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炎黄专题 > 正文

米国社交媒体集体“绞杀”米国总统,硅谷暴君寡头垄断网络世界生杀大权,中国要引以为鉴

作者:炎黄综合 来处:炎黄之家 点击:2021-01-17 20:07:36

关于资本、互联网寡头相关议题,可阅炎黄之家关联文章:

米国社交媒体集体“绞杀”特朗普,谁给的权力?

朝阳少侠 ,作者叶杉杉 https://mp.weixin.qq.com/s/WgEoK0WkmoLuCPa_hNs87g

米国发生史无前例、震惊世界的特朗普支持者冲闯国会事件后,推特、脸书等多家社交媒体平台以“煽动暴力”为由集体冻结或限制特朗普、其竞选团队以及7万多支持者的账号,特朗普被宣判“社会性死亡”。

“绞杀”特朗普事件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是因为这是一种“无需审判,就地枪决”的行为。而此后苹果、谷歌等公司纷纷直接将贵为总统的特朗普“全平台下架”,更是将特朗普一党拉出去反复“枪毙”了好几个来回。

这几年,特朗普撒谎成性,倒行逆施,到处煽动仇恨、制造分裂,让米国在世界面前出尽了洋相。为了保住权力,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煽动暴力逼宫,导致国会大厦历史上首次遭到大规模冲击,碎了一地的不仅是国会的窗玻璃,更是所谓民主的“灯塔”。任何理智的米国人恐怕都对此难以容忍、恨之入骨。

在他仍旧毫无悔意、声称“绝不放弃”时,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出手“绞杀”,也可说是替天行道、亡羊补牢,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可再往深处想,就发觉味儿不对了。

连素与特朗普不睦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表示,社交媒体平台自行封号“存在问题”,这一决定应根据法律和立法者定义的框架来执行,而不是由社交媒体平台的老板们来拍板。

欧盟、法国、墨西哥等多国官员也公开质疑互联网平台是“数字寡头”“硅谷暴君”,呼吁加大数字监管力度。

不少学者和媒体人士也表示,硅谷大佬垄断网络世界生杀大权,这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事实上,默克尔等人担忧的互联网监管问题,仅仅是“川粉大闹国会山”显露的冰山一角,真正隐藏其后的,是资本操控舆论的现实与隐忧。

 

被资本垄断的话语权

米国以原教旨资本主义立国,以极端个人自由立命。资本的无节制扩张使超大型企业得以为所欲为,成为美利坚真正的“无冕之王”。在米国看似冠冕堂皇的政治、经济、社会运转体系之后,资本才是那只“看不见的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美式民主“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人、制度、国家机器都不过是资本集团的“提线木偶”。政客靠资本集团的合法献金上位,掌权后理所当然要反哺资本集团。这样一来,米国政治就成了资本家旗下的产业链,一切都在资本的指挥棒下“歌舞升平”,苦的却只有被忽悠到团团转的普通百姓。

西方民众长期受到所谓民主、自由价值观的灌输洗脑,愿意给予市场力量、大企业和资本最大的“自由”,因为他们一口咬定这种“普世价值观”才是无上真理。资本由此得以理直气壮、堂而皇之地约束和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等到资本主义危机爆发,他们又成了最先被资本家收割的那波“韭菜”。但怎料人微言轻,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近年来,社交媒体高歌猛进、野蛮生长,改变了舆论生成和传播的传统路径,颠覆了以点带面、单向灌输的舆论生态。表面上看,用户和平台之间是买方市场,网民可以自由选择社交平台,有了门槛更低的发声渠道。

然而实际上,数字巨头背后的资本才是最大赢家。他们坐拥庞大用户、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已经全方位垄断西方民众信息来源和网络生活。平台巨头“拥兵自重”,可谓尾大不掉。

掌握了话语和规则的定义权、裁量权、解释权,就能身兼多重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是审判长,又是行刑队。他们可以随时放大或压制特定声音,影响政治辩论,左右民主选举。这种特权对传统公权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下“小政府”的监管缺位,对平台放任自流,社交媒体巨头实际上处于“自我监管”状态。这也导致社交媒体成为虚假信息、暴恐思想、网络谣言、煽动性言论泛滥的“乐土”。“

如今各国如梦初醒,纷纷谴责社交媒体对特朗普的超常规惩罚,也反映了社交媒体平台垄断的“超国家权力”再也不能被视而不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是谁赋予了社交媒体平台“言论审查者”的身份,又是谁给了平台限制一国领导人“推特治国”的权力?

在信息传播大变革背景下,即便是再怎么号称“民主自由”的政府,都意识到必须重构相关管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建立新的国际国内规范及法律框架。因为,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特朗普。

 

社交媒体成为政治工具

数字时代,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国政治甚至国家安全,已成为重要的地缘博弈武器。国际上主要互联网平台都是米国的,米国也由此掌握了国际话语权的命门。

推特、脸书这些米国社交媒体信奉同样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维护和垄断西方话语霸权,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

2011年“阿拉伯之春”、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背后均是米国社交媒体推波助澜。这些表象背后,是米国利用互联网巨头塑造舆论、筛选信息、精准打压的强大能力。据报道,2016年米国大选期间,6000万台网络机器人在脸书上发布同选举相关的政治信息,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选走向。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绞杀”事件中,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又都是在确认了特朗普去势已定、未来民主党将掌控所有互联网监管部门之后,才摇身一变成了主持正义的“蝙蝠侠”,其攀附迎合民主党政府的意图昭然若揭。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平台早干嘛去了?过去四年里,不正是这些社交平台打着言论自由旗号,纵容特朗普从“推特治国”到“推特败国”,加剧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吗?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截至2020年5月,特朗普上任以来在社交媒体上共发表了1.8万多条“虚假或误导性信息”,其中超过3300条在推特上发布。2020年弗洛伊德事件引发骚乱后,特朗普发推“只要抢劫就开枪”,虽然推特将该推文打上“美化暴力”标签,但并未删除,特朗普依旧可以继续发推煽动暴力。

米国社交媒体巨头们此番不仅集体“处决”了特朗普,更是联手消费了全球各国对米国平台的信心,让人们认清了一个现实——在推特那看似人畜无害的“蓝色小鸟”翅膀下,藏着米国秃鹰杀人不见血的利爪。

 

言论自由之虚伪双标

米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号称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但互联网平台根据其自己设定的平台规则、用户协议就可以随意删帖封号,而用户在注册社交媒体账号时,必须同意这些条款才能使用。如此“言论自由”,不也是掩耳盗铃?

此次米国在职总统被本国社交媒体禁言,彻底撕下了美式言论自由的伪善外衣,也再次印证了言论自由并无绝对,在任何国家均有界限,任何人的发言都不得触碰国家政治安全底线。

长期以来,特朗普和米国右翼反华政客还不断利用社交媒体散布各种涉华虚假信息和阴谋论,甚至鼓动反中乱港分子诉诸暴力、残害警察,社交媒体俨然已成为他们传播政治病毒、攻击抹黑中国的帮凶。

▲ 米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在推特上煽动G20国家支持“勇敢”的香港暴徒

例如,全球疫情暴发以来,特朗普频频在推文里“中国病毒”长,“中国病毒”短,煽动种族歧视和政治偏见,明明是米国得病,却要中国吃药。

推特等平台给了特朗普和反华政客广泛的豁免权,任由他们的“毒言毒语”大行其道,却对有理有据的中国声音“另眼相看”,将中国媒体、驻外外交机构账号贴上了“中国官方标签”,甚至指责正义出海的中国网友是“机器人”,大批删除所谓“亲华账号”。

近日,中国驻米国使馆发布一条推文,内容是中国学者研究显示,如今的新疆妇女比之过往已经更加自信独立,不是生育机器。这条推文发布后不久,推特却以该推文宣扬“仇恨行为”为由将之删除。这又是何等荒唐!

特朗普“社死”一事,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虽然拿到了话筒,但是舞台和音响设备还在别人手中,他们随时可以拆我们的台,消我们的音。

在中美话语权之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米国为竭力封堵中方的话语出口,随时可以出手封号“灭口”,使中国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海外新媒体力量毁于一旦。

中国官方已经提出要防范资本操控舆论风险,这再次印证了中国政府洞若观火,识变“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政治敏锐性。

与米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单边霸权主义相比,中国一直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去年9月,中国提出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各方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对话与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前社交媒体乱象呼唤数字治理的全球规则。中国应当积极推动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与各国一起商量着制订全球数字监管规则,加快数字互联互通建设步伐和数字反垄断规则的协调对接,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广泛认同、普遍共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牢牢把握社交媒体主动权。社交媒体也可以走“双循环”路线,先形成成熟、稳定、团结的国内平台大循环,再加快推进自主英文平台建设“出海”,逐步打造自己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

话语权等不来、求不来,社交媒体的自主权同样不是天赐的“铁饭碗”。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内的互联网“后浪”们,何不牢记“懂王”今日之耻,就此放眼全球、锐意远航呢?

能封杀川普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变成赛博朋克中的大反派

新潮沉思录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B0boRkEl0YpeShFsc-aHg

赛博朋克类作品中描绘的那种高技术却低生存质量的,充满灰色和无序的社会,其实源自人们对现实世界中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可能性的悲观映射。

这几个月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出了不少事,公共舆论对互联网巨头们的一些作为越来越难以容忍。

和以往不同的是,目前巨头们面临的不再是以前个体事件带来的公关危机,而是一种广泛的不信任审视。

原因很简单,一些巨头表现出来的已经不是单纯追逐利润的贪婪,而是尝试整体性珠凌驾于社会机器之上,试图侵入一部分公共职能和权利,绑架和规制所有人的生活。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上演了一出多家互联网公司大规模封禁在任总统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社交媒体账号的闹剧,生动的告诉全世界人民信息媒介就是权力。这种举动不光让普通人不寒而栗,那些没有互联网主权的国家的领导人们也瑟瑟发抖。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不受主权节制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成为生动又经典的反派形象。

现实中的互联网巨头蕴含的社会学逻辑,我将这类反派称之为”代理人阶级“。

代理人阶级的存在产生于以下几类社会基础:

1.随着技术的进步,当代社会治理转向基于数据算法和广义目标制的信息治理模式,这包含对治理对象行为的画像和身份管理,也包含根据治理目标进行的规制和行为激励,而这种算法治理很大程度改变了日常社会运作的模式,产生了指标化的科层制体系和庞大的自治状态的底层社会。而这种模式的产生往往依赖于信息和交互数据的垄断权,也就是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数字资本对社会治理权的篡夺。

2.代理人阶级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交往资本主义的存在。交往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由美国政治理论家乔蒂·狄恩在《交往资本主义和左翼政治》一书中提出,简而言之,信息交往为主的现代公共社会,极端依赖于信息媒介的信息派发,编制和呈现,当下我们随处可见平台资本主义对流量和渠道的巧取豪夺,配合衍生增值业务来形成新时代的数据“地租” ,比如淘宝的店铺费,广告费,支付宝和微信的手续费等。

同时,数据的垄断权和对大部分社会生活的渗透和重塑,使得代理人们建立的数据信用体系和数据匹配体系一定程度捆绑了社会行动者的各个方面。

而在赛博朋克类作品的语境中,数据垄断者们已经通过数据垄断权制造了替代于主权信用的动态信用评级系统和身份管理系统, 这形成了新的行政管理、金融系统和技术再生产体系。而这套数据信用模式替代了大部分公共事务,甚至超越了现实中平台资本主义进行增殖和剥削的模式,达到了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通过重构社会现实关系来实现自我存续的高度。

3.对社会规制的庞大需求是代理人阶级崛起壮大的土壤。代理人阶级构成的算法治理,一则需要数字劳动的参与,数字劳动是脱离雇佣体系之外的一种无意识参与性劳动,包含浏览、消费、陷入互联网话语争端之类的行为,都成为数字产业链增殖的关键要素,简单说就是贡献流量,数字使用者的参与保证了这套数字传播空间的自我循环。

二则,代理人阶级们通过直接介入社会生活的各种传感和监视器、各种数字前端设备、以及平台本身的数据汇聚,把所有生产者、渠道商、消费者等不同层面的社会行动者都抽象化到一个数据面板中,面板根据需求建构用于画像、预测、信用评价、风险预控、社会目标考评等需求的算法模型去重构社会关系本身,并实际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保证代理人阶级创造的秩序本身的可控和合法性。

代理人阶级说到底是用技术规制的手段入侵政治空间,进而取代社会生活本身,然后由他们来代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存。

其主导的政治就导致了赛博朋克里面“高科技水平、低社会生活水平”的奇妙图景,一方面高科技水平和生产力保证了底层社会基本的生活标准在一些方面高于现实社会(主要是科技品方面);另一方面,代理人主导的规制社会造成了庞大的“失权者”阶级,而治理者通过间接治理,把他们的生态限制在一个庞大的缓冲区内让其自治,从而消除了整个庞大底层社会对治理机制本身的反抗可能。

在赛博朋克的叙事中,代理人阶级对于社会权力的篡夺往往建立在传统科层制行政失效的情况下,代理人阶级作为合作者,处理传统行政无法解决的事情。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现代社会风险产生的一个核心原因,是从工具理性基础上诞生的科层制机器存在着自反性矛盾。简而言之,科层制机器在走向极致以后会陷入自身的自循环逻辑,最终和社会本身的诉求脱节,这导致了社会可能会诞生趋向于反抗科层制机器的各种激进行为和思想极化。

在赛博朋克类作品的叙事中,代理人阶级往往在开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白手套,包含对社会激进分子的档案化追踪,社会安全评级,对庞大底层社会的委托代理(通过中间商、底层黑社会来进行间接治理),以及政治风向介入和预测等等,同时通过技术解决资本主义产能过剩和有效劳动力不足等固有矛盾。比如2077的荒板财团的核心业务是安保和执法器具,银翼杀手的华莱士是人造人业务。

而当这些代理人阶级开始真正通过技术规制,通过预测性治理来压缩社会不确定性,并建立庞大的社会缓冲区之后,原有的科层制体系就慢慢从主导者被吸纳成代理人治理模式的一部分,而代理人阶级也就开始慢慢重塑了社会关系和掌握了实质性权力。以往的秩序是建立在法律规范、阶级法权和行政管理上的,而由代理人阶级建立的新的秩序建立在一种环境智能预测、评估、风险预控和内部规制之上。

代理人阶级构造的社会运行逻辑,基于话语——数据——现实的三元秩序。我们以现实社会举例说明,比如购物行为,传统购物消费模式是基于需求和本地供给的,而媒介时代的购物就变成了消费文化结构和身份符号,媒介重构了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什么样的消费和生活是符合品味的。

异类和非主流在消费文化中被排斥成不洁者,而电商数据导致的过剩的信息匹配轰炸和补贴竞赛的恶意竞争,也潜移默化了我们对于技术服务的依赖,个人表现上无限丰富的消费选择和实际上被压缩的行为空间形成奇妙的矛盾,脱离现有电商——媒介秩序的商家被打垮,脱离现有消费文化的文化取向被视作粗陋。

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商品除了原本的属性也被赋予了商品本身不具备的象征价值(美、精致、身份区隔等等) ,而这种象征价值原型被再度利用到媒介和数字资本中,就产生了进一步的合理性操纵,构建出一套命名和身份体系。

更进一步,在未来代理人阶级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诱导消费、深度定制化的消费金融(低门槛借款和长周期灵活还款),难以监管的债务驱动(通过债务介入实际经营)等等会更加泛滥,这些以及匹配的消费渠道垄断(通过资本整合)将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把控,而消费行为画像和消费预测诱导又通过数据面板划定了我们的选择范围。

写到这,读者朋友应该会觉得赛博朋克社会中的很多基础要素我们现实中已经具备了。

比较起来,像美国互联网巨头们全网封杀特朗普这种操作只能说代理人阶级比较初级的操作,更大的威胁是像赛博朋克那样全面接管社会的治理和秩序。其实赛博朋克就是发展到极致的晚期资本主义,我们可以称之为”被技术完全规制驯化的资本主义“。

在这样的秩序中,个人就成为了社会网格中用于实现资本积累策略的一个组织元和工具人,而非一个主体性的人本身。身体或者说更像“尸体”才是这种代理人阶级秩序需要的治理对象,只是资本积累策略的一个生产要素。

在这种社会中当一个”尸体“还是有好处的,符合秩序的要求,就可以在这个秩序中存活,并享受上一些秩序提供的”福利“。也因为这些本质上是麻醉品的“福利”,个体想要抗争就愈发困难。这和技术有关。

个体选择义体或者意识植入在赛博朋克里面是一个普遍的技术元素,对意识进行技术性改造这种科幻设想,本质是关于人类主体自我认同和自我意识分裂的探讨,以及人与技术的关系的探讨。

单纯对技术进行敌视和批判没有意义。人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成,而社会性的初始是由人与技术一同建构的,人的神话初始就是从技术的诞生来展开的,无论是普罗米修斯盗火还是神农尝百草,这揭示了人的社会性表达依赖于技术基础。

但数字资本的时代的技术又有些不一样,技术在代理人阶级构造的秩序中变成了秩序的主体。比如在《赛博朋克2077》中,沉浸性的超梦产业到底更多是作为一种工具,还是消费梦境的麻醉品?对各种感官的拟真和感觉的劫持,到底是用来填补深层欲望空位的方式进行社会圈养,还是真的带来了所谓的欲望自由?这种自反性矛盾,也导致了赛博朋克世界中个体的反抗性消解为一种多巴胺代偿或者沉迷。

当然,总会有无法被秩序吸纳和融入的群体,他们往往被视作不正常或者疯癫的人,排除在秩序之外。

这种人我们姑且叫作流众,这也是各种赛博朋克故事里的经典主角形象,拥有天然的否定性力量。在已经被数字资本和文化编码解释得无比自洽的世界中作为异类剩余,比如银翼杀手中仿生人的自我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仿生人革命军,选择了不妥协和暴力。

流众,这代表着人类精神层面的非理性爆发,和治理秩序无法吸纳的不确定性。流众之所以反抗,是因为秩序将他们排除在世界之外,以至于他们能够从外部审判这个世界。同时非理性的仇怨和愤怒让秩序的麻醉品投喂变得疲乏。

最后回到现实,还好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会一条道跑到黑的世界。互联网巨头们也好,数字资本也好,代理人阶级也好,宣称历史终结的人无处不在,未来也不会少,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后终将如种子般破壳而出,带来新生。

我们哪里需要什么代理人?我们需要的只是我们自己。

马克龙呼吁严管社交媒体:政府下放太多权力,威胁民主

美国国会抗争已过去近一个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心有余悸”,借此呼吁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遏制极端意识形态的蔓延。

马克龙表示,政府把太多的权力下放给了科技公司,期望它们充当西方民主的管家。“这是一个需要真正进行国际监管的问题,”他说。

社交媒体带来了一种以“迷恋仇恨”为特征的“人类学突变”;于此同时,民主国家也正经历着“破坏权威原则的升级”。

“由于它们的显著地位,我不赞成把权力下放给私人公司,让它们有权决定你我在民主社会中的生活。”

 

马克龙提出警惕美国的互联网平台:

但同时更让我难过的是,国会被占几小时后,所有平台,美国的所有平台,甚至是之前赞扬过特朗普支持者的平台,也都在转眼间,全都被屏蔽了。

他们在转眼之间,切断了所有特朗普的发声平台,同时也切断了特朗普支持者们的联系平台。

这是极为恐怖,和非常难以接受的,这决不是一个民主典范国家该做的事,我绝不会想活在美国那天的民主体当中。

一群私人公司,一堆私人网络公司,居然能在刹那间做出对于一国总统的全面封杀,对于广大人民发声渠道的集体关闭,这是多么荒唐的事。

但这正是“新型信息革命”的可怕之处,庞大的资本集团,可以控制他们想控制的一切。

这些重大决定,要么是由政府做出,要么是由人民做出,但绝不应该是由几家大型私人企业来做。”

欧洲开始觉悟警惕米国互联网平台

https://142.54.178.10/show.php?f=1&t=2001256&m=17336143

  • 这种个人信息的垄断和压制,google/facebook/twitter是作恶【小蛮】
  • 早就心知肚明了,只不过装睡,装傻。现在借土鳖的气势,才敢醒过来反抗几句。也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硬下去【辛巴德】
  • 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人都很明白,问题在于,一部分人必须装不明白,为了政治正确,为了选举,还有一部分人,你是听不到他们声音的,就像他们听不到我们的声音。【帝国时代】
  • 欧洲人很多人都心里明明白白的,但架不住五眼天天搞恐吓营销,政客、媒体、情报全在美国控制之下,典型的被操爽了不烦心。【正规军】

脸书屏蔽澳大利亚政府和媒体的新闻内容

2021年2月17日,美国社交媒体公司脸书开始屏蔽澳大利亚媒体的新闻内容,同时限制用户在脸书查看和分享澳媒的新闻报道。此外,澳气象局,以及提供卫生、消防信息的官方主页也被屏蔽数小时。脸书此举是回击澳大利亚即将出台的《新闻媒体协议规范》,该法要求谷歌、脸书等科技公司向澳媒的新闻内容付费。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弗莱登伯格批评脸书的行为“是非必要的,且有损脸书在澳大利亚的声誉”。他还直言,这一事件证实了数字媒体巨头所掌握的巨大市场权力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b4y1R7xn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2101/2061.html

本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