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考试录取名额地区分配

作者:青衣小吏 来处:新浪博客 点击:2018-12-28 11:41:40

说起高考,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公平了,最敏感的就是名额分配,也就是现在说的升学率问题了。其实,高考作为科举制的一种历史传承,也许透过历史,更容易看的清楚,明白。

至科举创立以来,如何妥善合理地分配各省的名额,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大伤脑筋的问题。看看历史上的相关事件,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名额分配的棘手和复杂。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平均主义、一刀切反而更加不公平。各朝各代对名额分配,都是采取“校正后”公平。比如科举制草创之初的唐朝,根据各州人口数量与赋税征收标准不同,将州分为“上州、中州、下州”三等,朝廷对每州贡生的解额数量进行了周详的规定,“凡贡人,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若有茂才异等,亦不抑以常数”。

除进士科解额外,唐朝对明经科的解额也予以限制,如规定国子监明经解额人数不应超过300人,畿辅州解额人数不应超过50人。当时发达地区基本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关内道、河东道、河南道和河北道,其中京兆府(关中地区)、相州(河南北部安阳市一带)、郑州、洛州(河南洛阳)等地既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也是名额较多的州府。

之后各朝对名额基本延续了唐朝的做法,即把各州的实力和科举名额相挂钩。同时,又不断采取“两手抓”,一手扩大录取比例,比如唐初录取比例为1/50000,而到了北宋中期,一度达到了按赵光义1/10;一手抓名额调整,不断向偏远地区或平民、庶族倾斜。

蛋糕做大当然大家都拍手称赞,但一涉及分配,就“不患寡而患不均”了。历史上由于名额问题,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南北之争”了。

比如宋朝,由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北方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北宋可考的9630名进士中,居然只有4.8%是北方人。史书记载,1064年,南派欧阳修与北派司马光发生激烈辩论:前者主张“唯能是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后者主张“分路取人”(路相当现在的省),要分地区录取(其实现在的高考指标就是两种方式的综合体)。理由都很冠冕堂皇,道理也难分对错,其实实质就是为南北争名额。对此,宋英宗也很无奈,最后也只好仿行旧例,不做更改。可见,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即使古代圣贤也很难超然于外。

到了明朝,“南北之争”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震惊全国的群体事件“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1397)二月,朝廷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举行科考。发榜后,录取的51人多为南方人。在三月后的殿试中,又拔擢福建籍士子陈安为状元,且所录进士科中无一北方人,故称“南榜”。结果一出,北方士子群情激愤。6天后,落第的北方士子聚众前往礼部上访鸣冤;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想要告御状。一时民情鼎沸,朝野震惊。

为平息舆愤,朱元璋下令将刘三吾、白信蹈两位主副考官停职罢官,并授意新主考官张信等12人,主持复查,从落第卷宗中每人再各阅10卷,以增录北方籍考生。但经过数日复阅,张信等12人报告,考试没有问题。此结论一出,不仅北方士子更加愤怒,连朝中北方籍官员也是愤懑不已,有不少官员借机上疏控告张信等人暗中合谋,蒙蔽视听。

朱元璋闻讯,为了拉拢北方人新,让初立的明朝站稳脚跟,突然下诏,斥责考官是“蓝玉党余孽”。不少官员闻风而动,上书构陷12人为反贼。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20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放充军,所选贡生全部罢黜,其中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某也以行贿的嫌疑问斩。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录取了任伯安等61人,全系北方人。殿试中,又钦点黄观、韩克忠、王恕等人为三甲,是为“夏榜”。因所录之人全系北方人,故名“北榜”。

你看,这是典型的因名额问题而激化为社会矛盾。

“南北榜案”引发了科考录取名额地域分配的问题。为了兼顾南北利益诉求,宣德二年(1427),“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并建议在试卷糊名时,标注“南、北”二字,明代分卷制度由此形成。景泰四年(1453),工科给事中徐廷章上疏,建议恢复南北中分卷取士之旧例,赢得各方共识,并延用至明末。

清初基本延续明制,只是中卷屡分屡并。康熙五十一年(1712),考虑到各省取中人数多寡不均,边远省份或致纰漏,因此废弃南北卷制度,实施“分省取中”,“按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中额”,即按照各省应试人数多寡,钦定录取名额(是不是和现在的各省录取很像)。后来,分省定额渐为常例,且越分越细。譬如,将江南地区划分为上、下江分别录取,下江江苏取十分之六,上江安徽取十分之四。直至科举制被废除。

逛了一圈历史,是不是发现高考名额没有那么简单。从历史来看,考试名额分配是国家公平与个人公平的悖论,政府怎么做,取决于政府的执政理念。(作者原标题《 从历史角度来看录取名额》)

炎黄之家womenjia.org火草:

出于“全国化”考虑,笔者赞同主要依据各地人口数量分配录取名额的原则;

高考现在更严峻的问题是中国高考从科举制转向举孝廉制,变成标榜素质教育的大倒退,平民向上流动越来越难,见《高考特招乱象迭出,清华北大几乎100%是特招,平民将与名校绝缘》《我们需要浪漫主义式的高考改革吗?葬送中国教育,加速阶层固化,增加社会风险》;

第二个要命问题是高考畸形的族群名额分配,歧视压制主体族群,见《四川汉族人口94%,却有15%高考生享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宁夏高考加分回族比烈士还牛逼》、《贵州高考加分少民占总考生45%,贵州务川汉人从99.9%到9.6%只用30多年

我们一分钱也不挣,和你的转发一样,全志愿,都在努力捍卫新中国http://womenjia.org/z/201812/1084.html

本文话题: 全国化 高考