华向汪东兴汇报了行动方案的初步意见,汪同他们再次作了研究。当晚,汪东兴第二次去华国锋家,汇报行动方案。华肯定方案可行,也提出两条意见:一是再缩短时间,争取提前解决;二是再约叶帅谈谈。
10月4日下午,叶剑英再次到汪的办公室,与汪第四次密谈,听取了关于行动方案的汇报。叶肯定“这个计划比较成熟,安排也相当周全”,还说“照这个实施方案执行,必会成功”。5日凌晨两点,汪再次到华的住处,汇报行动前的准备工作落实情况,同时请示八三四一部队与北京卫戍区部队的分工和协同问题。华把刚刚离开的吴德找回来一道商量。(武健华《粉碎“四人帮”的策划、实施过程》)这是华、汪、吴唯一的一次碰头会。
但按吴德口述,他是10月4日下午被华国锋找去,再一次讨论行动细节的;下午五点多钟才离开,刚到家,华再来电话找他去,汪也在华家,三人共同议定了中南海内外相互配合行动的措施。吴德强调,“这是粉碎‘四人帮’前的最后一次汇报”。这里的时间,与武健华回忆不同:一个说是10月4日的下午五点多钟,一个说是10月5日的凌晨两点,相差几个小时。
关于中南海外面行动方案的制订情况,吴德口述比较具体。吴是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革委会主任,作为直接当事人,其叙述比较具体也相对权威。按吴德所说,10月2日,华国锋去了吴德住处,就解决“四人帮”问题进一步商议。抓捕迟、谢、金是吴德的提议。华问吴,“四人帮”在北京还有什么爪牙。吴认为,迟群、谢静宜、金祖敏也该隔离。
10月3日或4日,吴又去了华家,提醒华注意张春桥之弟张秋桥常去北京昌平的北京军区坦克六师活动。正是这次谈话,商定了动用北京卫戍区部队实施中南海外面的行动,包括保护市内安全,控制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飞机场、邮电局等。随后,吴德即找吴忠谈话,谈了解决“四人帮”问题的考虑和决心。吴忠明确表态,北京的卫戍部队有能力保卫首都的安全;同时告知部队调动有严格规定,希望吴德解决向上级请示调动部队的问题。吴德又向华国锋作了汇报。华要求吴与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陈锡联联系,取得调动北京卫戍区部队的权力。
华还告诉吴,他曾四次与陈锡联谈过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吴德随即找了陈锡联,陈即向吴忠交代:北京卫戍区部队一切听从吴德指挥。吴德与吴忠再次在家中商量了中南海外的具体行动方案。据吴德说,华还亲自找吴忠谈过一次话。
陈锡联回忆,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曾几次和他谈过“四人帮”的事情。
10月5日下午他在唐山慰问抢险救灾部队,接到华的电话,立刻飞回北京,直接去了东交民巷华的住所。华告诉了陈解决“四人帮”行动的具体时间,陈表示坚决支持,说部队没有问题。华告诉他,吴德、吴忠会找他。吴德、吴忠先后到了陈家,陈当面授权他们可视情况采取行动,不必逐级请示。当天晚上,华又到陈家,同陈详细商谈了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的具体部署。(《陈锡联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
武健华的文章也涉及中南海外面的行动方案拟定。那天(10月5日)华、汪、吴商量中南海内外行动协调问题,汪的意见:一是首都安全,由北京卫戍区负责,八三四一部队负责原有的防务;二是八三四一部队负责解决“四人帮”和毛远新,其他人由北京卫戍区负责解决;三是姚文元住在西城区按院胡同,其住地警卫是北京卫戍区担负,不属八三四一部队管辖,如果姚接电话后去中南海,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姚借故不去,八三四一部队要去他家行动,为免误会,建议卫戍区有一同志到中南海一同行动。
吴德决定,就由吴忠去中南海。(武健华《叶剑英汪东兴密谈处置四人帮》)看来,抓捕姚文元准备了两套方案。
附录2:陈云:党内斗争,只这一次,下不为例
1976年夏秋,陈云参与了粉碎四人帮的策划。据说,他起初对逮捕的办法不以为然,后来表态:“也只好如此了。但下不为例!”
当叶剑英与华国锋、汪东兴酝酿对“四人帮”采取措施时,他决定再征求一下陈云的意见。他把王震叫来,对王震说:“你到陈云同志那里去一下,你给他讲,对‘四人帮’问题,再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王震到了陈云家里,把叶剑英说的解决“四人帮”的办法给陈云讲了。陈云经过反复思考以后,让王震转告叶剑英:“看来,只有采取抓的办法。不过,党内斗争,只这一次,下不为例。”
陈云说的" 下不为例"指的是用政变形式解决四人帮。(以往党内路线斗争都是会议表决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王明、博古……以及张国焘、高岗直到刘少奇,无论是否正确,都是用会议决议的形式罢免的。)用武装形势固然痛快,怕给以后留下危险的先例。所以说"下不为例"。
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特别法庭,对他们进行立案审理。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气氛中,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主犯江青量刑。许多人主张判处死刑,陈云却力主“不能杀”,认为同“四人帮”的斗争终究是一次党内斗争。有人提出党内斗争也可以杀,陈云依然坚持说“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办”。陈云甚至最后说,你们坚决要杀,请在会议记录里写上“陈云同志不同意”。后来大多数人接受了陈云的主张,江青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又改判无期徒刑。
附录3:谈谈我对“四人帮”的看法(pop3)
去年(2019)在人民日报等官媒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抹黑前30年、一味抹黑毛泽东的时候,我的兴趣开始转向对历史真相的探究。研究前30年的历史,是无法避开所谓的“四人帮”的问题,研究“四人帮”也就成为一个必然。
1976年,随着毛、朱、周的逝世,政治局常委只剩下4个人,即华、王、叶、张。后来政治局常委中的两个人(华、叶)抓捕了政治局另外两个人(王、张)及江和姚,这符合组织程序吗?抓捕的过程是采用军队戒严、控制广播电台、动用军队抓人的方式,这符合所有军事政变的要素。
而抓捕的理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妄图迫害毛主席、搞极右路线等等,此后的一部批判宣传片《铁证如山》,也充分反应了这些事实,如分田到户、搞农村市场经济等等。
我查阅了1976年10月份以后的人民日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这个所谓的“四人帮”在开始时也并无此称谓,而是后来在批判中所形成的一个称谓。
1980年开始对“四人帮”进行刑事审判,当年我们都看了电视直播,印象深刻,当时记得还不叫中央电视台而叫北京电视台,那时电视机的普及率还不高,但基本上各个单位都有了,放在会议室里。对“四人帮”的刑事审判后来就不再直播,当时也没啥感觉。
最近看了网上的一些当年的影像,不仅疑窦丛生:
1、政治路线斗争在党内一直是存在的,对政治对手用刑事审判的方式是否合适?
2、用1980年1月1日才实施的《刑法》去审判十多年前的事情是否合乎法律不追随既往的原则?
3、江青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法庭一再不许其辩护,最后直接拖出去,这是否公平?
4、审判后所定的罪与当年抓捕时的罪几乎完全相反,比如抓捕时说是极右,判刑时说是极左?这是不是自相矛盾?
5、说江青要迫害、暗杀毛主席,这个逻辑是否成立?江青在狱中自杀时所留的遗书是:“主席,我爱你!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来了!江青字”。
探究历史真相和历史问题并非要为谁翻案,现在有的人在别人探究历史真相时,立马就一顶大帽子扣过来,说你妄图翻案。呵呵,别这么害怕嘛,探究历史、研究历史的人很多,不要怕别人去研究历史嘛,心底无私天地宽。
最近看了“四人帮”之一的张春桥的《狱中家书》后,这是张春桥的女儿整理出版的张在狱中与家里的一些书信,实话说,真的很颠覆我的三观,张春桥此时已经身在狱中,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从逻辑上说,他没有必要再隐瞒什么。而且张的家书在家务事之外偶尔也谈到一些政治和时局,不得不承认,张春桥的理论水平之高、对党坚定的信仰和忠贞不渝,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看后有一种让人恍惚的感觉。
“四人帮”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当年批判“四人帮”时说他们贪污腐化,但是批判材料上有一件事,是批判王洪文的,说王洪文利用副主席的特权去买人民大会堂国宴剩下的“折箩酒”,就是便宜处理的剩酒,以供自己享乐。而有执行抓捕“四人帮”的当事人的回忆,抓捕“四人帮”时从四人家中一共抄出的现金只有几十块钱,这样的“腐败分子”大概也是亘古未见的。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而探究历史真相的过程更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