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新生自媒体改变传统大众媒体控制的议程

作者:炎黄之家火草 来处:炎黄之家womenjia.org 点击:2019-01-03 21:21:56

笔者看《影响力》时,作者从心理定格角度,探讨了大量自媒体诞生后,打破了传统媒体控制议程的格局:

心理定格是包含预期、价值观以及假设等的一组心理滤镜。它引导我们在关注某些特定细节的同时,忽略其他内容。心理定格将某个想法、问题或某项选择组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的模式,通常能够引导人们快速、顺畅地理解某一类概念。

在媒体、政治及公共关系方面,心理定格效应的一个表现就是议题的设定,或者说通过影响报道的内容,进而影响人们的关注点。

比如,《纽约时报》、CNN等大众媒体对报道的新闻往往会有所选择。而在一则新闻报道中,大众媒体所描述的细节也会有所选择,而不是面面俱到。

因此,基于心理定格原理,人们总是会依照大众媒体所报道的故事和细节进行思考和交流。

不论你将议题设定视为一种“阴谋”还是一种把关行为,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大众媒体资源有限,不可能将所有事情的所有细枝末节都搬出来讨论。

而被统称为“新媒体”的网站、博客以及社交网络正逐渐改变着设定议题的方式。这种改变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还不知道。

研究表明,新媒体与大众媒体之间多少存在一些粘连。研究同样指出,就某些事件而言,即便没有经过大众媒体报道或大众媒体的报道滞后了,新媒体还是会对其给予一定的关注。除此而外,比起大众媒体的报道,新媒体通常能够提供更多细节。

显然,这是一个有待继续观察的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真正了解:新媒体如何影响人们对时事及政治问题的看法。

媒体议程建构是大问题,现在很多事情都牵涉到它。

成规模的媒体,都会被官僚或资本控制。纸媒衰落了,控制对象又会转向大的网络媒体以及各种略大的所谓独立媒体。

比如炎黄之家前两天谈到的《毛主席诞辰官方媒体默不作声》。

再比如,曾经跑到日本大骂支那的罗永浩,以及之后经常表达对中国的不忠诚,各种无下限,可为什么主流媒体上,就没有对此人的批评和揭露。

正式媒体上基本很少看到直接揭穿罗嘴脸的,只能松散在自媒体上。

所有打脸工作都是分散在各个平台上的小自媒体、个人在揭发。

一个不用于捍卫社会底线的媒体群落,还有资格称自己为主流媒体吗?这个所谓的“主流媒体”病在哪里?

或者说这就是小自媒体的意义,直面受众,所以得讲究日常对话,接地气,生存法则就是说人话。光脚不怕穿鞋的,发言相对没多少包袱。

自媒体的作用,在于从草根角度,说出民间的声音…(裸枪)

现在的自媒体主播,在经过短暂的内容井喷之后,都陷入一个普遍的困境:话题匮乏。大家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有深度的发掘生活中的亮点,我们的自媒体因此也许会慢慢成长成为了不得的东西呢。(MihaiZhu)

当然,自媒体因其众多、异质性,有些可能会作恶,甚至为外部敌对势力控制,在中国内部发动舆论战,这都是可能的。但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菜刀被用来砍人,就否定菜刀价值一样,在遏制恶质部分的同时,不能桥枉过正,把自媒体一竿子打死,或者阉割的半死。

还有种要警惕的问题,那就是自媒体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信息垄断,“意见领袖”的出现,会导致所谓的沉默螺旋,民众再也没有发声的机会,成为新的信息囚笼。从这个角度说,开放性论坛bbs是最好的信息交换平台,可惜十年前就开始没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分割集中后,论坛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延伸思考,海量自媒体怎样优胜劣汰,形成顶部的少数意见领袖?海量自媒体使其难以被统一控制操纵?传统大众媒体与自媒体的竞争会走向怎样的方向?人民能不能借助自媒体突破官僚和资本控制的大众传统媒体的封锁?

附录:互联网打破职业媒体的话语特权

这个系列文章属于比较激烈的评论,有些论点的确很尖锐,但是它们代表 笔者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读者在报章杂志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们为了生存必须“政治正确”。“政治正确”的文章多多少少都披上虚伪的外衣,文章不是真心话,不但模煳事实,经常还刻意误导读者。

自从互联网出现,职业媒体拥有的话语特权就被彻底打破了,网络影响之大是从根本改变资讯传播的性质。这其中最大的改变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心声不受“政治正确”的约束。网络评论经常比职业媒体的评论更真实,也更有价值。为什么?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专业、不靠此为生、不拿任何酬劳,因此文章没有老板的旨意和混饭吃的不得已。我们写东西凭的是兴趣和热情,为的是交换知识,我们不需要虚伪的外衣。

每个人每天分配在资讯上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国际网络是和所有的职业媒体在同一个锅子里面抢饭吃,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对传统的职业媒体产生莫大的压力与威胁。笔者认为国际网络在资讯媒体这块大饼所占的份额还在不断扩大。不论是电视、报纸还是杂志,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小,特权和霸权早就消失,他们要想玩“政治正确”的游戏来带领社会越来越困难了。

笔者写文章从不考虑“政治正确”。「漫谈香港」这个系列毫无疑问得罪很多人,贴出的这段时间固然得到很多赞同,同时也遭到不少责骂。这些我都不在乎,笔者不会为了得到读者的推荐而写四平八稳的文章,这就成了乡愿。笔者是个凡人,爱恨分明,价值判断也分明,是非真假对错的辨别都分明,不做骑墙派。能不能得到认同不是 笔者的考虑。想想看,在真实世界里我们为了世人夸赞、邻里称羡和多1%的加薪活得多累。如果在没有名利的虚拟世界还不能摆脱这些俗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进入虚拟世界为的就是知识的交流,做个明白人,这就是痛快。希望读者也是本着这个宗旨来阅读「漫谈香港」这个系列文章。(YST,摘录自《毒瘤香港变回小渔村是回归天命:很多香港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901/1095.html

本文话题: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